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用于大面积防治。
(3)物理和人工防治 灯诱成虫;人工摘卵,捕虫,采茧;在树干胸高处捆塑料薄膜防止越冬幼虫上树。
(4)化学防治 2.5%溴氰菊酯 20%杀灭菊酯常量或超低量喷雾,1-2ML/亩,20%灭幼脲1号胶悬剂,25-50克/公顷,效果达80%以上,残效期长。
森林昆虫学试卷库(四)
一、 解释下列概念(24分,每题3分)
种;重寄生;孤雌生殖;孵化;生物防治;农药;翅缰;世代重叠
二、 简述(30分,每题6分)
1 说明昆虫足的基本构造,并举例说明有哪些类型。 2 绘昆虫体躯横切面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3 有效积温法则有何用途,又有何局限性? 4 说明昆虫分目、科的主要依据。 5 农林防治法包括那些方面?有何特点? 三、 论述(36分,每题12分)
1 IPM有何特点,为了保证林业可持续发展,在21世纪如何做好有害生物治理?
2 美国白蛾已迫近北京,请你根据该虫的发生规律,设计治理方案。
3 从林木被害状上如何区分桑天牛和光肩星天牛?如何治理此类害虫?
四、 指出下列害虫的分类地位(目、科)、世代情况、越冬虫态和越冬场所。(10分)
黑绒金龟子;舟形毛虫;油松毛虫;山楂叶螨;桃蛀螟
森林昆虫学试卷库(四)答案
一、解释下列概念(24分,每题3分)
1.种:自然界中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种类群与其他的类群有质的差
别,其生殖上相互隔离,是生物进化中连续性与间断性相互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 2.重寄生:一个寄主被一种昆虫所寄生,该昆虫又被另一种昆虫所寄生的现象。 3.孤雌生殖:在昆虫体中,卵不经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4.孵化:昆虫完成胚胎发育后,幼虫从卵中破壳而出的现象。 5.生物防治:利用生物或生物的某些代谢产物来防治害虫。
6.农药:是指用来防治农林牧及其产品和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害虫、螨类、病菌、线
虫、杂草、鼠类等的化学药剂,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 7.翅缰:昆虫后翅的前缘具有一根或多根刚毛,称为翅缰。
8.世代重叠:1年多代的昆虫,前后世代间有明显的重叠现象,很难划清世代,即世
代重叠。
二、简述(30分,每题6分)
1 说明昆虫足的基本构造,并举例说明有哪些类型。
昆虫足的构造依次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爪。
足的主要类型:a:步行足 例:步甲的足;b:捕捉足 例:螳螂前足;c:游泳足 例:龙虱后足;d:携粉足 例:蜜蜂后足;e:跳跃足 例:蝗虫后足;f:开掘足 例:蝼蛄前足。
2绘昆虫体躯横切面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3 有效积温法则有何用途,又有何局限?
有效积温法则:昆虫在一定的有效温度范围内,完成一定的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温度积累,即发育时间和该时间温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
K=N(T-C) K-积温常熟 N-发育日熟 T-温度 C-发育的起始温度 用途:
A:已知某种昆虫完成一世代的有效积温和该地温度的常年记录,可计算出该害虫
在该地一年内发生的世代数。
B:已知某种昆虫完成一世代或一虫态的有效积温和其发育的起始温度,可推算该害虫的发生期。
C:在释放天敌时,可以通过控制天敌的发育进度,而和野外害虫的发生气吻合。 D:预测害虫的地理分布。 局限性:
A:只有在有效的温度范围内,有效积温法则方程直线关系。
B:有效积温法则的分析资料是在实验室的恒温下获得的,而自然界是变温,昆虫在变温下发育会发生误差。
C:对于有滞育或夏蜇的昆虫,有效积温法则不适用。 4 说明昆虫分目、科的主要依据。
昆虫分目的依据:变态类型、翅的对数和有无、翅的质地、口器类型、足的类型、单眼的数目和有无、腹部的跗器 。
昆虫分科的依据:翅的形状、脉相、骨板状、刚毛的排列方式。 5 农林防治法包括那些方面?有何特点?
