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如图所示,选用的实验器材如下:一块薄平板玻璃、两个完全相同的跳棋子A和B、与A大小不同的跳棋子C、刻度尺和白纸。则下列与实验相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B.选用薄平板玻璃替代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C.利用现有器材可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
D.若A与B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则B一定与A的像重合
33.(3分)探究“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Q与电阻R的关系”,他们选用了以下实验器材: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烧瓶内分别装有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相同的温度计A和B、阻值分别为R1、R2的电阻丝(R1<R2)还有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开关和导线,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进行如下实验:闭合开
关,通电一段时间后,记下温度计A的示数为t1,温度计B的示数为t2,发现t1<t2,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中是通过观察 来反映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 ②请指出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③实验改进后得出的结论是: 。
34.(2分)如图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过程图象(假设加热装置的功率不变,加热过程中物质的质量不变)。
(1)从图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多选)
A.该物质为晶体,熔点为0℃ B.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了4min
C.该物质在AB段的状态为固态 D.该物质在B、C两点时的温度和内能都相等 (2)该物质在AB段和CD段的比热容之比为 。
6
35.(3分)如图所示为测定动滑轮机械效率的示意图。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绳子自由端,将质量为200g的钩码从A位置匀速提升至B位置,同时弹
簧测力计从图中的A′位置匀速竖直上升至B′位置,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对绳的拉力为F,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请根据所做实验进行分析(g=10N/kg); (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拉力F所做的功为 J。 (2)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约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6.(4分)如图是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得到的一次能呈现清晰图象时的情景 (1)当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10cm时,光屏应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2)该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是: 。
(3)当把错烛移到距离凸透镜12cm时,该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虚”或“实”)像。
37.(5分)如图甲所示为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物图,所选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电路连接完成后;
(1)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发光且电流表无示数,但是电压表的示数很大且接近电源电压,经检查
7
导线连接无误,则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电流表断路 B.小灯泡断路 C.电压表断路 D.变阻器断路
(2)排除电路故障后继续实验。当电压表示数为2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 A,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为 W.为了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则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 (填“A”或“B”)端移动。
(3)图丙是根据多组实验数据描绘出的I﹣U关系图象,分析通过灯泡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不成正比的原因是 。
五、计算题(本大题3小题,共2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步骤,只写最后结果的不给分)
38.(6分)水平桌面上放一盛满水的烧杯,水深12cm。将一个质量为55g的鸡蛋,轻轻放入烧杯后沉入底部,排出50g的水,然后向烧杯中加盐并搅拌,直到鸡蛋悬浮为止,已知g=10N/kg,ρ=1.0×103kg/m3.求 (1)水对烧杯底的压强; (2)鸡蛋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当鸡蛋悬浮时,盐水的密度。
水
39.(6分)如图甲所示,电阻R1的阻值为20Ω,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0Ω 2A”的字样,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a端时,闭合开关S,电流表的示数为0.3A。 (1)求电源电压U;
(2)若将一只电压表并联接入该电路(A和B)、(B和C)或(A和C)中的某一部分电路两端,调节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使电压表的指针指在图乙所示的位置,请指出电压表所有可能连接的位置,并求出滑动变阻器R2对应的电阻值。
8
40.(8分)一款电热水壶工作时有两挡,分别是加热挡和保温挡。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虚线框内为电热水壶的发热部位),已知R1=44Ω,R2=2156Ω,外界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g=10N/kg,ρ=1.0×103kg/m3,c水=4.2×103J/(kg?℃),求:
(1)当开关S置于 (选填“1”或“2”)时电热水壶处于加热挡,它的功率是多大? (2)保温状态下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大?
(3)若将体积为1L,初温为20℃的水烧开需要7分钟,求电水壶的加热效率η.(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水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B.木质铅笔里的石墨芯属于导体
C.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 D.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个物体含有的热量不同 【知识考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热传递;电流的方向;导体.
【思路分析】①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自由电子带负电; ②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③物体状态改变时,内能改变,但温度可能不变; ④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解答过程】解:A、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自由电子带负电,则自由
9
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故A错误;
B、若将铅笔里的石墨芯接入由小灯泡、开关、电池、导线组成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小灯泡会发光,说明石墨芯能导电,属于导体,故B正确;
C、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水在沸腾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故C错误;
D、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个物体存在温度差,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故D错误。 故选:B。
【总结归纳】此题是一道综合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包括电流方向的规定、物体的导电性、内能的影响因素及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正确、全面理解概念或规律是解答的关键。 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
A.冰雪消融 B.白雾茫茫 C.霜打枝头 D.滴水成冰 【知识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思路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 物质从液体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物质从气态变化液态的过程是液化。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解答过程】解:A、冰雪消融是固态冰雪变为液态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C正确;
D、滴水成冰,是液态水变为固态冰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总结归纳】分析某现象原来状态和现在的状态,根据物态变化定义判断,这是这类习题的思路。 3.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成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B.属于虚像的是④⑤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②⑤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 【知识考点】光的反射;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思路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过程】解:①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②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③放大镜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④电影银幕上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观后镜是凸面镜,所以它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8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