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7-2018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0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五、计算题(共8.0分)

26. 2018年1月16日,我国“沿海高铁通道的收官之作”盐城至南通高铁正式开工建

设,盐城将成为东部沿海地区高铁网的重要节点和国家大型高铁枢纽,盐通高铁长约156公里,桥梁占比93.4%,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共设盐城、大丰、东台、海安、如皋、南通等6个车站,整个工程预计于2022年完工。 下表为高铁某次模拟运行的时刻表。

站名 盐城 大丰 7:06 7:08 24 东台 7:16 7:18 59 海安 7:26 7:28 99 如皋 7:33 7:35 124 南通 7:42 156 到站时刻 发车时刻 7:00 路程/???? 0 根据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高铁由盐城驶往南通全程所用的时间为多少小时?

(2)高铁从大丰到东台和从如皋到南通用,哪一路段运行得较快?

(3)若高铁以300????/?的速度匀速行驶,用了18s完全穿过一段长度为1300m的高架桥梁,则这列高铁的长度为多少米?

第6页,共14页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 A 2. C 3. B 4. D 5. C 6. B 7. C

8. B 9. D 10. B 11. A 12. B

13. 空气;低;能量 14. 船;榆堤;相对

15. 竖直;与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完全重合;没有 16. 吸收;熔化;凝固 17. 水;空气;折射 18. 远;乙;凹

19. 0.5;1.5;逐渐变大;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变大;20.0;0.4 20. 10.0;上;缩小;照相机;左;会 21. B;能;97;99.0;吸收;保持不变 22. 左右;A;B;大于;C

根据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作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23. 解:

24. 解:先过入射点O垂直于镜面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

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OB;如图所示:

25. 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用虚线连接??′、??′即

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

26. 解:

(1)由列车时刻表可知,高铁由盐城驶往南通全程所用的时间:

??=7:42?7:00=42??????=0.7?;

(2)由列车时刻表可知,高铁从大丰到东台和从如皋到南通的路程分别为: ??1=59?????24????=35????,??2=156?????124????=32????, 从大丰到东台和从如皋到南通的时间分别为: ??1=7:16?7:08=8??????=15?, ??2=7:42?7:35=7??????=60?, 大丰到东台的平均速度:

72

第7页,共14页

??1=

??1??1

=

35????

2?15

=262.5????/?,

如皋到南通的平均速度: ??2=??2=

2

??32????

7?60≈274.3????/?,

所以高铁从如皋到南通运行得较快;

(3)已知??′=300????/?,??′=18??=0.005?, 由??=??可得高铁完全通过桥梁行驶的路程: ??′=??′??′=300????/?×0.005?=1.5????=1500??, 则这列高铁的长度:

??车=?????桥=1500???1300??=200??。

答:(1)高铁由盐城驶往南通全程所用的时间为0.7?; (2)高铁从如皋到南通运行得较快; (3)这列高铁的长度为200m。 【解析】

1. 解:江苏盐城属于南方地区,冬天气温不是很低,最低气温约为?8℃,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

2. 解:我们通过听声音就能判断出是谁在说话,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因为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不同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音色不同;不同人发声的音调、响度是可以相同的。 解决此类问题要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声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

3. 解:在各种色光中,被称为三原色光的是红、绿、蓝。

故选B。

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黄、蓝,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很相似,注意区分。

4. 解: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液化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壶嘴处温度较高,水蒸气不易发生液化现象,“白气”较淡,所以a处较浓,b处较淡。 故选:D。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液化现象,掌握物态变化的本质以及液化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5. 解:

A、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露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霜”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

D、雨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第8页,共14页

凝华是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凝华形成的物体是固态的,是由气态形成的。据此进行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凝华现象的判断,凝华现象的生成物是固态,这是判断的一个主要依据。

6. 解:

A、白色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故A错误;

B、红外线烤箱是利用了红外线的热效应来加热食物的,故B正确;

C、我红色玻璃是透明的,只能透过红色光,其他色光几乎都被吸收,故看到的是黑色的,故C错误;

D、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它反射了红光,吸收了其它色光造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1)白色光是复合光; (2)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3)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透过的光线决定的; (4)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的光线决定的; 本题考查了光的组成、物体的颜色、红外线的应用、光源等多个知识点,是一道基础题。 7. 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由于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所以出现的色散现象,属于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钢笔移位”,是由于光线通过玻璃、空气进入人的眼睛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故C符合题意;

D、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属于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激光准直等;

(2)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镜成像,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3)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光的色散;

根据四幅图中形成的原理不同,对其进行分类,并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

此题主要通过各种事例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的理解.要注意这几种现象的本质,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对于生活中的现象要善于总结.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8. 解:A、入射光线沿逆时针转动时,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增大,即入射角增大,故A错误;

B、增大∠??过程中,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夹角增大,应沿顺时针转动,故B正确; C、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时,三线合一,故C错误;

D、纸板B向后翻折后,反射光线消失,是因为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此时反射光线仍存在,故D错误。 故选B。

(1)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增大??过程中,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判断其变化情况; (3)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时,三线合一;

(4)硬纸板可以显示光路,同时当把纸板向后缓慢旋转时,反射光线将会消失,证明了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但此时光线仍是存在的。

此题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考查了角度的概念与关系,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光线的传播特点等,难度不大。

9. 解:解:A、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故B错误;

第9页,共14页

C、二维码能清晰可见时,手机不需要闪光,故C错误;

D、扫描仪获取二维码信息,是二维码反射的平行光经过摄像头对光的折射而成像,故D正确。 故选D。

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凸透镜成像时,物距??>2??,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

本题考查光源、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凸透镜成像及其应用,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是一道中档题。

10. 解:终点计时员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光速比声速大,听到枪声再计时,记录时间会偏小,导致运动员成绩偏高, 由??=??可得少计的时间: ??=??=340??/??,故B正确。

声??

??100??

故选B。

知道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声音的速度是340??/??,光速比声速大,据此分析回答。

本题考查光速和声速的大小关系,考查了学生将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 11. 解:A图单位是℃,是温度的单位,故A图是测温度的工具,B日晷、C秒表、D沙漏都是用来测量时间的,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掌握物理学史知道古代的计时工具,以及现代的计时工具。 本题考查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基础题。

12. 解:B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故B符合要求;

ACD三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符合要求。 故选B。

探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必须控制孔的形状不变,只改变孔的大小。 本题考查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和特点,有一定的难度。

13. 解: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用嘴对着试管口部吹气,空气柱振动发声,声音通过空气传入人耳;

减少试管中的水量,空气柱长度增加,振动频率减小,所以再吹气时音调降低; 声波能使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故答案为:空气;低;能量。

①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或气体中传播; ②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③声音具有能量。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音调的影响因素和声音的应用,是声现象基本规律的应用,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14. 解:

(1)从“不知云与我俱东”可知,相对于地面来说,诗人与云都是向东运动的,也就是说,二者的运动状态相同,相对静止。所以诗人以船为参照物看云时,会认为“卧看满天云不动”的效果;

(2)在本题中船是向东高速行驶,而“卧看满天云不动”是指“云与我”保持相对静止,即“云与我”以相同的速度相对于地球向东运动。所以“云与我俱东”是以“榆堤”或运动的“飞花”为参照物的; 可见运动具有相对性。

故答案为:船;榆堤;相对。

第10页,共14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7-2018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2)在线全文阅读。

2017-2018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5246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