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ABCAA 6-10:BDDCD 二、
11、C D灯帽盖灭
12、A D Cu(合理即可) 13、A D b
14、B D 加水,触摸试管外壁,看是否有发热现象 15、C D CO2 三、
16、(1)N点燃 2;(2) 4P+5O 2
2P2O5 (3)
17、(1)物理变化,常温下的稳定剂;(2)天然纤维,糖类;(3)①>;②B 18、(1) +7 (2) 58.69,2 (3) ①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②D 19、(1) Al2O3
(2)增大反应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3)Na2SiO3+ 2CO2+ (4)CO2
20、(1)①Ca(OH)2 ②置换反应
③2HCl+ Na2CO3= 2NaCl+ CO2↑+ H2O (2) H2O 四、
2H2O= H2SiO3↓+ 2NaHCO3 21、(1)红色固体表面逐渐变黑,2Cu + O2
(2)过滤
(3)试管,汽油。溶剂的性质
△ 2CuO
22、[猜想与假设]反应物中没有氮元素,所以无法生成氮气。
[查阅资料] SO2+Ca(OH)2=CaSO3↓+H2O [实验探究]溶液变红
[评价有改进]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明显现象 [拓展应用] C
23、[讨论交流]酒精燃烧也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继续探究](1)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2)方程式为:2H2O2[分析与结论] 1.44g [反思评价]偏小
2H2O+O2↑
24、(1)黄铜粉末完全反应生成氢气总质量为0.2克
(2)设20克黄铜中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X 0.2g x=6.5g
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 67.5%
(3)由于硫酸过量,第三次实验的溶质为硫酸和硫酸锌(H2SO4, ZnSO4)
2018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为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巴黎气候变化协定》,2017年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碳排放权交
易市场,按国际惯例,这里的“碳”是指
A.二氧化碳 B.单质碳 C.碳元素 D.所有含碳化合物 2.下列能够反映物质组成的概念是
①溶解度 ②元素 ③溶质质量分数 ④有机物 ⑤溶液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 D.②
3.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下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
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②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 ⑨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
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4.对立统一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下列①一④描述的是两种物质的性质业变化,其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
理变化的是
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②水的气化和氦气的液化 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 ④盐酸的酸性氢氧化钠的碱性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5.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③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⑦
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②③④⑤⑥⑦ B.④⑤⑥⑦⑨ C.①③④⑤⑧⑨ D. ②④⑥⑦⑨ 6.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粪、分子的种类均不变 ②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均不变 .
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 ④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7.材料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下列关于材料的说法错误的足
A.塑料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 B.玻璃属于硅酸盐材料 C.制造芯片的硅属于非金属材料 D.铝镁合金属于复合材料
8.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于化学、物质、人类活动和环境问题的认识,合理的是
A.化学是环境污染的主因,没有化学,就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B.有毒的化学物质是环境污染的主因,应禁止使用
C.解决环境问题,应从源头禁止排放污染物,而不应先排放后治理 D.化工生产是环境污染的主因,化工生产一定会导致环境污染 9.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将水通电一段时间后
B.向氢氧化钾和碳酸钾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C.向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
D分别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加入过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10.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① ② ③ ④ ⑤
A.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 B.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氯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b进入 C.实验室干燥氯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入
D.实验室收集的氯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 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5小题,共33分) 11.(5分)征服原子——揭开原子的神秘面纱
伟大的科学家费曼说:“假如只允许把人类的科学史压缩成一句话,它就会是——一切东西都是由原子构成”。人类在探索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智慧。
(1) 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Dalton J)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道尔顿原子论”: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呈圆球状、不可再分……但由于受当时实验条件限制,道尔顿无法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
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有些物质也是由分子构成,原子的基本工作形式是分子。 1897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___________,进一步发展了原子.分子论。汤姆森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 _________中的观点。
1911年,声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_________构成,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 (2)道尔顿的原子论,不是事实的归纳,而是思维的产物,体现了直觉和想象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在科学研究中,像汤姆森和卢瑟福这样.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的过程叫做____。
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 _________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2-15题。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自然环境由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组成(如图1所示),四个圈层经过漫长演化,既相对稳定、动态平衡,又相互作用、不断变化,各圈层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不停循环,这些循环既跟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有关,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并通过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实现。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份合集)武威市2018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 图文(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