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以工代赈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修](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1-1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县以工代赈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增长率为12%,2010~2015年增长率为7.3%,2015~2020年增长率为5.6%。

项目区拟建公路2002年~2020年交通量的预测详见下表:

公路未来正常交通量的增长率 单位:%

平均增年段 小货车 中货车 大货车 农用车 小客车 摩托车 人力车 自行车 备 注 长率 02~05 8 6 3 10 3 20 3 10 8.6 05~10 9 7 4 12 5 22 2 8 9.8 10~15 10 8 6 7.3 8 23 1 5 9.7 15~20 12 10 8 5.6 10 23 2 3 10.5

16

**县以工代赈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三章 线路方案

第一节 线路方案

本项目7条线路地处山岭重丘区,地貌复杂。由于地方财政困难,为合理使用投资,当地政府在征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群众意见后,拟在原乡村公路或人行小道的基础上建设。经本可研人员现场勘察, 7条线路现有路基宽约2-3m,且路基较好,故新增道路用地及土石方较少;乡村道路本为村民自发修建,所以沿线经由自然村较多,受益范围也比较广,可研认为项目建设可沿老路走向进行,不再做方案比选。在老路的基础上适当截弯取直,路基拓宽至4.5m,采用3.5m宽泥结碎石路面,全面提高路线标准,7条线路完善桥涵、排水与防护工程。

在地质条件较差地段,如草林至拱前、高坪至明坑、黄坑至金河等线路都存在山体滑坡现象,其中尤以草林至拱前最为严重。所以,为保障施工安全和通车后路基不致被损,结合实际情况,按需要做好浆砌片石等护坡工程,加强环境意识并进行绿化。同时为保障行车安全,根据交通部标准JTJ001-9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全线设置错车道。

第二节 线路条件

一、项目区地理位置条件 1、地质构造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地质调查表明,**县分布和出露的地层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侏罗系、第四系等,以寒武系分布最广,震旦系、石灰系和侏亻罗系分布极少。县境地处南褶皱系万福山——诸广山复向斜东翼,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尤以加里东和燕山两期构造运动为强烈,且各有特色。这些构造运动的长期作用,使县境形成了较为复杂的断裂和褶皱。查《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可知,项目区

17

**县以工代赈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相当于地震烈度小于6度),为此项目可不考虑抗震设防。

2、地形、地貌

沿线地形比较复杂,路线走向由南向西北方向。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属赣西南边境山区,以山地为主。地貌属陆地地貌(一级)之流水地貌(二级),包含少量岩溶地貌、人为地貌和重力地貌的微地貌。山地、丘陵、植被较为发育,以松、杉、竹、茶林为主,山谷、山脊下部基本为梯水田。

3、气候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结冰期短,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3.5℃,极端最高气温37℃,极端最低气温-6.9℃;全年最多风向为冬季偏北风,夏季偏南风,最大风力9级;年平均降雨量1645.1mm,全年平均无霜期297天。

二、沿线砂、石材料来源及运输方式

路线区域内水系较多,砂及砂砾均可从河床中采集;石料沿线有石料场可供选用,且料源充足、价格稳定;钢材、水泥、涵管等材料可就近购买,也可从县城购入,现有公路可满足运输需要。采用汽车运输。

三、社会环境条件

当地政府和沿线群众对修建该路的积极性高涨,项目需征用土地266亩(其中水田48亩,山地137亩,旱地71亩,水塘10亩),拆迁建筑物640平米(其中砖木房440平米,临时建筑物200平米),拆迁通讯杆17根、电力杆18根,征地、拆迁的各项前期工作进度顺利。沿线水、电、通讯等均能保障,具备较好的建设条件。

18

**县以工代赈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四章 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

一、建设规模

本项目共7条线路,建设总长67km。由于地处山岭重丘区,地形比较复杂;根据交通量预测,交通量较少,按照通行能力与公路等级相适应的原则,7条线路均按四级公路建设可满足交通量的要求。

综合考虑高坪镇、南江乡、草林乡、左安乡、大坑乡、黄坑乡的经济、人口、交通运输现状等因素,参照交通部JTJ001-9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交通部JTJ011-9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规定,路线采用泥结碎石路面,路基宽4.5m,路面宽3.5m。

二、主要技术指标 1、计算行车速度:20km/h 2、路面类型:泥结碎石 3、路面宽度:3.5m 4、路基宽度:4.5m

5、曲线半径:极限最小半经15 m,一般最小半径30 m 6、停车视距:20m 7、最大纵坡:9%

8、桥涵设计荷载:汽车-10级、履带-50 9、小桥设计洪水频率:1/25

19

**县以工代赈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五章 工程方案

第一节 路基、路面工程

一、路基工程

路基是道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便能抵御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及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根据交通量预测、建设规模及所采用的技术标准,本项目的路基采用如下方案:

1、路基宽:7.5m。

2、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25。

3、横断面形式:0.75米(土路肩)+6.0米砼路面+0.75米(土路肩)。 4、路堤填筑:为保证路堤的强度和稳定性,在填筑路堤时,要处理好基底,选择良好的填料,保证必须的压实度及正确选择填筑方法。

a. 填料选择:由于沿线的土、石的性质和状态不同,故路基的稳定性有很大差异。为保证路堤的强度和稳定性,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当地稳定性良好的土、石作填料。

b. 填筑方法:一般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当地面纵坡大于12%的深谷陡坡地段可选用竖向填筑法,特殊情况采用混合填筑法。

5、路堤边坡:填方边坡一般为1:1.5。当填料为粘质土、粉质土、砂质土或卵石土、砾类土、碎石土等,其填土高度小于20m时,上部高度8m边坡为1:1.5,下部边坡为1:0.75,并在变坡处设3m宽的护坡道。对边坡高度超过20m的路堤,宜进行稳定性验算。

6、路堑开挖:路堑开挖应保证开挖过程中及竣工后能顺利排水,在挖方路基位于含水量较大且易翻浆的土层上,应换透水性良好的土料,其厚度应不小于0.8—1.0m。同时应及时设置必要的支挡工程,挖出的土方除应尽量利用填方外,余土应有计划地弃置。根据沿线地形条件、工程量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以工代赈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修](4)在线全文阅读。

以工代赈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修](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1716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