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历年平均气温:13.9℃ 极端最高气温:42.5℃ 极端最低气温:-18.5℃ 气压:年平均气压:1008.0mbar 降水:平均降水量:635.1mm 年最大降水量:958.4mm 年最小降水量:421.5mm 最大一日降水量:194.3mm 风速:年平均风速:3.4m/s 极端最大风速:28m/s 常年主导风向:C、SSW 最大积雪厚度:19cm 土壤最大冻结深度:32cm
1.2.1.2建设项目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情况
通过钻探揭露和野外调查,场地内地层在勘探深度范围内,主要由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组成,其地层结构较为简单,变化不大。拟建场地地下水水位埋深19m左右,属孔隙潜水类型。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农业灌溉用水,动态变化受季节影响,水位年变幅2-6m。水质类型为中性,对混凝土不具有腐蚀性。
1.2.1.3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地震情况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该区域为7度地震烈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根据《建筑抗震规范》GB50011-2001,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1.2.2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使用后可能出现的最严重事故波及的范围
本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可能出现的最严重事故为氧气钢瓶爆炸。
事故的发生将对周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居民生活造成重大影响及伤害。
1.2.3建设项目中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与相关场所、区域的距离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的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的单元。
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及国家安监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中的有关规定确认,可认为本项目整个厂区没有构成重大危险源。
2 项目涉及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危险、有害程度
2.1危险、有害因素
2.1.1建设项目涉及具有爆炸性、可燃性、毒性、腐蚀性的化学品危险类别及数据来源
本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为物理变化,原料为液氧,产品为氧气[压缩的],无中间产品。液氧、氧气[压缩的]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
依据①《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②《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③《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等标准,将液氧、氧气[压缩的]的危险类别情况列于表2-1,氧气理化性能表列于表2-2:
表2-1建设项目涉及的危险化学品 危险类别情况
序号 1 2 物质名称 氧[压缩的] 氧[液化的] 分布场所 充装间 液氧储槽 危规号 22001 22002 火险类别 乙类 乙类 危险特性 助燃 助燃 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无毒 无毒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贮于钢瓶或储槽内,压力较高,受热膨胀,压力升高,易使钢瓶炸破。特别是液化气体钢瓶或储槽装得太满时,由于液化气体受热膨胀占满了钢瓶或储槽的空间,即产生极高压力,把钢瓶或储槽胀破,所以严禁超量灌装并防止钢瓶或储槽受热,钢瓶及储槽制造和定期检验均必须符合国家规范。
油脂等可燃物在高压纯氧冲击下能起火甚至发生爆炸,所以氧气瓶严禁与油脂接触,如果瓶体沾有油脂时,应立即用四氯化碳揩去。
表2-2氧气理化性能表
基[中文名]:氧;氧气 [英文名]:Oxygen [CAS号]:7782-44-7
本[分子式]:O2 [分子量]:32 [UN编号]:1072 [IMDG规则页码]:2169 信 [RTECS号]:RS2000000 [危险货物编号]:22001 [危险性类别]:第2.2类 不燃气体 息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5;38 [包装类别]: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 [主要用途]:用于切割、焊接金属,制造医药、染料、炸药等。 理化特性 [临界温度(℃)]:-118.4 [燃烧热(kj/mol)] : [闪点(℃)]:无意义 [临界压力(MPa)]:5.08 [熔点(℃)]:-218.8 [饱和蒸汽压(kPa)] :506.62/-164℃ [沸点(℃)]:-183.1 [相对密度(水=1)]:1.14/-183℃ [爆炸上限(V%)]:无意义 [相对密度(空气=1):1.43 [自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下限(V%)]:无意义 [危险特性]: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元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危[毒性] : 险[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燃烧性]:助燃 [建筑火险分级]:乙 特[稳定性]:稳定 性 [燃烧(分解)产物]: [禁忌物]: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乙炔。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雾状水、二氧化碳。 [健康危害]: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窒息。吸入的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人体危害与防护 [侵入途径]:吸入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其他防护]:避免高浓度吸入。 [安全卫生标准] :中国MAC:未制定标准 (GBZ 2.1-2007) 储运与泄漏处理
[储运注意事项] :不燃性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易燃气体、金属粉末分开存放。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泄漏处置]: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相应的工作服。切断火源。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切断气源,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食入]: [身体防护]:穿工作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避免接触的条件]:
2.1.2建设项目可能出现火灾、爆炸、中毒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
项目组依据GB 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通过资料的详阅和分析,对装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系统的识别、分析,具体识别、分析如下:
一、可能造成火灾、爆炸、中毒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 1、火灾
生产中的阀门、管道有油脂等易燃物引起的火灾;充装车间氧气流速过快引起的火灾;液氧排放时汽化扩散易造成火灾:氧气是强烈的助燃剂,当液氧排放时,由于气体温度低,又比空气重,因此沿低洼处扩散,一旦碰到明火,就会造成火灾;电气线路短路可能会发生电气火灾事故。检修时未按动火要求动火引起的火灾。电气线路老化引起的火灾。
2、爆炸
液氧是液态氧气(氧气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液化温度为-183℃),系低温液体。若液氧贮槽超压,低温液氧在标准状态下体积扩大800倍,低温
液体贮槽的自然蒸发,压力升高易造成超压爆炸的危险;如果液氧长期贮存,液氧蒸发而乙炔等碳氢化合物不易蒸发,液氧中的碳氢化合物就会逐渐浓缩,当超过极限时,就会引起爆炸。液氧管道由于保冷层损坏引起液氧气化引起管道爆炸。氧气瓶充装时超压爆炸。氧气瓶由于碰撞、日晒引起的爆炸。氧气瓶质量缺陷和锈蚀使氧气瓶强度降低引起的爆炸。
3、中毒
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窒息。吸入的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氧气站安全设计专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