农林防治法:利用农林业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有目的改善某些环境因子,避免或减少害虫的发生,达到保产保质的目的。
包括以下三方面: (1) 苗圃方面:
A:注意土地选择,不要选择在地下害虫多的地方,必须对土壤进行消毒。 B: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繁殖材料。 C:轮作。 D:合理施肥。
E:加强苗木的出圃检疫,严禁带病虫木出圃。 (2) 育种 选择和培育抗虫品种。 (3) A:适地适树。
B:注意树种的搭配比例和搭配方式,尽可能多的营造混交林。
C:加强抚育管理,清除枯枝落叶,在果园剪除卵枝、刮树皮、摘病虫果、僵果。 D:合理施肥灌溉,增强树势,合理修剪。
E:清除严重被害的虫源木,以防止蛀干害虫的进一步传播。 农林防治法的特点:
(1) 能够保证果树生长发育所需的适宜的环境条件。
(2) 能够创造且经常保持抑制害虫大发生的条件,把害虫的数量控制在最低水平。 (3) 安全、有效、无污染,但比较费工费时。 三、论述(36分,每题12分)
1 IPM有何特点?为了保证林业可持续发展,在21世纪如何做好有害生物治理? IPM的特点: A. 相互补充。
B. C.
并不是拒绝、否认农药,而是在综合防治的基础上。 并不是彻底消灭害虫,而是将其控制在不足以危害的水平。
预防为主,从生态的整体出发,利用自然界的自然控制力,采用各种防治方法
D. 并不是降低防治效果,而是将其放在“安全、经济、有效”的防治基础上。 为了保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的防治害虫,我们应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经济有效的原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合理地采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以及其他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来防治害虫。加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再由害生物治理中的应用。 2 美国白蛾已迫近北京,请你根据该虫的发生规律,设计治理方案。
美国白蛾属检疫对象,1年2代,以老熟幼虫化蛹结茧越冬,越冬场所为树干的老树皮或适宜的场所均可,喜欢温暖向阳的地方,5月羽化,白天活动,产卵于树冠周围的树枝叶背下,初孵幼虫具有群居取食性,吐丝结网在网幕内危害,危害严重时将整个树冠用网幕罩住。5龄后分散取食。
防治:
A. 加强检测,加强检疫以防止其人为传播,禁止其输入、输出和传播。 B. 农药防治,喷敌百虫80@0倍液;西维因85 0倍液。 C. 利用其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进行防治。
3 从林木被害状上如何区分桑天牛和光肩星天牛?如何治理此类害虫?
树木被害状区别:
(1) 光肩星天牛1年1代或2年1代,河北省2年1代为主,老熟幼虫在蛀道内越
冬成虫羽化后先在蛀道内停留几天,然后在侵入孔的上方咬一羽化孔飞出。光肩星天牛危害杨、柳的叶柄叶片及小枝稍嫩皮,产卵前先咬椭圆形的刻槽将产卵管插入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产卵1粒,然后用分泌物将孔口封死,因此,产卵部的韧皮部腐烂坏死,卵孵化后先取食坏死的韧皮部派出褐色粪便,2龄末取食健康的木质部和韧皮部,3龄后侵入木质部,排除木屑。
(2) 桑天牛2-3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蛀道内越冬,羽化后危害桑、构树、柘树等
桑科植物,产卵前先咬一马蹄形刻槽,卵孵化后,幼虫先向上危害一部分,然后转为向下危害,每隔一定距离有一排粪孔排出褐色粪便。虫道5米左右长,树木外观无明显变化。
防治方法:
(3) 成虫,利用其假死性,人工捕杀或利用农药防治。 (4) 防止卵及成虫,树干涂药等方法。 (5) 防治老龄幼虫,树干注药。
D.选择和培育抗虫品种。
E.清除严重被害的虫原木,防止进一步传播。 F.生物防治,另用啄木鸟和卵寄生蜂。 G.加强检疫,防止人为传播。
四、指出下列害虫的分类地位(目、科)、世代情况、越冬虫态和越冬场所。(10分) 害虫名称 目 科 世代 越冬虫态 越冬场所 黑绒金龟子 鞘翅目 金龟子 1年1代 成虫越冬 地下 舟形毛虫 鳞翅目 舟蛾 1年1代 蛹 地下 油松毛虫 鳞翅目 枯叶蛾 1年1代 幼虫 地下 山楂叶螨 蜱螨目 叶螨科 1年7-9代 成虫 树皮下或树杈处 桃蛀螟 鳞翅目 螟蛾科 1年3-4代 老熟幼虫 果实、玉米穗等处
森林昆虫学试卷库(五)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森林昆虫学试题库(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