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地点,不要忘记统计数量。② 记录的地方:学生活动手册。
(4)需要注意什么?
观察时不惊动、不伤害、不破坏它们的“家”。 四、寻找并观察校园里的动物
1.现在,请同学们拿上工具,整齐地排好队列,我们出发啦! 2.现场演示如何有序寻访动物。
(1)以全班集合的形式先安静地看,观察、记录周围环境中有什么动物。 (2)教师演示如何观察并记录树丛、草丛、枯叶堆中的动物。 3.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自主观察、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4.观察后排好队回教室。 五、交流研讨
1.小组内部整理寻访到的动物。
2.全班交流,在哪里找到了哪些动物。(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完成后的活动手册,边介绍边评价)
(1)小组式汇报。
指导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汇报: ① 我找到……种动物,有…… ② 我最喜欢的是……它在…… (2)互动式汇报。
猜一猜,我们观察到的是哪种动物?如果其他同学猜不出来,汇报者对其进行介绍。 教师:同学们为什么猜不到呢?你觉得问题在哪里?可以怎么改? (教师把学生的汇报情况填写在班级记录单中)
3.在寻找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跟同学们来分享一下吧。 六、小结
1.生活在校园里的动物可真多,关于它们你还想知道什么?
2.校园里的动物都生活在它喜欢的环境中,那你来猜猜整个校园里会生活着多少种动 物呢?整个XX县(市)呢?整个中国呢?整个地球呢?
3.在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它们是我们的好朋友,希望同学们珍惜它们、保护它们。
2、校园里的动物
(班级记录单)
日期: 蚂蚁 草地上、树上…… 蜗牛 草丛里、枯叶堆…… 潮虫 枯叶堆……
3、 观察一种动物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2.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
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教学准备】
学生:蜗牛(活体)、放大镜、棉签、活动手册、菜叶、玻璃片、线、树枝。 教师:课件、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提前一周布置,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寻访蜗牛并带回家开始尝试饲养。 2.布置过程。
(1)老师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你见过吗?它生活在哪里?
(2)想知道老师怎么喂养蜗牛吗?先回去寻找并观察蜗牛,找到蜗牛的同学可以到老师这里领取一张蜗牛的饲养秘籍。
(3)让学生用一周时间观察并饲养蜗牛。 二、引入
1.谜语导入。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 你们曾经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蜗牛? 2.画一只看到过的蜗牛。
从寻访蜗牛到上课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有的同学已经开始喂养蜗牛,关于蜗牛你有哪些发现?请你说一说。
画一画看到过的蜗牛,并展示作品。 三、仔细观察蜗牛 教师强调观察要求。
每一个小组把蜗牛“请”出来,大家静静地仔细观察,可以轻声地交流。教师提供一些工具,学生在观察时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用。把观察到的蜗牛的样子仔细地画在活动手册的方框中。
四、观察蜗牛的应激反应
(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教师重在巡视指导) 1.教师帮助没有准备蜗牛的小组。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蜗牛各个部分,给各小组发棉签,并指导棉签的使用方法。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蜗牛的应激反应。
4.在不打扰蜗牛的情况下,还观察到蜗牛的哪些行为或特点? 五、交流汇报
学生汇报,教师记录班级记录单。(以画图的形式记录:壳、触角、眼睛、口等) 六、观察蜗牛的运动
1.情境创设: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发现了这么多特点。今天我们观察的蜗牛,它也和同学们一样厉害!接下来我们请蜗牛为我们表演表演,但我们可要做文明观众,观察时要保持安静。
2.讲解要求:老师这里有四种材料,分别是菜叶、玻璃片、线、树枝。我们要请小蜗牛在这四种材料上爬一爬,你仔细看看它是怎样爬行的。
3.每个小组先发菜叶进行爬行观察。教师根据各小组观察进程不定时下发其余材料。 4.观察结束,学生研讨汇报(可以鼓励学生用肢体模仿蜗牛的爬行动作),教师记录班级记录单。(记录腹足、黏液等信息)
七、课外延伸
2.请同学们认一认图片上的小动物:蛞蝓、蛤蜊、螺……如果遇到这些小动物,能用今天的方法观察吗? 板书设计
4、 给动物建个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蜗牛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2.蜗牛喜欢吃菜叶等食物,靠齿舌吃食物。 科学探究目标
1.尝试用集体的智慧不断修正方案给蜗牛建一个“家”。 2.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特别是它是如何进食的。 科学态度目标
1.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2.体会计划的重要性和集体智慧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环境对小动物生活的重要性。 【器材准备】
学生:几只饥饿的蜗牛、菜叶、透明盒子、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蜗牛、微视频、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鸟窝、蜂巢、狗窝等图片。 2.蜗牛的家是什么样的呢?
教师收集学生饲养蜗牛的照片、文字等信息。 3.投影展示同学们饲养蜗牛的图片、文字情况。 说一说:在给蜗牛建“家”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蜗牛对环境的要求,如建好的“家”应该放在怎样的环境中,蜗牛的排泄物是否需要处理,如何防止蜗牛爬出去等。
4.问题研讨。
(1)你们的蜗牛饲养在哪里?你们给蜗牛喂了哪些食物?你们还为蜗牛做了什么?学生回答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回答有哪些经验值得推广,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3)想一想,要让蜗牛好好地生活下去,蜗牛的“家”应该是什么样的? 5.教师将学生们的回答汇总成班级记录单。 (1)能让蜗牛四处爬行的空间。 (2)有它们爱吃的食物。 (3)要保持潮湿。
(4)能让蜗牛生活又不让它爬出去。
6.让学生把蜗牛的“家”画下来。 二、探索
1.观察蜗牛在“家”是怎么生活的,放入菜叶等食物,观察蜗牛是怎样进食的。 2.提醒学生需要安静细致地观察,如果蜗牛距离菜叶有一段距离,还要提醒学生把蜗牛轻轻地放在菜叶上。
3.给学生一段时间,他们会有新的、有趣的发现,例如蜗牛吃食物时嘴巴和触角的动作,菜叶上留下了爬过的痕迹、吃过的痕迹等等。
4.小组活动,把蜗牛进食的情况用图示记录下来。 三、研讨
1.蜗牛生活需要什么? 2.我们还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板书设计】
给动物建个“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8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