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A B C E 7、A B C D 8、C D E 三、辨析题
1、利润率就是剩余价值率。 此观点不正确。
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有区别:
(1)它们表示的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增殖的程度。 (2)二者在量上也有差别,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3)剩余价值率表明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利润率却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2、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肥沃程度不同 此观点不正确。
(1)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农业中存在的资本主义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2)土地肥沃程度是产生级差地租的自然条件。
3、因为利润和剩余价值在量上相等,所以剩余价值率同利润率相等。 此观点不正确。
利润和剩余价值是同一个东西,在量上是相等的,但由于形态的不同,二者又有区别,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则是剩余价值的现象形态。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也就转化为利润率。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是不同的,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而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其分子相同而分母不同,两者不可能相等,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4、商业资本不参与利润率的平均化。 此观点不正确。
(1)商业资本是在流通领域中独立发挥作用的资本,是专门从事商品买卖活动以获取商业利润的职能资本。
(2)商业资本具有实现剩余价值的职能,是职能资本,因而参与利润率的平均化。 5、形成绝对地租的原因是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此观点不正确。
(1)形成绝对地租的原因不是土地经营权的垄断,而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2)租种一切土地都必须交纳地租。拥有土地所有权就要求使用者交纳地租。 (3)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6、商品的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此观点不正确。
(1)当平均利润出现以前,商品的价格由于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总是围绕 价值波动的。
(2)当以资本等生产要素自由转移为特征的部门之间的竞争出现,进而平均利润出现以后,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的市场价格就不再是围绕价值波动,而是围绕生产价格波动。 四、计算题
1、(1)银行利润是20500元。 (2)银行利润率是17.8%。 (3)每张股票价格是300元。 2、(1)社会平均利润率= 16%
(2)产业利润为128万元,商业利润为32万元。
(3)产业资本家以928万元的价格把产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以960万元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
3、(1) K甲=c+v =100×80%×(1/10)+(100×9/(9+1)-100×80%)+100/(9+1) =8+10+10=28(亿元)
26
K乙=c+v =100×60%×(1/10)+(100×4/(4+1)-100×60%)+100/(4+1) =6+20+20=46(亿元)
K丙=c+v =100×40%×(1/10)+(100×7/(7+3)-100×40%)+100/(7+3)×3 =4+30+30=64(亿元)
(2) m甲=v甲·m'=10×100%=10(亿元) m乙=v乙·m'=20×100%=20(亿元) m丙=v丙·m'=30×100%=30(亿元) (3) P'甲= m甲/C甲=10/100=10% P'乙= m乙/C乙=20/100=20% P'丙= m丙/C丙=30/100=30%
(4)'==60/300=20%
(5)P'=100×20%=20(亿元) (6)生产价格甲= K甲+生产价格乙= K乙 + 生产价格丙= K丙+
五、论述题
1、商业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商业利润是怎样形成的?
资本主义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的运动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是在流通领域独立发挥作用,专门从事买卖,以攫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商业资本的职能就是执行商品资本的职能。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投资于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商业利润来源于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商业利润是产业资本家将其剥削获得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让渡给商业资本家。产业资本家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让渡给商业资本家是通过价格差额实现的。销售价格与购买价格之间的差额,就包含着商业利润。商业利润的多少,受平均利润率规律的支配。商业资本家比例于他的资本数量,获得相应的平均利润。
2、试论平均利润率变化规律?
