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小学语文最新-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精品(8)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2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三、教学目标

(1) 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咀嚼和揣摩重点诗句的情味,体验诗人流露出的感情。 (2)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五、教学过程 (一)导言

同学们,人生会常常碰到不如意的事情,你自己在学习上或生活中有过失败的经历吗?面对失败,你当时又是抱着怎样的态度呢?(请学生略说)

是啊!面对困境,有的人怀着一种忧伤,把失望和气馁刻在了人生的底片上,而有的人接纳失败却像捧起一本书,倾注一种自信和智慧的目光去阅读,而后去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唐代诗人高适曾这样劝慰朋友——“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啊!下面让我们欣赏高适的《别董大》。(板书课题) (二)研读与赏析

1、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别董大》这首诗,看看在这首诗中,到底是什么感动了你?(出示古诗《别董大》,学生自由反复诵读全诗)

2、通过刚才的读,大家已经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 (1)写的是谁在哪里送别谁? (明确:高适在塞外送别董大) (2)高适?高适是谁?

(明确:高适是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tiǎo),今天的河北省景县人。因为官至散骑常侍,所以又称高常侍。他的诗大多反映边塞生活,诗情奔放。作品集为《高常侍集》。) (3)董大?多奇怪的名字啊?谁能说说呢?

(明确: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4)我记得这样的称呼在王维的一首古诗中也出现过?(见机点拔:那首诗是“渭城朝雨浥轻尘……”)

(5)这首诗是《送元二使安西》,这里的“元二”就是? (明确: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称他为——元二。) 3、这首诗前两句写的是当时分别时的环境。

(1)读了诗以后,你了解到他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分别的?看图,想象一下,此情此景,你的感受如何?(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荒寒凄凉。)(板书:荒寒凄凉的环境)。

(2)现在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古诗的前两句,读一读。(请学生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失意流落,好友分别,本身就是人生两大憾事,而天空亦不作美呀,细细读读前两句,你觉得那些景物最能反衬出当时的心情的?你能来把它划出来吗? (明确: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3)黄云?白云、乌云大家听得多了,这里怎么是黄云?你读读诗,猜猜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点拔: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

(4)读这句诗,突出“千里”;再读这句诗,突出“曛”。个别试读,男生试读,女生试读,全班试读。

(5)同学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你注意到这只大雁了吗?

大雁在这样的环境中奋力高飞(读重音),它会怎么想,对自己会怎么说?诗人高适也看到了这只雁,他又有什么想法,又有什么感触呢? (学生说)

(是啊!这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它不仅仅是在对董大说,其实也在对自己说。

同学们,要知道诗人怀才不遇,将近有30年啊,直到50岁才得了一个“有道科”的官衔。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吧!) 4、后两句是高适在临行前对董大说的赠言。

(1)你能从诗中找到根据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是高适对董大说的? (明确:是从“君”字中看出的,因为“君”在诗中就是您,指董大。)

(2)好友分别,难分难舍,董大的心情一定糟糕到了极点了,而真正的朋友这时候最应该怎么办?

(3)读一读,看诗人是怎样劝慰朋友的? (4)这两句中哪些词表现出了安慰与鼓励?

(5)如果你是董大,你会说一些什么呢?(小组说说)

(6)感情升华: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中得到什么启迪?

学生自由讨论赏析

(董大是个人才,但暂时无人赏识,只要他不沉沦,不灰心,振作起来,他就会走出一条阳光大道来的。让我们祝福他吧。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诗人却能勃发出如此昂扬的豪情来,确实让人佩服。)(板书:豪情昂扬)

(学生读——全班读、男生读、女生读、再全班读) (三)对比参读,感悟诗蕴

是啊,人生自古伤离别。送别主题的古诗我们学过的还有很多,老师今天随手也抄了几首,与大家共同欣赏。(出示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看看这些古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1、学生比较,指名汇报。

2、同是送别之诗,这些诗又各有什么特色?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汇报交流。

4、小结:这些古诗,同是写对好友的别情,然而描写的景物不同,抒发的情感也不同。这些诗中,有的以歌相送,有的以目相送,有的以酒相送,有的以话相送,说到底诗人是以什么相送? 六、 小结:

古诗词是一尊巨大的,丰富的宝库,可以通过它们穿越时空,了解当时的人事,感受诗人的情怀,学习做人的道理。课下应主大量阅读。 七、板书设计 别董大 唐代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荒寒 凄凉 真挚 深厚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豪情 昂扬 教学反思: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人文思想的培养。”“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积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评价、研读赏析。本课旨在古诗教学中尝试主题性阅读,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揣摩,让学生对古诗的情感体验更为厚实。塑造

学生完美人格,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

《城市的标识》

学习目标 1. 基础知识目标

生字:遒qiú 涸hé 芸yún 馈kuì 忖cǔn 蒡bàng 啁zhōu 啾jiū 窠kē

正音字:胞bāo,不读pāo 崭zhǎn,不读zhàn 词语:

遒劲:雄健有力.形容树枝. 馈赠:赠送.

芸芸众生:芸芸:众多的样子.众生:泛指人类和其它一切动物.指一大群无知无识的人. 川流不息:川:河流.息:停止.象河水那样流个不停.比喻来往的人或车辆,船只很多. 寿终正寝:寿终:很大年纪才死去.正寝:旧式住宅的正房.指年老时在家安然死去.比喻事物的自然消亡. 作家:

张抗抗:生于杭州,1969年\下乡\到黑龙江.当代女作家.

普里什文:(1873-1954), 全名米哈伊夫·米哈伊洛维奇·普里什文.俄罗斯著名文学家. 2. 能力目标

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文章的线索. 3. 思想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城市的标识》一文,增强我们对生存环境保护的意识,从我做起,化作行动. 三. 学习的重点,难点

重点:用细腻的语言,赋予变化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幻灯片。 四. 课文分析

首先来讲解文题.什么是标识

所谓标识,是指用来辨认识别事物的标志.作者在本文中把树当做一座城市的标识,其作用是表达对现代化城市树木的珍爱,提醒和号召人们要自觉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与人和谐共存,共同发展.

本文自然段较多,共17个自然段.作者是按着如下的思路写作的.

作者先从反面入手,写出了现代化的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像\多胞胎\像\连体人\失去了特有的个性,失去了活气和灵性.作者抓住了城市的\大厦和大楼\街道\轿车\人们的衣着\等这些具体事物,用细腻,形象的语言来写现代城市的缺欠——雷同,没有个性,为下文从正面写城市的标识——树,做好了准备.

这一部分里有一个难句,应该用懂它的含义.即\就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一锁成一个连体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城市间的雷同,描写中带有讽刺.

接着,作者就写城市中的树,正面写城市的标识.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标识.香樟树是杭州的标识;法国的梧桐是南京,上海的标识;榕树是福建或广州的标识;油松是长春的标识;圆冠榆是喀什的标识;国槐榆是北京的标识.最后作者发出由衷的感慨,树是惟一的不可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将成为城市的灵魂,是大自然的馈赠,是城市仅存的个性. 全文层次清晰,共分三个部分.1-5段为第一部分,6-15段为第二部分,16-17为第三部分.

本文多用比喻,排比,对比修辞手法,语言亲切,优美. 板书设计:

雷同:高楼大厦、立交桥、现代服饰

差异:不同的树:杭州 香樟 长春 油松 北京 国槐 教学反思:

本课思路较为清晰,在整个教学设计中,体现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教师做适当的引导。连续2次质疑,(读题质疑、根据关键词质疑),既使教学得以层层推进,又使学生能够在质疑——探究——理解——领悟的过程中完成语文学习活动,体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并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了实处。课后的仿写拓展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是对课文的再次回顾,让孩子们从身边的树再次体会到作者的独特视角。利用勾画重点、做好批注、交流讨论等方式自读自悟,品味文本的内涵,获得思想启迪。

《吾腰千钱》

教材理解:

本文是“珍惜”主题单元中的一篇文言寓言。经过对前几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对珍惜美好生活,珍惜友情,珍惜个性等主题有了比较深的认识,而这篇文章却以一个近似夸张的寓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小学语文最新-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精品(8)在线全文阅读。

小学语文最新-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精品(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5006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