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图片:
图片:
a)削蚀 (削截、侵蚀)
层序的顶部反射终止,既可以是下伏倾斜地层的顶部与上覆水平地层间的反射终止,也可以是水平地层的顶部与上覆地层沉积初期侵蚀河床底面间的终止。它代表一种侵蚀作用,说明在下伏地层沉积之后,经过强烈的构造运动或者强烈的切割侵蚀。是划分层序最可靠的标志。 (b)顶超
下伏原始倾斜层序的顶部与由无沉积作用的上界面形成的终止现象。它通常以很小的角度,逐步收敛于上覆底面反射上。这种现象在地质上代表一种时间不长的与沉积作用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路冲蚀现象。顶超与削蚀的区别在于它只出现在三角洲、扇三角洲沉积的顶积层发育地区。 顶超与削蚀属地层与层序上界面的关系。 (c)上超
层序的底部逆原始倾斜面逐层终止。它表示在水域不断扩大情况下逐层超覆的沉积现象。根据距离物源远近,上超又可以区分为近端上超和远端上超。靠近物源称近端上超,远离物源称远端上超。只有当盆地比较小而物源供应充分时,沉积物才可能越过凹陷中心而到达彼岸,形成远端上超。
(d)下超
层序的底部顺原始倾斜面,向下倾方向终止。下超表示一股携带沉积物的水流在一定方向上的前积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下超经常不指示不整合现象。
上超与下超是地层与层序下部边界的关系,当地层受后期构造运动影响而改变原始地层产状时,上超与下超往往不易区分,可统称为“底超”。
“上超与下超是地层与层序下部边界的关系,当地层受后期构造运动影响而改变原始地层产状时,上超与下超往往不易区分,可统称为“底超”。”
上超与下超和水进水退有关,层位解释比较准确、物源方向比较明确的话,再看是什么沉积部位(借助层拉平),正确判断不难。
“削截、顶超、下超、底超” 有2个一般是伴生关系,好像是顶超、下超(比如三角洲前缘,既然沉积过路(顶超)了,在前方应该是下超了),长期不玩层序地层了,请高手指正!!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削截、顶超、下超、底超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