(1)平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总资本之比,平均利润率存在下降的趋势;
(2)因为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资本有机构成有提高的趋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可变资本的比重变小,利润量相对减少,利润率趋于下降。
(3)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引起固定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增大,资本的周转速度减慢,年利润量减少,平均利润率下降;
(4)平均利润率下降并不意味着利润量减少和剩余价值率的降低
(5)平均利润率并非直线下降,只是一种趋势,因为还有很多因素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如剩余价值率提高、生产资料价值降低、相对过剩人口存在、对外贸易等。
3.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
(1)c+v是取得是生产成本的形式。在c+v转化为生产成本后,剩余价值就被看作是全部耗费资本的产物。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就转化为利润。
(2)由于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的不同,各部门的利润率有高有低,但现实生活中却是“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说明存在着利润向平均利润的转化过程:①转化的原因——竞争和资本转移;②转化的具体过程;③平均利润形成后,各部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和它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出现差额。
27
=28+20=48(亿元)
=46+20=66(亿元) =64+20=84(亿元)
(3)在平均利润形成后,企业按生产价格、而非商品价值出售。 第七章
参考答案 资本社会化与国际垄断
1、AC 2、 A 3、D 4、B 5、D
一.重点单项选择题(13道)
1.在80年代中后期,由于温州很多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导致了在全国市场上抵制“温州货”现象。这表明: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E% L9 S\ w: ~9 m C.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k; n2 ~- l R
2.投入某种物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的变化表现为 [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2 I) E: P# G, l2 F2 m [B]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 [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
[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 R \\2 M: ?& e; m# ?
3.某肉食加工厂与某养猪大户签订合同,约定以现行市场价格加上一定的价格预期涨幅购买该养猪大户饲养的优良种猪,并于一年后结付所有款项。货币在这里执行的职能是:$ q2 o! p; m. n2 V
A.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
4.某公司在初秋以每公斤05元的价格收购鲜玉米,采取保鲜技术处理,于冬春季出库上市,每公斤6元还供不应求。造成这种价格差异的原因是 [A]生产玉米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发生了变化 [B]玉米的价值和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 [C]市场玉米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 [D]经过处理后的玉米价值发生变化
5.某企业与工人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约定在3年内按现行工资水平付给工人工资。此后3年内,企业所在国发生了通货膨胀,并且企业经常以各种借口缩短中午休息时间。企业在3年经营当中获取了超过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更高的利润,那么该企业超出其它企业的利润的来源是:% D0 }/ F( S$ m: h4 d; ^# r+ y
A.一部分工人工资与绝对剩余价值+ A; h' p0 t1 Z( l) s B.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 ^; P1 l$ e4 m* R C.一部分工人工资和相对剩余价值) Z5 d- v$ K( ^- e
D.一部分工人工资、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 ^0 H+ ^& }7 U3 R5 D
6.“商品不只是当作商品来交换,而是当作资本的产品来交换”。在平均利润形成后,商 品被当作“资本的产品来交换”必然导致?
?[A]?商品按照生产价格而不是价值出售?# e$ R4 }* W! L4 J v3 D4 E ?[B]?商品价格越来越高?
28
?[C]?商品价值不再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D]?价值规律被彻底否定' [\, _- @: z\
7.某资本家工厂共有资本100万元,在一次生产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工人工资是40万元,耗费的不变资本为20万元,生产出商品的价值100万元。该资本的剩余价值率是 [A]100% [B]0 [C]200% [D]66.7%, [% O; q7 T% I% ?3 l# g- Y& ^, q2 V
8.1998年,党在农村中推行土地承包制度30年不变主要是为了保证农民获取_____,从而促进农民投资农业的积极性。7 w- X3 j, `5 O& B7 g+ @
A.绝对地租 B.级差地租Ⅰ C.级差地租Ⅱ D.上述三种; u; o\
9.甲公司去年底净资产1亿元,股份共计1000万股,股票面额30元,每股派息0.2元,市场利率为4%,则该公司股票的理论价格为
[A]10元 [B]30元 [C]5元 [D]12元$ T( b/ W/ G$ A& _$ Z$ a
10.1998年某公司购进一套设备,价值5000万元,公司每年按照机器原始价值的5%计算机器磨损并提取折旧基金。2003年,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该套机器的市场价格下跌至4000万元。为了准确反映机器的残余价值,公司决定对该机器加速折旧,折旧率由原来的5%提高为10%。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3 B: s\ A.加速折旧是对无形损耗的补偿/ v% d7 ~* q\ B.无形损耗和有形损耗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了( p& n$ A) E. p0 ]
