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制片(单染色法)
涂片→固定→沙黄染色2分钟→水洗至无色流液→吸去残留水→酒精灯干燥。
1.3.3显微镜油镜观察:按照低倍-高倍-油镜的顺序进行观察。
油镜: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油,擦镜纸沾取二甲苯擦拭镜头,干净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 总结
.移液枪的正确使用
二.养成良好的无菌操作的意识
1.涉及到的实验材料要灭菌(水、枪头、涂棒、接种环等) 2.手要用75%的酒精擦拭
3.尽量靠近在酒精灯边操作 三.稀释涂布操作
1.涂棒灭菌和冷却 2.涂布要均匀 四.人体微生物的采集和观察
1.涂片要薄而均匀 2.固定温度不能高,以免影响细胞形态 3.染色后水洗要轻
五.显微镜的使用,油镜正确使用 六.菌种的转接 1.4实验结果
口腔微生物观察 2不同微生物类群菌落的比较及细菌多样性观察与鉴定 2.1实验目的
1.学习观察细菌、放线菌以及霉菌的群体形态及 培养特征
2.了解革兰氏染色原理,掌握革兰氏染色技术 3.熟悉细菌芽孢和荚膜的染色方法
4.初步掌握平板菌落转接平板及固体斜面的菌种纯化方法
5.初步学习平板菌落计数以及活菌检测的方法 2.2实验材料
1.光学显微镜,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无菌盖玻片; 2.结晶紫,沙黄,无水酒精,碘液,蒸馏水;
3.实验一分离培养的各种细菌平板、放线菌平板和真菌平板; 4.牛肉膏蛋白胨固体斜面,高氏一号和马铃薯培养基平板。 2.3实验材料
1.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标准的G-细菌)
2.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us aureus (标准的G+细菌) 3.硅酸盐细菌 (供荚膜染色对照用) 4.自己转接未知菌株 2.4实验方法
(一)细菌平板菌落的斜面转接:提前24小时实验
用无菌接种环挑取实验一从环境中分离得到的平板单个菌落划线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的试管斜面上,每组挑取2个菌落(被挑选的菌落在转接前用记号笔在平板底部作好标记,以防混淆。被接种的细菌斜面做好标记,放置37℃培养箱内培养,供第二天细菌染色及形态学观察。
(二) 细菌染色及显微镜观察与鉴定
1.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1)制片:在一块干净载玻片上的三个区域各滴加一小滴蒸馏水,分别挑取前一天细菌分离平板上单个菌落转接培养的斜面培养物,和两支革兰氏染色标准细菌斜面的菌苔与上述水滴混匀,制作成薄薄的细菌涂片。将此细菌涂片在酒精灯上方通过5-6次,以使干燥的细菌样品能够被固定在载玻片上。
标准革兰氏染色制样示意图标准G+待检菌标准G-
2)初染:在做好的涂面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液,染1min,倾去染液,流水冲洗至无紫色(进行细菌芽孢的观察)。
3)媒染:先用新配的路哥氏碘液冲去残水,而后用其覆盖涂面1min,后水洗。
4)脱色:除去残水后,滴加95%乙醇进行脱色到留下的乙醇无紫色为止(约20~30s),后立即用流水冲洗。
5)复染:滴加番红染色液,染3~5 min,水洗后用吸水纸吸干。 6)镜检:遵循低倍-高倍-油镜的顺序依次观察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菌样品和实验标准细菌的颜色(蓝紫色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红色为革兰氏阴性细菌)。观察染色结果并绘图 (拍照)。
2.细菌的芽孢染色(在革兰氏染色时观察)
1) 制片:细菌制片方法与革兰氏染色实验相同,分别挑取实验 一细菌分离平板上的单个细菌斜面的菌苔与上述水滴混匀,制作成薄薄的细菌涂片。将此细菌涂片在酒精灯上方通过5-6次,以使干燥的细菌样品能够被固定在载玻片上。
2)染色:使用沙黄或结晶紫对细菌样品染色2分钟,水洗去除染 液,吸水纸轻轻擦拭水滴,然后在酒精灯上方进行干燥。 3)镜检:分别用高倍镜和油镜观察,可以看到菌体显示蓝紫色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环境微生物多样性观察 - 图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