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决定在东北三省试点的基础上,以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为重点,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逐步做实个人账户,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2006年1月13日,国务院通过《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提出根据农民工最紧迫的社会保障需求,坚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优先解决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问题,逐步解决养老保障问题。要求所有用人单位必须及时为农民工办理参加工伤保险手续,并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各统筹地区要采取建立大病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办法,重点解决农民工进城务工期间的住院医疗保障问题;抓紧研究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并能够与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
2006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社会保障问题上升到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作为实现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六大制度安排之一,突出社会保障在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中的重大作用,明确提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一制度目标,同时还对一些具体的制度政策作出了薪的调整和部署。
3.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我国城镇初步形成了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以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
三、社会保障在我国肩负着重要使命
1、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中的调节器
市场经济要求平衡社会供求关系,社会保障的支出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增长或下降的变化而增减的。在经济发展强劲、失业率下降时,社会保障的支出会相应地缩减,社会保障基金的存储规模必然会增大,从而减少社会需求的急剧膨胀;而当经济衰退、失业率增加时,社会保障的支出会相应地增加,给失业和生活困难的人们提供相应的生活能力,从而唤起社会的有效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复苏。可以说,社会保障在调节市场经济的供求关系中具有蓄水池作用。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机制与竞争相联系,社会成员之间在收入分配方面形成了不均等。贫富差距逐渐扩大,强者成为富翁、弱者陷入困境。社会保障措施通过对社会成员收入进行必要的再分配调节方式,将高收者一部分收适当转移给另一部分缺少收的社会成员。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从而缓解社会矛盾、弥补了市场经济的缺陷。
2、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网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需要社会稳定这一重要因素为基础,而社会保障则是社会稳定的重要防线。社会保障制度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安全体系。它通过对没有生活来源者、贫困者、遭遇不幸者和一切工薪劳动者失去劳动能力或工作岗位后,给予一定的救助,满足其
基本生活需要、消除社会成,员的不安全感以维护社会稳定。因此,社会保障又被称誉为“社会安全网”和“社会减震器”。
3、社会保障是国情特点与国际标准的结合原则
社会保障法是人权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人权、保障人权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所谓人权,就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所享受的基本的总称。这种基本权利包括政治的、经济的、人身的、文化的等等。社会保障体现的是有直接经济内容的生存权。社会保障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需要物质帮助的人们所赋予的物资帮助,也体现了社会成员之间的互济性救助。社会保障权利的实现,从根本上涉及的是人们的经济利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机制所形成的优胜劣汰,必然造成部分劳动者被迫推出劳动岗位。这就使劳动者本身以及家庭失去收而陷入生存危机。社会保障通过提供各种帮助使其获得基本的物资资料,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为劳动力的再生产提供了时间上的缓冲和物资上的条件,使劳动者在更换劳动岗位和迁徙时没有后顾之忧。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历史进步过程中不可逾越的经济发展阶段,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因此社会保障在社会进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社会保障作业Microsoft Word 文档(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