C.技术进步加快了机器所包含价值向新产品中转移的速度3 y0 u& e1 D8 V, b$ o\ D.加速折旧增加了产品的成本,所以企业一般都不愿意加速折旧
11.**十五大报告指出,“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有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如果国家投资1亿元,同时吸引社会投资4亿元,组成S公司,国有资本在S公司中居于控股地位,此时,S公司 [A]是国有企业 [B]是非公有制企业
[C]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D]具有明显的非公有性; m; l/ s+ D5 \\: Y4 y; i7 d
12.目前,世界上共有4万多个跨国公司的母公司,28万个附属子公司,其产品已占世界总产值的40%,发达国家总产值的50%,其承担的贸易额和对外直接投资总额都已经超过世界总额的50%。大型跨国公司的产值甚至已经超过了某些国家的总产值。这表明: [A]跨国公司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 W5 _5 o q0 W+ g, H, E, @ [B]跨国公司已经掌握了世界经济的命脉9 y0 \\ j( X( F. ?# S [C]跨国公司已经超越了主权国家的界限
[D]跨国公司是发展对外贸易、国际金融和对外投资的惟一方式2 @1 \\# l\
13.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体的价格形成机制,主要是因为6 t( P$ _& }9 }, |, M! @- o' A
[A]市场形成价格是保证价格等于价值,实行等价交换的惟一途径 C9 N1 Z' y\ [B]市场形成价格才能促进竞争,有效反对垄断6 R5 n- i9 k: i! h* r) M
[C]市场形成价格才能保证价格反映价值和供求关系,引导资源合理流动 [D]市场形成价格才能保证商品交换正常进行 重点单项选择题答案与解释
29
1.A 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便不能被消费者接受,因而不能形成价值。假冒伪劣产品使用价值不能让人满意,因此在价值实现上也必然遇到困难。
2.C 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具体劳动的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但投入的活劳动量不变,所以,生产的商品价值量(总量)不变。这样,分摊到单位商品的劳动量减少,从而单位商品价值量必然减少。所以,正确选项是C,而ABD都是干扰项。
3. D 本题考查货币的职能。货币有五种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题干中货币主要执行了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所包含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指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发生赊购赊销,即用延期支付的方式买卖商品的情况下,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时执行的职能。 4.B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而商品的内在价值是决定价格的因素(因为经过保鲜冷藏处理,商品的价值发生了变化),玉米价格变化是以上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 R9 z\ 5.A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延长而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产生的剩余价值,缩短中午休息时间即属于此类。另外,由于通货膨胀,劳动力的实际工资减少了,因而,工资的一部分便被企业以价格的形式剥夺了。由此,企业通过以上两种途径获取了超额利润。
6.A 本题考查平均利润形成对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作用的影响。“资本的产品”必然依据资本的意志进行交换,资本的全部使命就在于攫取利润,而在平均利润形成后,它只能获取平均利润,此时,商品必须按照生产价格(等于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进行销售,即选项A。但是,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并不意味着对价格规律的否定:首先,生产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商品价值仍然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价格的变化归根结底是由商品价值的变化引起的;其次,全社会商品价值总额与生产价格总额是相符的。对于选项B,尽管资本努力攫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但是它也不可能完全依据自己的意志肆意提高价格,商品价格要以客观的生产价格为基础,因此,B也是不正确的。& b/ W- x8 W& [$ y6 c# \\/ Z
7.A 商品的价值是c+v+m=100万元,题干表明:在一次生产过程中,耗费的可变资本为40万元,即v=40万元,不变资本为20万元,即c=20万元,这样就可以得出m=40万。因此,m/v=100%,选项A是正确的。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本题计算的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之和并非资本家的共有资本,而只是在一次生产过程中的实际耗费资本量,否则考生就很容易出错了;二是,剩余价值率为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而不是剩余价值与所耗费的全部资本之比。
8.C 绝对地租是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级差地租Ⅰ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的不同和距离市场远近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Ⅱ是在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的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党之所以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制度长期不变,就是为了防止承包制度的不稳定而削弱农民投资的积极性。# t* o+ K0 y, u: v- m/ q 9.C 股票理论价格的计算公式为:股票价格=股息/利率,与公司净资产无关。
10.A 本题考查技术进步与固定资本折旧的关系。由于固定资本的价值是一部分一部分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逐次回收的,也就是说固定资本一般而言会较长时间地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固定资本在存续的时间段内必然遭受技术进步、价值下降的风险,而加速折旧正是对这
3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习题集及答案(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