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三种基本准备方式按其他特点还可进行分类:
(1)按开采方式分为上山采(盘)区与下山采(盘)区准备;
2、采区式准备方式的类型及应用。
3、盘区式准备方式的类型及应用。
4、带区式准备方式的类型及应用。
5、试说明采区式和盘区式准备的异同点及如何选择应用。
6、试说明采(盘)区式和帯区式准备的区别及如何选择应用。 第12章
1、如何确定煤层群的开采顺序?
合理的煤层开采顺序应该是:在考虑煤层采动影响关系的前提下,保证开采水平、采区、采煤工作面的正常交替,保证矿井持续稳产高产,最大限度地采出煤炭资源;减少巷道掘进及维护工程量,合理集中生产,充分发挥设备能力,提高技术经济效益;便于防治灾害,保证生产安全可靠。
2、影响煤层群的上行开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上下煤层层间距大小是影响上行开采的主要技术因素之一。 3、如何确定煤层群上行开采的可行性?
4、试分析煤层群上行开采的机理及适用条件。
5、如何确定缓斜和倾斜煤层群的上下采煤工作面同采时的最小错距?
6、如何确定开采急斜煤群时上下煤层的相互影响范围?采用哪些技术措施可避免此种影响? 第13章
1、煤层群采用集中平巷联合准备时,区段集中平巷布置有几种方式?说明其适用性。
2、采区上山位置的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
3、如何确定采区上山的数目及其相对位置?
4、什么情况下可设边界上山?设置边界上山起何作用?
5、采区上山布置与上山采用的运煤设备有何关系?
6、已知采区倾斜长度的条件下,在划分区段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7、依据哪些因素确定采区走向长度?(河北工程大学研究生考试分析试题,20分)
采区走向长度是确定采区范围的一个重要参数,需要根据采区的煤层地质条件、开采机械化水平、采准巷道布置方式和可能取得的技术经济效果决定。 ⑴地质因素:
煤层的地质构造,如断层、褶皱以及煤层倾角或厚度的急剧变化等地质因素对采区走向长度有重要影响。 ⑵技术因素:
技术上的因素主要考虑区段巷道的运输、掘进和供电等问题。 ⑶经济因素:
在经济上,采区走向长度的变化将引起掘进费、维护费和运输费的变化。
8、简述确定采区生产能力的方法及步骤。
9、采区采出率的涵义?如何留设及确定采区煤柱尺寸?
第14章 采区车场
1、试说明轨道道岔的组成、作用、基本形式及如何选用。 轨道道岔是使车辆由一条路上转到另一条路上的装置,它是由尖轨、辙叉、转辙器、道岔曲轨(随轨)、护轮轨和基本轨所组成。道岔分为单开道岔、对称道岔、渡线道岔三种。 选用道岔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①与基本轨的轨距相适应; ②与基本轨的轨型相适应; ③与行驶车辆的类型相适应; ④与车辆的行驶速度相适应。
2、试说明DK615—4—12;DC624—3—12;DX918—5—2019标准道岔的符号意义。
p235
3、指出弯道特征参数有哪些?在设计图中应如何标注?弯道半径如何选择?
4、试说明弯道线路的外轨抬高,弯道的轨距、巷道、轨中心距加宽的理由,其值如何选择?
5、试说明轨道线路联接点种类、特点,其参数如何计算?
6、大巷采用电机车运输时,线路为什么要按等阻力坡度设计,其坡度通常是多少?
7、试说明采区车场的含义、作用及组成。
采区上(下)山与区段平巷或阶段大巷连接处的一组巷道和硐室称为采区车场。采区车场的主要作用是在采区内运输方式改变或过渡的地方完成转载工作。采取车场的巷道包括甩车道、存车线及一些联络巷道,另外还有一些硐室,如煤仓、绞车房、变电所等。
8、合理的采区车场轨道线路轨道线路设计应符合哪些要求? ①轨道线路设计必须与采区运输方式和生产能力相适应;②必须保证车场内调车方便、可靠;③操作简单、安全;④提高工作效率和尽可能减少车场的开掘及维护工作量。
9、试说明采区上、中、下部车场基本类型及如何选用?
10、试分析单双道起坡甩车场的特点、斜面线路各参数和剖面各点标高计算。
11、为什么说当大巷采用底卸式矿车时,采区装煤车场线路布置形式要与井底车场形式对应?
12、试述采区煤仓基本形式、优缺点及如何选用?采区煤仓分为井巷式煤仓和机械式水平煤仓。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煤矿开采学答案部分(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