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城市规划原理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2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二章 城市规划的演进

第一节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第二节 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第三节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及主要规划理论

第一节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一、殷周时期 1、商

我国最早出现城市雏形的时期。如郑州商城 迷信占卜、祟尚鬼神。

商代还不具备产生较规则的城市规划方法的历史条件。

2、西周

建丰、镐两京,积累了都城规划经验。

“复营洛邑”是历史上第一次明确记载的城市规划事件。 《周礼·考工记》:

《周礼·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考工记》 主要规划思想:

等级、 礼乐思想 天地宗法思想

二、春秋战国

古代城市建设的高潮时期,规划思想发展的多样化时代。 礼制和周易在城市规划中的进一步深透。 新的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

《管子》城市规划思想:注重自然环境,因地制宜,求实用 吴国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 。

意义:打破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从城市功能出发,理性思维和以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确立起来

在城市规划领域,《管子》主张:

从实际出发,不重形式,不拘一格。要“因天才,就地利”,不为宗法封建与礼制制度所约束。所以,“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同时,在城市与山川环境因素的关系上,《管子》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

《商君书》:开创了我国古代区域城镇关系研究的先例。 城郭制度:战国时期形成了大小套城的都城布局模式,即城市居民居住在称之为\郭\的大城,统治者居住在\王城\,反映了当时\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社会要求。

三、秦汉时代 1、秦

秦没有统一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

“象天法地”思想与神鬼迷信结合在一起;

城市中的出现的复道和甬道(两边有墙的通道)等多重的城市交通系统有开创性的意义; 2、汉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周代的礼制与春秋时代孔孟提倡的儒家思想的结合。 规划强调皇权,尊卑有序,周礼制得到全面体现

汉长安城在总体布局虽然不规则,但宫殿部分的布局也很严整。

四、三国至隋唐

公元213年曹魏邺城:中轴线对称。

南京城:礼制规划与因地筑城的巧妙结合

邺城的规划布局在古代城市中有重要影响:

继承了古代的城与廓、宫城与外城的区分,且功能分区更为明确,充分体现了阶级对立和等级制度的森严;

将中轴线对称布局的方式扩展到整个城市;

宫殿部分建筑严整,前为朝廷,后为起居用房,园囿与防御功能结合;

四、三国至隋唐

三国期间公元213年曹魏邺城:中轴线对称。

南京城:礼制规划与因地筑城的巧妙结合

隋唐长安城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更加完善(见22页图)

长安城

总体布局 道路系统

里坊(居住区) 商肆

总体布局

总体平面为规整的长方形,中轴对称;宫城居中偏北,宫城之南的皇城,集中布置官府机构及官办手工业作坊与军营。宫城、皇城东西南三面为居住坊里,用城墙分隔,以体现“官民不相参’’的思想。

道路系统

完整的方格网的棋盘式道路。 宽度极大,纯交通性道路。

分为全市性的干道及坊里内部的地区性道路。

里坊

管制严格,面积大;

在建城时巳划定,然后逐步填满; 坊里中有很多大的府第及寺庙。

商肆

集中设置东市和西市,对称布置。

大小与附近的坊里相同,但内部呈井字形,宽度不大。

市中设有管理机构,管平价、收税及治安。同样的商店,往往集中在一条街上。

四、三国至隋唐

三国期间公元213年曹魏邺城:中轴线对称。 南京城:礼制规划与因地筑城的巧妙结合

隋唐长安城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更加完善: 1)中轴对称

2)规整的方格路网 东南西三面各有三处城门 3)东西两市

4)居住分布采用里坊制

城市影响:

继邺城后,按规划建起来的大城市,是古代严整布局的都城的典型,符合《考工记》中的王城城制要求;

对国内外的城市规划有较大的影响。(如隋唐东都洛阳、宋代东京汴梁、日本的平城京、平安京等都是仿长安城的布局)

五、宋元时期 1、宋

经济发展,市民文化兴起。

变唐代封闭的里坊制为街巷制,城市整体布局变化不大。

东京城(开封)

总体布局

总平面为正方形,但不甚规整,三套城墙。

宫城居正中,为皇室办公、居住服务,城南正门为宣德门是城市中轴线的起点。 内城又称里城,呈不规则方形,主要布置衙署、寺观、民居、商店、作坊等。 最外为罗城,又称外城,呈不规则的方形,主要作防御之用。

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系统基本上是方格网形,但不对称、不规整。 道路宽度小,主要街道宽40—50m。 道路与商业街相结合。

居住区

是由街巷联系的一群院落,在街巷入口处设牌坊。 商肆

东京的商市成商业街形式布置,城内还有一些瓦子,集中着饭馆、旅店、杂耍、游艺等,沿着通航的河道也有商业街,还有晓市及夜市。

北宋开封的影响:

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反映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体现了市民世俗生活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如繁荣的商业街和夜市、街巷制的居住形式等。 2、元

元大都:第一个全部按城市规划修建的都城。 很多方面体现《周礼?考工记》的思想。

(1)继承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布局。

(2)规则的宫殿和不规则的苑囿有机相结合。 (3)完善的上下水道。

(4)元大都的建设与规划,事前有严密的计划和准备。

六、明清时代

明清北京城是在元的基础上改建的(中轴线布局,达到更高的艺术水平)。 明清北京城

1)北部收缩2.5km、南部扩展0.5km 2)突出8km中轴线

3)在城外设置天、地、日、月四坛 4)皇城南形成商肆

1、体现了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

整个都城以皇城为中心(以天子为中心,皇权至上) 皇城前左建太庙,右建社稷坛(左祖右社) 城外四方建天、地、日、月四坛 皇城北门玄武门外设内市(前朝后市) 2、中轴对称:

3、功能分区和齐整的道路系统 棋盘式 ;对门不对路,对路不对门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

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周代

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化时代—春秋战国时期

1,儒家提倡的礼制思想-皇权至上-《周礼.考工记》-统治中国长达3000年-规矩 结构布局:以宫殿为中心组成中轴线构成城市的骨架; 平面布局:以宫城的内城为中心,其外再建外城。

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和齐整的道路系统。

2,以管子、老子为代表的自然观-自然至上-\因天材,就地利\-变通

第二节 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一、古希腊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1、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布局手法 2、希波丹姆(Hippodamus)模式

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城邦时期,法学家希波丹姆提出的一种城市布局模式:城市布局以棋盘式路网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探求几何与数字的和谐,以求得城市整体的秩序。 代表:米列都城(Miletur)

二、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城市建设特征:世俗化、军事化、君权化——罗马病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城市规划原理在线全文阅读。

城市规划原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0116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