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60分) 命题人:明学圣 王应忠 张本良 王广清 审题人:周仕龙 潘双林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9题,1、2、3、4、7题为选择题,其余为非选择题。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指定区域,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苏轼有“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一诗,就为人所 ▲ 。
(2)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 ▲ 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
(3)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机运是那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 ▲ ,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
(4)不能容忍异类的现象,时时可见。蜂拥而上的 ▲ 和肆无忌惮的语言暴力,正说明我们缺少起码的宽容心态。一个高度发达、受人尊敬的大国,首先要有宽宏大量的国民气度。
A.传诵 踟躇 熟视无睹 拳脚相加 B.传诵 踌躇 委曲求全 党同伐异 C.传颂 踌躇 委曲求全 拳脚相加 D.传颂 踟躇 熟视无睹 党同伐异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主流文化的建设者不必沉溺文化乡愁,也不能以和大众文化划清界限来标榜自己,而应为整个社会的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
B.在理财的种种产品中,我们应该清楚虽然银行存款的利息收益与私人的融资、股票的
收益有非常大的悬殊,但毕竟是老百姓能够保证资金安全的最佳理财方式。
C.近期卫生部表示,将继续密切关注全国和重点省份流感疫情的形势,加强对流感疫情的监控、分析,对重点省份的流感防控工作予以指导。
D.我省将于10月在铜陵举办第三届民俗文化节,以展示安徽民俗的精粹,弘扬传统文化,唤起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为主题。
3.下列对北京冬奥会的标识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标识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
B.“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入2022,生动自然;标识的下方则是国际奥委会的五环标识。 C.标识既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更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D.标识运用奥运五环彰显动感、时尚和现代,将中国文化、体育和奥林匹克精神相融合,昭示中国人民对申办成功和取得佳绩的强烈自信。 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学生给老师的书信)自从毕业之后,对老师甚为垂念。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B.(在听取讲座后发言)今天能够聆听诸位先贤的高论,茅塞顿开,获益匪浅。 C.(校庆前夕某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因近日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到达母校参加庆典,对此深表歉意。
D.(在老师退休仪式上发言)像孙老师这样快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尽绵薄之力,难道我们倒可以对学习不负责任?
5.请根据下面这句话,用平时的语言说明“思乡诗”的特点。(3分)
思乡诗是舟中枕上的一钩冷月,清冷而哀怨,鸿雁,残星,客船,孤灯,愁绪满怀。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上高县学记 苏辙
古者以学为政,择其乡闾之俊而纳之胶庠,示之以《诗》、《书》、《礼》、《乐》,搡而熟之。既成,使归,更相告语,以及其父子兄弟。故三代之间,养老、飨宾、听讼、受....成、献馘,无不由学。习其耳目而和其志气,是以其政不烦,其刑不渎,而民之化之也速。.然考其行事,非独于学然也,郊社祖庙,山川五祀,凡礼乐之事,皆所以为政而教民不犯者也。故其称曰:“政者,君之所以藏身。”盖古之君子正颜色、动容貌、出辞气,从容礼乐之间,未尝以力加其民。民观而化之,以不逆其上,其所以藏身之固如此。至于后世不然,废礼而任法,以鞭扑刀锯力胜其下,有一不顺,常以身较之。民于是悍然不服,而上之人亲.受其病而古之所以藏身之术亡矣。子游为武城宰,以弦歌为政,曰:“吾闻之夫子,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夫使武城之人,其君子爱人而不害,其小人易使而不违,则子游之政,岂不绰然有余裕哉?
上高,筠之小邑,介于山林之间,民不知学,而县亦无学以诏民。县令李君怀道始至,.思所以导民,乃谋建学宫。县人知其令之将教之也亦相帅出力,以缮其事。不逾年,而学以具,奠享有堂,讲劝有位,退习有斋,膳浴有舍,邑人执经而至者数十百人。于是李君之政..不苟而民肃,赋役、狱讼不诿其府。李君喜学之成而乐民之不犯,知其为学之力也,求记其.事,告后以不废。予亦嘉李君之为邑有古之道,其所以得于民者,非复世俗之吏也。故为书其实,且以志上高有学之始。
元丰五年三月二十日,眉山苏辙记。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1990年版)
6.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更相告语 ▲ ..(2)养老、飨宾、听讼、受成、献馘 ▲ ..(3)而县亦无学以诏民 ▲ .(4)讲劝有位 ▲ .
7.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邑人执经而至者数十百人 B.习其耳目而和其志气 .. C.废礼而任法 D.李君喜学之成而乐民之不犯 ..8.文中所述兴学带来了哪些成效?请分条概括。(4分)
▲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予亦嘉李君之为邑有古之道,其所以得于民者,非复世俗之吏也。(4分)
▲ (2)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史记·报任安书》)(4分)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忆余杭·长忆吴山
潘阆
长忆吴山,山上森森吴相庙。庙前江水怒为涛,千古恨犹高。 寒鸦日暮鸣还聚,时有阴云笼殿宇。别来有负谒灵祠,遥奠酒盈卮。
【注】这首词是作者为凭吊伍子胥而作。伍子胥是春秋时吴的相国,后因吴王夫差听信谗言而被迫自刎。
(1)“庙前江水怒为涛,千古恨犹高”运用了移情的手法,把人的主观情感移到客观对象上。请具体解说并概括这样写的好处。(4分)
▲ (2)词中那些方面体现了“灵祠”之“灵”?(4分)
▲ (3)“别来有负谒灵祠,遥奠酒盈卮”表现了作者的哪些感情?(2分)
▲ [注]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李密《陈情表》)
(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计, ▲ 。(司马迁《报任安书》) (3)夕阳古道无人语, ▲ 。(王实甫《长亭送别》) (4) ▲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5)朝菌不知晦朔, ▲ 。(庄子《逍遥游》) (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李煜《相见欢》) (7) ▲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8) ▲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横岭苍茫 李御
故乡门前有座山,名横岭。一道横亘于眼前且耸入云天的屏障矗立在你面前,犹如一位彪形大汉,既护住你的村庄田园,又阻隔你投向远处的目光。
开门相见,横岭就像与你相生相伴的一部分,显得格外熟络。清晨,你可以看到雾幔缭绕;午间,你会感到热烈张扬;而夜晚,你会体味到峰峦如磐,如同巨人的臂膀,环绕于你,呵护于你。
我第一次爬上横岭的记忆已很模糊,但绝对是上山斫柴。那是寒暑假的“必修课”。从村里上山,要走很久蜿蜒曲折、山石嶙峋的山路,才能到达山顶。也是在横岭,我认识了山枣、山楂、山胡椒;认识了野猪、野鸡和野兔。一双草鞋,一副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山里人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艰辛与快乐。
一个寒暑假,天天走在山道上,我几乎熟悉了其间的每一道弯,每一块巨石,路旁的每一棵大树和路边的每一孔泉眼。饿了,摘一串野果充饥;渴了,掬一捧山泉,沁人心脾。
上山斫柴,汗流脊背,不饿不渴之后,就一个劲唤风,当山风从胸前背后徐徐掠过,人就会觉得风是最贴心的伙伴。山中精灵莫过于风,有声响,但不声张,把爽适给你,又悄然走过,你若再唤,又会飘然而至。
人在山里,有时想笑,有时想哭,有时想唱,有时想喊。站在山顶,吼几句刚学会的山歌,无人聆听,无人喝彩,但自己很快活,很惬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泰州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