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进培训讲义
[掘进顶板管理]
开拓掘进科 2011年2月
主讲:姜彦军
[增强顶板管理认识,提高抗灾能力;了解顶板管理基本常识,做到防患于未然。]
掘进顶板管理
第一部分 对顶板管理的认识
1、 什么是顶板
煤层上面的岩层叫顶板,顶板可分为伪顶、直接顶和老顶。 2、了解顶板事故的危害
煤矿井下五大自然灾害指:水灾、火灾、瓦斯、顶板及煤尘。
其中,顶板事故为煤矿生产中最常见的威胁职工安全的事故之一,在生产过程中,施工人员一定要做好自主保安,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才能减少或杜绝顶板事故的发生。 3、我国顶板事故发生的情况
1.我国是世界上煤矿灾害严重、灾害多的国家,常发生的灾害有: 瓦斯灾害、顶板灾害、矿井火灾、水害、冲击地压、尘害、热害等。
2.煤矿灾害事故现状
煤矿灾害事故近年呈下降趋势,但事故总数仍然偏高,2005年发
80007000600065死亡人数500040003000200010000百万吨死亡率43210事故死亡总人数百万吨死亡率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
2
掘进顶板管理
生各类灾害事故3306余起,死亡5938人,百万吨死亡率2.81,首次下降至3以下。
3.重特大灾害事故有显著减少,但每年仍在300起左右 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的发生频率加快, 1981年~2005年全国煤矿发生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特大事故11起,间隔为10年1起、5年1起、4年1起、2年1起、1年2起、1年4起。顶板事故发生频率最高, 2005年,占事故总起数的54.6%,死亡人数占34.66%,一次事故死亡平均1.14人;
瓦斯事故危害性最大, 2005年,事故起数占总起数的12.52%,死亡人数占总人数的36 .56 %,平均每起事故造成5.24人死亡; 瓦斯与顶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占总数的70%左右。
2001~2004我国煤矿事故类别
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顶板瓦斯机电运输放炮水害火灾其他图7 2001~2004我国煤矿事故类别分析
3
掘进顶板管理
第二部分
顶板管理与顶板灾害的预防及处理(本讲主要内容):
一、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分类及应采取的管理办法: 1、掘进顶板管理的分类:
A类:包括巷道坡度20°以上、过断层破碎带、揭煤以及顶部为煤的半煤岩、采用非常规方法施工的大断面峒室、综采面扩切巷、煤仓、交叉点(十字头)施工、冒顶处理等。
B类:巷道坡度10°~20°、煤巷施工断面≧13m2、顶底板松软破碎、构造比较复杂以及巷道开门、贯通、提(落)巷、开钻场、小水仓、工具室、碴峒、过老空老巷等。
C类:不具备A类、B类作业特征的顶板安全管理类型。 2、各类顶板安全管理类型应采取的管理办法:
A类:必须制定顶板管理专项技术措施,区队长(或支书)及主管业务科室管理人员现场跟班,当班带班领导到作业地点巡查一次,发现问题,落实责任,及时处理。
B类:必须制定顶板管理专项技术措施,跟班队长现场跟班,业务主管部门每天必须有人巡查。
C类:按正常作业管理程序进行管理。
二、在实际作业中,如何进行顶板管理,我们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讲解
1、容易发生顶板事故的地点有哪些 (1)、巷道交岔点、煤巷开口处。
(2)、地质条件变化带(比如过断层、揭煤、托顶煤施工等)
4
掘进顶板管理
(3)、巷道空顶处 (4)、大倾角巷道
2、易发生顶板事故的地点应采取的措施 A、巷道开口时的顶板管理
1、开口地点要选在顶板稳定、支护完好的区域,要避开地质构造区、压力集中区、顶板冒落区
2、新开口的巷道与原巷要保持较大的夹角 3、开口前要加固好临近支架
4、开口时要尽量用手镐挖掘,如需放炮,要坚持浅打眼、少装药、放小炮的原则,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5、新巷开口处要及时进行支护,尽量缩短围岩暴露时间和减少暴露面积。
B、过断层、裂隙构造带的顶板管理措施
1、正确使用超前支护,减小掘进时的控顶距和空顶时间 2、要坚持超前护顶,坚持短掘短支 3、采用架棚支护时,适当缩小棚距
4、作业人员必须时刻注意顶板的变化,严格落实敲帮问顶制度 C、有淋水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
1、通过水文地质工作,掌握水的来源及水量变化,采用预注浆封水、快硬砂浆堵水、截水槽等方法将水引出工作面
2、有淋水地段要加大支架密度、背严帮顶,提高支架的稳定性 D、巷道空顶区及大坡度施工巷道的顶板管理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新郑煤电公司2013年掘进顶板培训教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