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工程地下室底板为筏板基础,面积约为1800m2,筏板厚度为1.2m,混凝土量约为1800m3,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抗渗等级为S8。为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针对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即:⑴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⑵内外约束条件的影响;⑶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⑷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从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方面着手解决问题,在施工技术上,应从选料、配合比设计、施工方法、测温监控、混凝土养护等方面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有效地克服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从施工组织管理上,精心组织,协调指挥,针对筏板施工的实际情况,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罐车运输,混凝土输送泵输送等技术,以解决混凝土一次性浇筑量大的问题。
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
⑴水泥:选择低水化热的矿渣425号水泥,以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水化过程中的水化热。所使用水泥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并按规定对水泥进行取样检验,其各项指标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⑵石子:选用级配良好,强度较高,粒径为5-40mm的砾石,其含泥量不得大于1%,且不得含有有机杂质。
⑶砂:选用级配较好的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得大于3%。
⑷外加剂:选用具有防水性能、缓凝性能、减水性能的复合型外加剂,必须有合格证或检验报告。
⑸掺和料:选用具有防水、膨胀性能的河南驻马店产UEA,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由试验室经过试配和研究来确定最佳配合比,作为混凝土生产的施工配合比,且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⒈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C35,抗渗等级不低于S8。 ⒉水灰比控制在0.45-0.50,塌落度控制在16-18cm。 ⒊混凝土初凝时间不得早于6小时。 ⒋砂率宜控制在38%-42%。
⒌在满足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混凝土的搅拌
混凝土的搅拌由松原市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的混凝土搅拌站集中搅拌。混凝土的生产应严格掌握好各种原材料的配合比,将其重量误差控制在以下范围内:水泥控制在±2%以内;砂石控制在±3%以内;水、外加剂溶液控制在±2%以内。混凝土的搅拌时间,自全部拌合料装入搅拌筒内起到卸料为止,一般不少于90~120s。随着天气的变化,应做好砂、石含水量的检测工作,特别是雨天,并随时调整配合比的用水量和砂石用量。
混凝土的运输和输送
混凝土的运输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将混凝土运至现场。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采用两台混凝土输送泵将混凝土输送至浇筑地点,因搅拌站距现场较远,加上沿途交通状况影响,估计每辆车来回运输一趟的时间为80分钟,为了保证现场混凝土浇筑顺利连续的进行,满足现场施工需要,拟采用20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送混凝土,每次以4台车为单位进行混凝土供应,即尽量使每4台车基本同时到达现场,以满足两台输送泵输送混凝土的协调性,满足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
根据混凝土输送泵的输送能力和混凝土的运输能力,结合现场混凝土浇筑的实际情况,确定底板混凝土浇筑时间为36小时。
混凝土的浇筑
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浇筑拟采用两台混凝土输送泵输送,混凝土浇筑方。
地下室大体积筏板混凝土浇筑采取“由一边向另外一边推进,一次浇筑,一个坡度,薄层覆盖,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法进行布料浇筑。混凝土的浇筑从⑧轴线开始,两台输送泵同时开始输送浇筑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按照斜面分层浇筑,斜面坡度由混凝土自然流淌形成,这样可以避免因浇筑层的长度过大,增大每层的浇筑时间,导致施工冷缝的产生,而且由于每层混凝土量不大,混凝土散热快,各层间的约束力不太大,有利于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每个浇筑层均与⑧轴方向平行,且每层混凝土必须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逐层覆盖,循序推进,一次浇筑完。
