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从《滕王阁序》看王勃思想的复杂性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1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从《滕王阁序》看王勃思想的复杂性

内容摘要:王勃是初唐文坛上颇为活跃并颇具影响的文学家,在其短短的人生历程中留下了多篇脍炙人口的华章。传诵千古的《滕王阁序》既体现了其超凡的才华,也让我们从中体味到在“入世”与“出世”两难痛苦之中徘徊的诗人,虽历经坎坷,感慨命途,但仍顽强进取的复杂思想感情。

关键词:消极思想积极用世思想复杂性

-----------------------------------------------------------------------------

王勃在文学史上是才华横溢和雄心勃勃的代名词,当我们反复吟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时,甚至觉得王勃是充满活力和进取精神的阳光书生。殊不知,在王勃短暂的生命历程中,摆在他面前的并非都是赏识和提携铺就的阳光大道,他诗文中所流露的思想感情也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单纯和简单。这一点,在其传诵千古的名篇《滕王阁序》中体现得较为明显,积极和消极同在,乐观和悲观共存,体现出了思想情感的复杂性。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正逢都督新修滕王阁完成大宴宾客。王勃无限感慨,泼墨挥毫,写下了文思精妙缜密,流传后世的《滕王阁序》。但是面对浩淼之苍穹,欢愉之盛宴,王勃却吟出了“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阁中弟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等感慨盛衰无常、世事沧桑的佳句。我们不禁生疑:在“胜友如云”“高朋满座”的滕王阁盛会,王勃怎会流露出如此不合节拍的消极情绪?笔者认为,这不是一种偶然的巧合,也不是逢迎应酬之作中的假意造作,而是无法掩盖的内心情绪的自然流露。

初唐文坛上,“王杨卢骆”皆以文词知名海内,亦称“初唐四杰”。王勃在四人当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乃“四杰”之冠。王勃是隋唐之交著名学者文中子王通的孙子,其叔祖王绩是初唐著名诗人。家学渊源和天资聪颖,使王勃很早就显露出才华。《旧唐书》记载:“(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励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新唐书》亦记载:“(勃)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挞其失。”超凡的才华使王勃在短暂的一生,留下了多篇熠熠生辉的锦绣诗章。当我们诵读“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复高风晚,山山黄叶飞”(五绝《山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五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时,怎能不叹服这位少年俊才的聪慧睿智。尤其是他的《滕王阁序》,围绕着滕王阁宴会这一中心事件,或叙事或写景或抒情,三者互相联结,和谐统一,文思精妙缜密,流传后世。可以看出,时人的评价,抑或是对后世的影响,都显示出王勃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但有时候,才华是一柄双刃剑。顺境时,它可以激励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

逆境时,也可以让人一蹶不振、消极颓废。“拾青紫于俯仰,取公卿于朝夕。”才华横溢、本性耿直、锋芒毕露、不畏权贵的王勃携带着一身书卷气和远大的抱负涉足政坛,却陷入了仕途坎坷的汪洋大海。先是任沛王府修撰时因游戏文字获罪权贵而被罢官去职,接着是他出任虢州参军时因杀官奴被判死刑,后虽遇大赦免于一死,但他的父亲却受到连累,被贬为交趾县令。

世上最悲哀的莫过于怀才不遇了,更何况是穷途末路。刚刚展露才华的王勃,接连受到残酷的人生打击和政治迫害,“雄略顿于穷途”(《上绛州上官司马书》),“高材屈于卑势”(同上),“徒志远而心屈,遂才高而位下”(《涧底寒松赋》),这怎能不使他忧愤难抑、情绪低落呢?所以,在《滕王阁序》中,他便慨叹:“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在苦苦地挣扎与思索中,他把这种失落的原因归结到“盈虚”、“有数”的宿命观上;在困顿迷茫中他无可奈何地以“君子见机,达人知命”来宽慰自己,以求得暂时的心理平衡。

