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典诗歌意象及意境
? 学习目标:掌握意境的构成,体会意境美 ? 学习难点:准确把握答题思路 要点阐释: 意境
诗人以独特的心灵感受所描绘的融入诗人情感的艺术境界。意,即情思、情感、情理。境,即形象,融入诗人情感理念的画面般的境界。是诗人心境的形象化体现,是一个引人想象的美妙世界。意境美,就是诗人通过诗中的生活场景表现为或崇高、或悲壮、或优美、或凄清、或悲伤、或喜乐,或幽静、或恬淡,使人产生精神愉悦。古代批评家多以意境高下品评诗作的高下。 这类问题的提问方式是:
1)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提问变体: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3)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它的固定格式分为三个部分: (1)描摹诗歌图景 (2)概括意境特点 (3)剖析作者思想感情 常见错误
考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思考,避免出错。
巩固训练:
临江仙 候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问:《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上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候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问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
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 ②《三国演义》开篇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8’)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
答案: (1)“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氛围”“心绪”各2分。) 08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莲归。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1)“遍”字表现松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丰乐亭游春(其三)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这首诗写了暮春怎样的特征?
答:
(2)游人对此怀着什么样的感情?
答:十九、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丰乐亭游春(其三)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这首诗写了暮春怎样的特征? (2)游人对此怀着什么样的感情?
19、参考答案: (1)这首诗写暮春时节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美景(或:这首诗写了暮春时节草木青翠、落红满地的特征)。 (2)游人对此怀着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二十、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
(2)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你认为是这样吗?诗20、参考答案: (1)明媚动人,生机盎然。(语意相同即可)
(2)不是。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①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基础和依据。诗歌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三、四句抒情,转写愁思,东风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咏美好之景,全成了春恨之铺垫。②用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恨(乐景写哀),情感表达婉曲深刻。 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二十四、阅读陆游的《鹊桥仙·夜闻杜鹃》,完成后面三题(8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卓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 〔注释〕①惊残:惊醒。 ②故山:即家乡。
(1)陆游是我国 时期的爱国诗人,“夜闻杜鹃”是诗歌的题目,而“鹊桥仙”则是 。(2分)
(2)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这样景象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
① ② (3)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一种思想感情?(2分)
答: 24、参考答案:(1)南宋(或宋朝)、词牌名 (2分)
(2)①前三句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②它是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所做的铺垫(或:景语皆情语,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作铺垫)。(4分)
(3)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丰乐亭游春(其三)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这首诗写了暮春怎样的特征?
答:
(2)游人对此怀着什么样的感情?
答:
三十九.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声。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诗歌鉴赏意境例题练习及答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