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论文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
一、我国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
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流向是由乡村到城市的流动。与此相对应,留守儿童也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6.5%,农村留守儿童占居绝对多数。按照全国3亿6千万儿童来计算,每18个孩子就有一人没能与父母共同生活。
二、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留守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学习较差。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不好,文盲的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2.性格缺陷。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3.心理障碍。留守学生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4.价值扭曲。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沦”、“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
留守儿童存在以上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城市化的进展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产生,使人口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长期形成的城乡壁垒使农民工很难将子女带在身边就学,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本身收入不高,居无定所,无法负担子女在城市的教育费用。
从家庭来看,部分外出打工父母的教育观念淡漠和社会不良风气,对这部分学生造成了消极的影响。有的父母在外打工收入较高,家庭环境相对优越,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对学习无所谓,这些孩子认为学习不重要,将来也能出去打
工照样能挣钱;有的父母常年不在家,爷爷奶奶的宠爱让他们形成了骄横、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在学校不遵守纪律、自由散漫、看黄色录像、搞帮派、谈恋爱;有的父母外出,孩子在亲戚家长期寄养,久而久之形成了孤僻、不合群的心理,遇事缺乏自信。
从学校来看,现在的学校并没有特别注意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教育问题,留守儿章在心理发展上存在的困惑与问题,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但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三、对策建议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仍在加大,问题更加凸显,因此,我们必须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政府应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女学校。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在打工子女学校里,由于孩子们有着相似的经历,也比较容易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对集体的归属感。 (2)针对当前双亲外出打工的中小学学生双休日和暑假无人监管的情况,结合“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在有条件且必要的地方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建立“打工村儿童扶助中心”,面向所有的在读学生,专门聘请教师来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可以开展夏令营、社会调查和勤工俭学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针对当前家庭、农村社区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机的合作与沟通状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区和学校联动的运作机制: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培养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村委会应建立农产邻里管护网,做到每个留守儿童均有人照看,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社区的关怀;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做到各负其责,及时沟通、及时了解,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从制度上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最坚强有力的保护网,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4)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总之,我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进城不仅是我国现代化、
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民工及其子女是一个特殊的庞大的群体,打工村留守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当前必须立足于城乡平等和城乡统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和制度,消除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歧视,建立城乡一体和公平的义务教育体制,为千千万万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创造条件。
教育技术论文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
数学教学案例
一、学习目标 1、学生能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并会分析、判断规则的公平性。
2、学生能设计出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 3、学生能感受到数学与游戏的密切联系,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活动记录卡,骰子、白球5个,黄球1个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5分钟) 1、摸球游戏: 师:老师盒子里有一些球,同学们想不想进行一次摸球比赛?比赛规则是这样的:全班分两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男、女生各选一个代表摸球,每次从盒子中摸出一个球然后放回,每人各摸10次。摸到白球的次数多女生赢,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男生赢。其余学生记录摸球的结果,看看是女生赢还是男生赢?
2、体验不公平
师:结果出来了,谁赢了呀?(女生)女生真了不起,老师向女生表示祝贺。男生有话要说吗? 男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
男生:盒子里白球比黄球多,女生赢的可能性大。
师:是XXX说的这样吗?(倒出盒中的球:5白1黄)真的和你说的一样,看来这个游戏还真不公平,那怎样的游戏才是公平合理的呢?今天我们来研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摸求游戏,感受游戏不公平。激发了学生得求新知的欲望,怎样的游戏规则才是公平的?) (二)自己探究,解决问题(27分钟)
1、师:小明和小华准备下棋,正为谁先走棋而让来让去,你能替他们想个办法,决定谁先走棋吗?(生:抛硬币、抓阄、石头剪刀布,……)同学们的办法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笑笑和淘气替他想的办法。 (课件出示)笑笑说“可以掷骰子”点数大于3,小明先行,点数小于3,小华先行。”淘气说:“也可以掷硬币,正面朝上,小明先行,反面朝上,小华先行。”
师:你们认为他俩的办法公平吗?说说你的看法。
生:淘气的办法公平,因为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相同;笑笑的办法不公平。因为大于3的可能性大,小于3的可能新小。
师:同学们的推理是否正确,让我们通过试验来验证一下,看看是大于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例(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