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意义是 ( )
①让一部分人首先富裕起来 ②全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③调整人们之间经济利益关系 ④实现整个社会的同步富裕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4.面对当前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必须做到 ( ) ①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入 ②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 ③防止收入差距,实现合理的分配 ④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5.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各地要根据实际,合理确定低保对象范围和标准,中央财政对困难地区给予适当补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
①鼓励农民提高经济效率 ②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③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 ④有利于农民充分就业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实现社会公平必须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这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 ) A.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B.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C.差距与利益的关系 D.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7.日本在五六十年代初期,为发展国民经济,内阁政府宣布启动为期10年的国民经济倍增计划。采取最低工资制、社会保障计划、增加农业者收入、削减个人收入调节税和企业所得税等一系列措施,结果仅用了7年就实现了倍增目标。这些措施表明( )
A.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B.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C.注重公平可以消除收入差距 D.公平是按劳分配的体现 8.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这有利于( )
①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 ②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③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④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9.目前中国的问题不是富人太多,而是穷人太多,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应该( ) A.形成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 B.限制先富,防止差距悬殊 C.追求效率的提高 D.控制人口增长 10.近几年,国家多次强调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
会具有生机和活力,让广大人民沐浴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这说明了( ) ①完善分配政策,维护劳动者权益 ②以人为本,提高经济效益
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④促进社会公平,彰显社会和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能力拓展:
贫富差距是一个热门而古老的话题。辩证地说,自从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以来,贫富差距就一直客观存在,而且一定的合理的贫富差距对于社会的运行有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据此回答11—12题。
11.下列观点中符合题意的一项是( )
6
A.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B.收入分配要坚持公平、平等、杜绝贫富差距的存在 C.适度的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D.进一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2.贫富差距问题影响社会心理,引发社会不满情绪的滋生蔓延,影响人心所向,容易生成社会不
稳定的心理温床;贫富差距问题影响社会制度的公正和权威,削弱国家的凝聚力,严重时甚至会危害国家安全和统一。对于解决上述问题正确的一项是( )
A.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B.规定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C.坚持按生产要素分配,鼓励人们创业致富D.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
13.从“幸福广东”到“幸福重庆”,忽如一夜春风来,“幸福”一词频繁出现在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十
二五规划中,优化分配结构、提高百姓幸福指数正成为各级政府的“给力”点。为此( ) A.国家要提高效率,培育经济增长点
B.企业增加社会财富,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C.维护人民切身利益,尊重劳动者的知识、技能等生产要素 D.理顺分配关系,注重分配公平
14.材料一: 1978年以来,市场化改革打破了过去的平均主义大锅饭,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国家整体进入“小康社会”。然而近年来,“市场化改革”却也遭到了一些人的质疑甚至激烈的批评。我们过去所推进的“市场化改革”强调效率过多、强调公平不足。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并没有像改革开放所希望的那样带领更多的人共同富裕。 材料二:从1997年到2007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3 .4%下降到39 .74%;而在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大多在50%以上。
材料三:近几年来,大企业特别是金融业领域高管与广大职工的收入差距明显扩大,央企管理层年薪动辄数十万、数百万甚至上千万,而大多数员工月工资一两千元,差距悬殊。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因收入分配和保险福利问题引发的劳动纠纷占劳动纠纷的65%以上,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1)材料中反映出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中存在什么问题?
科。网Z。X。X。K]
(2)运用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的知识分析如何解决材料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
四、再一次问自己
1、按劳分配的性质、含义、原因、地位分别是什么? 2、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3、按身缠要素分配的含义是什么?
4、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的含义是是什么?
7
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三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知识再现(略) 二、基础过关
1.B 2.D 3.C 4.A 5.C 6.B 7.B 8.C 9.A 10.D
三、能力拓展
11.C 12.D 13.D 14. (1)①由材料一可以看出,虽然市场化改革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过于注重效率而忽视公平导致了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
②由材料二和材料三我们可以看到,劳动报酬在GDP中的比重下降,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国内收入分配存在较大差距,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2)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②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④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强化税收调节,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8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会考复习学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