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顺次共振实验预习提示
为顺利完成电子顺磁共振实验,请在本实验课之前认真阅读实验
讲义以及相关的教材,能够清晰并准确回答以下问题: 1、产生电子顺磁共振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2、什么是电子顺磁共振?
3、产生电子顺次共振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4、对比总结电子顺磁共振与核磁共振不同之处。 5、能够简述实验中消除地磁场的方法。
顺 磁 共 振
1925年,乌仑贝克和哥德斯密为了说明碱金属原子能级的双层结构,首先提出了电子自旋的假说:电子作自旋转动,由于其带负电,故而电子具有的自旋磁矩方向与其自旋角动量方向相反,但直到1944年,扎伏伊斯基才首先观察到电子自旋共振现象。
电子自旋共振,即(ESR),是处于恒定磁场中电子自旋磁矩在射频(或微波)场作用下所引起磁能级的跃迁。
1954年开始,电子自旋共振(ESR)逐渐发展成为一项新技术。其研究对象是具有原子固有磁距的顺磁性物质,又称之为电子顺磁共振(即EPR)。如3d壳层未满的铁族与3d壳层未满的稀土族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含有自旋不配对的自由基有机化合物都是研究ESR的重要对象。通过研究原子及离子中未偶电子的状态及其周围环境方面的信息,从而得到有关物质结构和化学键的信息,故电子自旋共振是一种重要的近代物理实验技术,在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要求观察电子自旋共振现象,观察顺磁离子对共振信号的影响,测量DPPH中电子的g因子,并利用电子自旋共振测量地球磁场的垂直份量。
一 实验目的
1.学习电子自旋共振的基本原理,实验现象,实验方法; 2.测量DPPH样品电子的g因子及共振线宽。
二 实验原理
1. 电子自旋共振
由原于物理学可知,电于自旋角动量值应为ps?S(S?1)h,S是自旋量子数。
由于电子带负电,所以其自旋磁矩应是平行于角动量的。当它处于稳恒磁场中时,将获得2S?1个可能取向,或者说,磁场的作用将电子能级劈裂成2S?1个次能级。简言之,两相邻次级间的能量差为:
?E?ge??B?B0 (1-1)
如果在电子所在的稳恒磁场区,再迭加一个同稳恒磁场垂直的交变磁场B1,而它的频率f又
恰好调正到使一个电子的能量hf0刚好等于?E 即:
h?f0?ge??B?B0 (1-2)
则两邻近能级间就有跃迁,即发生ESR现象,此时:
f0?ge??BhB0 (1-3)
或 ?0?ge?(1-3)式中:
2??BB0 hh?6.6262?10?34 J?S --- 普朗克常数
?B?9.8024?10?24 J?T?1 --- 波尔磁子
S?1时 ge?2.0023 2则 f0?2.8024 B0 (1-4) (1-4)式中,f0 单位为 MHz,B0 单位为 GS。
可见:
① 当交变磁场 B1的频率 f0 在射频段: 如当 f0=28 MHZ, 则 B0 =10 GS ② 当交变磁场 B1的频率 f0 在微波段:
如当 f0 = 9247 MHZ, 则 B0 = 3300 GS
f0 为9247 MHZ,该频率对应为 3cm 微波波段的频率。
故ESR实验可在射频段和微波段均可实现。我们研究射频段电子自旋共振。 2. ESR共振过程中的两个过程 ①受激跃迁过程:受激跃迁过程中从整个系统来说是电子自旋磁矩吸B1 的能量占优势,使高、低