混凝土的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振捣。振动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直上直下”,在振捣过程中,应将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c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每点的振捣时间一般以混凝土表面泛出灰浆,不再出现气泡为准。混凝土的振捣顺序为从浇筑层的底层开始逐层上移,以保证分层混凝土之间的施工质量。
根据混凝土自然流淌形成坡度的实际情况,在每个浇筑层的上、中、下部布置三道振动棒。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主要解决上部的捣实;第二道布置在斜坡的中部,以保证中部混凝土的振捣密实;第三道布置在坡角处,振捣下部混凝土,防止混凝土堆积。振捣时,先振捣出料口处混凝土,使之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然后全面振捣。
由于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在浇筑后2~3小时,按标高初步用长刮尺刮平,然后用木搓板反复搓压数遍,使其表面密实平整,在混凝土初凝前再用铁搓板分两遍压光,能较好地控制混凝土表面龟裂,减少混凝土表面水分的散失,促进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
为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造成温度应力大于同期混凝土抗拉强度
而产生裂缝,必须对混凝土采取养护措施,由于全部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毕需要较长时间,为保证先浇筑部分混凝土能够及时养护,应随混凝土的浇筑进度,前期采用薄膜覆盖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并达到初凝过后,采用蓄水养护的方法进行筏板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蓄水厚度为10cm。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混凝土的测温
本工程地下室底板厚度达1.2m,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因此需严格控制底板混凝土的内外温差,避免超过25度而产生温度裂缝。为了随时了解和掌握各部位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变化情况,防止混凝土在浇筑、养护过程中出现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裂缝,以便随时采取有效措施,使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控制在允许范围(25度)内,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对底板混凝土采用玻璃水银温度计测温方法进行监测和控制。
为使测温点布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混凝土内温度的变化情况,在底板高度断面分板底、板中、板面三种情况布设测温点,在平面分边缘和中间两种情况布置测温点。布置在板底或板面的测温点应布置在离板底面或板顶面100mm高度的位置,板断面中间的测温点布置在板高度断面的正中位置,总共布置五组共15个测温点。玻璃水银温度计测温孔用Φ20mm的薄壁钢管预埋在不同的深度位置上留出,钢管底部先用铁板焊上,上部用木塞塞紧,防止水泥砂浆和水进入,钢管与钢筋骨架焊牢。
测温必须按编号顺序进行,并按事先准备好的表格记录所测数据,混凝土测温时间,在混凝土浇筑完毕6小时后开始测,以后每隔2~4小时测一次,在测试过程中随时进行校验,同时应对大气温度进行测量。在测温前,应先将温度计插入预埋的钢管内,并将钢管上口用木塞塞紧,让温度计在管内停留时间不少于5min。当温度计从管中抽出时,迅速在显示温度
的刻度处用手指卡住,立即读出温度值。监测时间不少于15天。
⑵剪力墙、梁板、柱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用搅拌运输车运至现场,采用混凝土输送泵将混凝土输送到浇筑部位,同时由塔吊配合作垂直和水平运输。梁板和柱墙的混凝土分两次浇筑,先浇筑柱墙混凝土,待梁板模支好,钢筋绑扎好后,然后再浇筑梁、板混凝土;墙、柱的水平施工缝留置在梁底5cm的位置处。在浇筑梁板混凝土时,因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梁板相差很大,随楼层的增加分别相差六个至二个强度等级(即分别相差C30、C20、C10),所以在混凝土浇筑时必须采取特殊措施来保证梁板柱接头在一定的范围内按柱的标号,具体如下:
在柱边向外延伸1倍梁高度范围内的梁板柱接头全部按照柱混凝土标号,采用双层钢板网,网眼尺寸为5×5mm,作为两种不同标号混凝土的分界,钢板网采用Φ8的钢筋加固。在混凝土浇筑时,先浇筑此种梁板柱接头,然后在浇筑梁板大面积混凝土。
柱子混凝土浇筑时采用串筒下料,避免混凝土离析,梁板混凝土浇筑由一端向另一端推进,原则上不留施工缝,如因特殊情况(如停电、停水、台风、暴雨等),其施工缝按规范可以留置在次梁跨中三分之一的范围内,并留成垂直缝。
地下室剪力墙混凝土浇筑时采用两台混凝土输送泵,同时由⑧轴线分别沿(A)轴线和(E)轴线方向向①轴线方向采用双向环形回路分层浇筑,混凝土开始浇筑时,应先浇筑10 cm厚与混凝土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混凝土浇筑每层铺设厚度为50cm,以防止出现冷缝和产生爆模现象。
地下室顶板和一至四层裙楼梁板混凝土浇筑采用两台混凝土输送泵,由⑧轴线向①轴线方向浇筑。主楼部分梁板混凝土的浇筑采用一台混凝土输送泵浇筑。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工程组织设计15#(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