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2年自考审计学各章复习要点(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4-0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要。

4、重要性的确定离不开具体环境

不同企业面临不同的环境,因而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也不相同。 5、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职业判断。 (二)审计重要性运用的情形

二、计划阶段确定重要性水平 (一)从数量方面考虑重要性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层次确定重要性水平。 (二)从性质方面考虑重要性

金额不重要的错报从性质上看有可能是重要的。

注册会计师在判断错报的性质是否重要时,应该考虑的具体情况包括:错报对遵守法律法规要求的影响程度;错报对遵守债务契约或其他合同要求的影响程度;错报掩盖收益或其他趋势变化的程度等。

三、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一)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反之,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这里,重要性水平的高低指的是金额的高低。

400元的重要性水平比200元的重要性水平高。

重要性水平为400元时的审计风险比重要性水平为200元时的审计风险低。 重要性和审计证据之间也是反向变动的关系。

(二)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对审计程序的影响

1、在审计计划阶段

在审计计划阶段,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需要考虑计划的重要性水平。 2、 在审计执行阶段

在审计执行阶段,随着审计过程的推进,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评价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是否仍然合理,并根据具体环境的变化或在审计执行过程中进一步获取的信息,修正计划的重要性水平,进而修改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3、在评价审计程序结果阶段

在评价审计程序结果阶段,注册会计师确定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可能与计划审计工作时评估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当重新确定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并考虑实施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 四、评价错报的影响 (一)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

1、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 (1)对事实的错报。 (2)车技主观决策的错报。 2、推断误差

(1)通过测试样本估计出的总体的错报减去在测试中发现的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 (2)通过实质性分析程序推断出的估计错报。 (二)评价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的影响

第四节 计划审计工作

一、计划审计工作的总体要求:

计划审计工作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完成年度财务报表的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对审计工作所作的合理规划和安排,即制定审计计划。

计划审计工作包括针对审计业务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二、初步业务活动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本期审计业务开始时开展下列初步业务活动: (一)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 (二)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包括评价独立性; (三)及时签订或修改审计业务约定书。 三、总体审计策略

总体审计策略是对审计的预期范围和实施方式所作的规划,是注册会计师从接受审计委托到出具审计报告整个过程基本工作内容的综合计划。它是规划整个审计工作的蓝图。

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和方向,并指导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 (一)审计范围 (二)报告目标 与第三方沟通 (三)审计方向 重要性方面

(四)总体审计策略中包括的内容 总体审计策略应能恰当地反映注册会计师考虑审计范围、报告目标和审计方向的结果。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总体审计策略中清楚地说明下列内容:

(1)向具体审计领域调配的资源,包括向高风险领域分派有适当经验的项目组成员,就复杂的问题利用专家工作等。

(2)向具体审计领域分配资源的数量,包括安排到重要存货存放地观察存货盘点的项目组成员数量,对其他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复核范围,对高风险领域安排的审计时间预测等。

(3)何时调配这些资源,包括是在期中审计阶段还是在关键的截止日期调配资源等。

(4)如何管理、指导、监督这些资源的利用,包括预期何时召开项目组预备会和总结会,预期项目负责人和经理如何进行复核,是否需要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等。 四、具体审计计划:

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之间的关系:具体审计计划是依据总体审计策略制定的,对实施总体审计策略所需要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等所作的详细规划与说明。具体审计计划比总体审计策略更加详细,其内容包括为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项目组成员拟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具体审计计划包括的内容:风险评估程序、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和其他审计程序。 (一)风险评估程序

(二)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注册会计师计划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可以分为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和拟实施的具体审计程序(包括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具体性质、时间和范围)两个层次。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主要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决定采用的总体方案(包括实质性方案或综合性方案)。具体审计程序则是对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的延伸和细化,它通常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三)计划实施的其他审计程序 五、其他相关要求

(一)审计过程中对计划的更改 (二)指导、监督与复核

对项目组成员工作的指导、监督与复核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取决的主要因素是:第一,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和复杂

程度。第二,审计领域。第三,重大错报风险。第四,执行审计工作的项目组成员的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 (三)对计划审计工作的记录 (四)与治理层和管理层的沟通 (五)首次接受审计委托的补充考虑

第五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第一节 审计证据

(一)审计证据的含义

审计证据是审计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二)审计证据的来源

按照证据的来源分类,可以将审计证据分为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两类。 1、内部证据

内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职员编制和提供的书面证据,如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管理层的声明书以及其他各种由被审计单位编制和提供的有关书面文件。

按照证据的处理过程,可以将内部证据进一步划分为:只在审计客户内部流转的证据和由被审计单位产生,但在被审计单位外部流传,并获得其他单位和个人承认的内部证据。

2、外部证据

外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组织机构或人士编制的书面证据。 按照证据的处理过程,可以将外部证据进一步划分为:

(1)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机构或人士编制,并由其直接递交给注册会计师的外部证据。 (2)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机构或人士编制,但由被审计单位持有并提交注册会计师的书面证据。

(3)由注册会计师为证明某个事项而自己动手编制的各种计算表、分析表或自行观察获取的证据。这类证据也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二、认定与审计证据 (一)认定的含义

所谓认定: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管理层的认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 (二)获取审计证据时对认定的运用:

管理层的认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将管理层的认定运用于各类交易、账户余额以及列报,就形成了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及列报的具体审计目标。注册会计师应当详细运用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作为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以及设计与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基础。

三、审计证据的数量与质量特征

充分性和适当性是审计证据的两个基本特征。《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运用职业判断,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一)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支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因此,它是注册会计师为形成审计意见所需证据的最低数量要求。

注册会计师判断证据是否充分,应当考虑以下主要因素: (1)审计风险;

(2)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

(3)注册会计师及其业务助理人员的经验; (4)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现错误或舞弊; (5)审计证据质量; (6)总体规模与特征。 (二)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的相关认定,或发现其中存在错报方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

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审计证据适当性的核心内容,只有既相关又可靠的审计证据才是高质量的。 (三)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之间的关系:

充分性和适当性是审计证据的两个重要特征,两者缺-不可,只有既充分又适当的审计证据才是有证明力的。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影响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也就是说,审计证据的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数量可能越少。 如果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注册会计师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 四、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途径) (一)审计程序的类型:按目的划分

按审计程序的目的可将注册会计师为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而实施的审计程序分为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必要时或决定测试时)和实质性程序。

1、风险评估程序 2、控制测试

实施控制测试的目的是测试内部控制在防止、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从而支持或修正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据以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

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控制测试是必要的:

(1)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支持评估结果。 (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获取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

3、实质性程序

注册会计师应当计划和实施实质性程序,以应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实质性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二)审计程序的类型:按获取手段划分 1、检查记录或文件 2、检查有形资产 3、观察 4、询问 5、函证 6、重新计算 7、重新执行 8、分析程序

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和目的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它形成于审计过程,也反映整个审计过程。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目的:

(1)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审计报告的基础;

(2)提供证据,证明其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 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使用的文字和控制程序

会计师事务所按照规定对审计工作底稿实施适当的控制程序,以满足下列要求: (1)安全保管审计工作底稿并对审计工作底稿保密; (2)保证审计工作底稿的完整性; (3)便于对审计工作底稿的使用和检索; (4)按照规定的期限保存审计工作底稿。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存在形式与基本内容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

审计工作底稿可以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已从纸质形式扩展到了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2年自考审计学各章复习要点(5)在线全文阅读。

2012年自考审计学各章复习要点(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6165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