在几年时间里,王勃经历了两次屈辱危生的政治磨难,这与其一心向往的清明政治、君明臣忠的理想构图大相径庭,于是,他便选择了放怀山水、托寄心灵的道家游仙方式来遣情任性。然虽放浪江湖,却心存魏阙之下,儒家“用世”的思想始终在内心深处潜伏着,一则触笔,则其强烈的忧心社稷、寄心君王的情怀就不自然地流露出来。如对朝廷发动的对高丽战争,严厉斥责其恶果:“图得而不图失,知利而不知害。移手足之病,成心腹之害。”(《上刘右相书》)再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在送别友人时告诫说“天涯若比邻”,面对分别后的生活道路,他劝友人要勇敢面对,莫要“儿女共沾巾”。全诗全无离别诗的哀怨悲愁,有的只是乐观开朗,充分体现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即使是被逐出沛王府后,王勃“入世”的思想仍未消减。“虽弱植一介,穷途千里,未尝下情于公侯,屈色于流俗,凛然以金石自匹,犹不能忘情于春,则知春之所及远矣,春之所感深矣。此仆所以抚穷贱而惜光阴,怀功名而悲岁月也。”(《春思赋》)从凄凉的伤感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少年王勃不为流俗所屈,珍惜光阴、奋发进取的动人情怀。他已少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莽撞和桀骜不驯,多的是言行上的小心谨慎。这是岂不是一种更加成熟的“入世”。

再看王勃作于虢州获罪南下探父途中的《滕王阁序》。两次遭受命运打击和折磨的青年,思想上没有一点消极的成分也是不现实、不真实的。然而王勃毕竟是豁达有才之士,虽身处逆境却胸怀大志,他的情绪并没有停滞在悲哀之中。“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一腔热血豪情,终于冲破淡淡的哀怨喷洒出来。这是他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精神的最有力的说明。面对现实,他能保持“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相欢”的高洁情操,并且明示不效阮籍“穷途之哭”,不改初衷,怀报国之愿,“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这凌云之志,昂扬之气,千百年来,激励、鞭策着多少志士仁人历尽艰险,勇往直前,奋发有为,报效祖国。作为一位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能有如此博大的情怀和高尚的节

操,的确难能可贵。一个涉世不深,还没有饱尝社会人生种种痛苦辛酸少年才俊,“即使是享乐、颓丧、忧郁、悲伤,也仍然闪耀着青春、自由和欢乐”。(《美的历程》李泽厚)赏叹之余,不禁想探究王勃积极“入世”思想的原因。

初唐统治者在总结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后,掀起了一场以尧舜周孔之道为精神皈依指向和施政思想的崇儒运动,这适应了民生疲弊、百废待兴的社会现状,也使崇儒、尚道就成为唐初文人津津乐道、潜心修习的谋生之本。唐蒸蒸日上的国势、相对开明的统治使得天下仕子胸怀建功立业的愿望。作为初唐颇具影响力的文人,王勃也想用“以儒辅仁”的思想来力图实现自己的抱负。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的大儒,推崇的是“经世致用,以儒辅仁”的儒学理念,在这样的家学背景下长大的王勃,不会缺少积极进取的精神。另外,我们常说“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王勃桀骜不驯的性情,也是其积极入世的一个因素。其漫游山水诗文中凸现出来的高蹈独立的人格魅力,多是从其内心深处矫厉不群、恃才傲物的性格生发出来的。如一改前人送别的悲伤,发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积极慰藉的情感;如对朝廷发动对高丽的战争严厉予以斥责;再如滕王阁筵席上的主动请缨。这些非常举动固然有其才华做后盾,但个人性格不可否认的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上述诸多因素铸就了王勃的积极“入世”思想,影响了王勃的理想和价值观,使历尽坎坷的诗人愈挫弥坚。

分析可见,《滕王阁序》交织着王勃消极和积极用世两种思想,但是又以积极用世思想为主。在那个朝政瞬息万变的时代,在风向难觅的宦海风波中,头顶始终盘旋着难以预测的政治灾难的王勃,在“入世”与“出世”的两极中痛苦地徘徊着。

李绚丽,江苏省丰县中学教师。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从《滕王阁序》看王勃思想的复杂性在线全文阅读。

从《滕王阁序》看王勃思想的复杂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7385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