能级上粒子差数减少而趋于饱和。 ②弛豫过程:自旋-晶格相互作用和自旋-自旋相互作用。自旋一晶格相互作用,这是自旋电于与周围其他质点交换能量,使电子自旋磁矩在磁场中从高能级状态返回低能级状态,以恢复玻尔磁曼分布,这种作用的特征时间用T1,表示自旋―晶格弛豫时间,即纵向弛豫时间。自旋―自旋相互作用发生于自旋电子之间,使得各个自旋电子所处的局部场不同,其共振频率也相应有所差别,从而电子自旋磁矩在横向平面上的投影趋于完全的无规分布,这种作用特征时间用T2表示.称为自旋―
自旋驰豫时间,即横向弛豫时间。
3.电子自旋共振的独特之处
?①?B与Pe的方向相反?e取负值。 ?②射频磁场B1,起作用的是圆偏振场的右旋场。 ③由于电子磁矩(玻尔磁子?B)是核磁子?N 1836倍,故ESR的自旋-自旋驰豫比核系统强,因此所
得到的共振吸收曲线线宽较宽。
三 实验仪器
1实验仪器:边限振荡器,扫场电源,磁场电源,螺线管,频率计,示波器。
2磁场的计算及处理:恒定磁场 B0 与扫场磁场 B1
ESR实验中的恒定磁场B与扫场磁场B1由两个同轴螺线管线圈通电后产生,如图一所示。
外层螺线管通以DC 6-12V 。 内层螺线管通以AC 0-6V。 两个螺线管之四端接外支架接线钮。实验样品位于螺线管轴线中间。
图3-1 同轴螺线管线圈
根据电磁学知识,螺线管中心轴线上的磁场B0为:
B0??0NmI??0NmV (1-5) R然而,实验中,并不能确保样品正好放置于螺线管的中轴线上,所以需要对其进行矫正,引入样品相对于中轴线的偏转角?1,则样品位置处的磁场B0可修正为:
B0??0NmI??0NmVcos?1 (1-6) R根据实验所用螺线管的长度及直径尺寸,?1可控范围为:0-36.8o.
本实验利用最大偏转角36.8o作为B0的修正因子。(1-6)式中, Nm?1930 匝/m
R?18.06 Ω,?0?4??10?7(T?m/A)?4??10?3(GS?m/A).代入计算可得:
B0?1.08?V (GS) (1-7)
3 消除地磁场影响
地磁场的存在必然影响 B0 的计算,无论螺线管如何放置,地磁场的或水平分量或垂直分量必叠加在 B0 之上,因此必须消除,其方法就是采取螺线管通电电流倒向法。
先设定地磁场垂直分量与螺线管产生之磁场方向相同,则根据式(1-3):
f0?ge?B(B0?B地) h而当螺线管通电电流倒向后,地磁场垂直分量与螺线管产生之磁场方向相反,合成磁场使共振
? ,故: 信号编移,如欲恢复到原先位置就得重新调整螺线管通电电流,此时螺线管产生之磁场 B0 f0?ge?B??B地)(B0 h
两式相加: f0??)ge?B(B0?B0?的数值进行计算) ? (注:只代入B0和B0h2由此可知,电流倒向法可有效消除实验中地磁场的影响。
4 实验样品
本实验采用含有自由基的有机物“DPPH”,其分子式为 (C6H5)2N?NC6H2(NO2)3 ,即称之“二苯基苦酸基联氨”,结构式 如图二所示。 在第二个氮原子上存在一个未偶电子——自由基,ESR就是观测该电子的自旋共振现象。对于这种“自由电子”没有轨道磁矩,只有自旋磁矩。因此实验中观察到的共振现象为ESR.这里需要指出这种“自由电子”也并不完全自由的,它的
图3-2 DPPH结构式
ge值为(2.0023土0.0002),DPPH的ESR信号很强,其
通过对各种顺磁物质的共振吸收谱线 gege 值常用作测量其值接近2.00的样品的一个标准信号,
因子的测量,可以精确测量电子能级的差异,从而获得原子结构的信息。
根据公式(1-3),如果实验中测得了共振频率f0和相应的恒定磁场B。,便可计算出电子的 ge 因子: ge?0.7145?f0 (1-8) B0式中 f0 单位为 MHZ , B0单位为 GS。 5 连接线路
图3-3 实验连接线路图
四 实验内容
1.根据图三所示检查仪器线路,熟悉有关使用方法,通电予热,观察是否正常工作,在此前提下: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电子顺磁new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