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版块
独特人生*人物 独特人生
三更有梦 书当枕
——记我校信工09级学子 张莉娟
策划/编辑:刘迪 李玉燕
王冠 许龙成
采写:何婧 王冠 席小川 郑文英 李玉燕 张艳丽 许龙成
编者语:琦君有言——三更有梦,书当枕。寂寂的深夜,蓦然醒来,有书
作陪,这又是怎样的一番情趣?如同日本的吟游诗,诗意溢之于长长短短的绯句之中。如果说阅读是一种闲情逸致,那么创作和出版自己的书籍本身就兼带梦想的高贵的气质了。书是作者冥想于这世界之外的遂思,它可贵、动人、芬芳,但梦想的内核毕竟是现实,多少才华卓绝热爱文学的人却连那层虚幻的光环都无法触到,但能看到同处境之辈有如此之幸,也不失为行走于这艰难的人世中一点温暖的希翼??
个人简介
张莉娟,中共预备党员,笔名枕水,出生于1990年5月4日,居于湖北孝感。现就读于武昌理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电信专业。喜爱阅读、写作,心羡台湾散文名家简祯于修辞律中恣纵文法、收放自如的现代风格。2011年2月出版个人散文集《枕墨·若水》,目前在准备自己的诗集。
2009—2010学年获“优秀学生三等奖学金 2010—2011学年获“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 2010—2011学年获“校特长生”荣誉称号 2011年大三上学期评为“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2011年3月武昌理工学院“中南之星”魅力人物评选人物大赛荣获“科研
之星”荣誉称号, 金陵一梦长叹息
记得很久以前赛珍珠说过:中国是她的第二故乡,是她精神得以栖息的一隅。每个人在孩提时代的经历对他(她)的未来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所以,在南京度过童年,对张莉娟来说有着难以言说的情思。她说:“童年时生活在古韵悠长、历史沉淀深厚的南京,那里的人文气息和民俗民风都带着一种文化底蕴,古老的金陵,还有那声名远播的秦淮河,都是历史的沧海遗珠。”说起这段童年,她眼里满是回忆的沉思。在南京这座被诗词歌赋浸润得优雅而又带着颓废的历史文化名城中,风流儒雅却又傲然睥睨的风骨在民风中潜移默化,她的文字也被这座城市的精神遗风所影响,文风细腻清雅,笔尖流淌的是对历史对人生的絮语和对南京深深的眷恋。 前方有路需指引
张莉娟说,每一个织梦者都需要善意的引导。很幸运,她在高中时遇到了一位良师,这是她日后走上文学之路的启蒙之师。张莉娟在说到这位老师时毫不掩饰自己对他的感激之情:“正是有了老师的帮助,我才找到了自己的创作方向。”老师针对她的个人经历,文笔特点,建议她尝试散文类的创作,并给她布置每星期一篇周记的任务。这称得上思想和文学的交流机会,被张莉娟视若珍宝,她一坚持就是四年,特别是在高中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她也没有放弃。毫不夸张地说,四年对文字的揣摩和雕琢练就的了她对文字超于常人的敏感和表达上的精确。 山重水复疑无路
由于不甘心,她又复读了一年,复读的日子是压抑而又苦闷的,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抚慰了这种情绪,但结果仍是不尽人意,而生活不会因为你痛苦就停止转动,于是她收拾好自己失落的心后重踏求学之路。张莉娟没有怨天尤人:“处于这个位置的我们,和别人比没有优势,但这不是自卑的借口,认识到了现状的严峻性,就更需要努力,时时鞭策自己不断奔跑。”
一句“不是为了出书而出书”更是让人陷入了沉思中,原来她只是一直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不为名不为利,是看透世事还能保持纯真的倔强。
“ 我从来不觉得我比任何人差,”她如此强调,“差距只是暂时的,你要做的,就是看清差距,并努力弥补。”她脸上始终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让人沐春风,“坚
持了好多年,就像细细的旁杂的支流最终汇聚在一起,写书其实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文理相通悉洞察
在大学里,张莉娟学的是理工科的专业,很奇怪,作为一个理工科的学生,如此热爱文学的她不会在感性和理性的处理产生矛盾吗?张莉娟笑着说,其实在这之前很多人都问她,既然这么热爱文学,为什么不选择文科。她回答:“其实理性的思维方式与文学创作并不矛盾。比如说,电子是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绕原子核运动的,同样,在写文章时,你会有一个类似于原子核的主心思想,然后所有的文字材料都是围绕这个中心思想而活动。这样不就文理兼并了吗?”最是妙语也,本是水火不相容的文理,却有着内在的万缕千丝的联系,但却被这聪慧的女子一语道破,而这于没有深究的人,是万万不能获悉的。 厚积薄发静体味
捧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总有点苦尽甘来的意味。文字,不仅仅是书中的字体,更重要的是持笔者在字里行间中注入的灵魂。文字的灵魂绝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张莉娟说这本书能著成是因为有长期的积累“文学的种子在初中时就在我心中萌发了,”她轻语道,“我初中时就很喜欢写东西,老师给了我耐心的引导和极大的鼓舞。从此,文学的种子开始生长。我爱上了阅读,特别是古典文学,我每天都会阅读,一直都坚持着,到现在阅读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就像身体里的器官每天都得运行一样,很自然,变成了一种本能。”
当谈到她最喜欢的散文家简祯时,莉娟非常高兴,仿佛在谈相识多年的好朋友,热切,熟稔。她给我们讲了简禛遣词造句的精致脱俗,并谈到她初读时的感受,生涩,隔离,而如今竟像是通过文字触摸到了这位奇女子的灵魂。 笑谈之间烟灰灭
悲欢苦乐本是人生的常态,张莉娟的文学历程同样如此。美词藻句需要情绪的酝酿,深刻的情感需要灵感的瞬间捕捉。很多时候,莉娟很无奈也很彷徨。有时只能强睁眼于深夜苦苦地啜着咖啡挑灯夜战,于无人问讯处独自去寻找灵感。 痛苦的日子一天天过去,创作的激情一点点转化成笔下的字,词,句,最后是悠长的感悟。常人无法理解文学的情绪描写,觉得莉娟矫情,对她的文字更是无从欣赏,更有甚者则会恶语伤人攻击这样一个热爱文学的女孩。她说:“接受
别人的不理解,不要太放在心上。”这样的考验,她也坚持住了,以一颗异于常人之心拓宽了自己的文学之路。 人来人往谁在旁
困难、挫折终会克服,但在期间旁人给予的情却无法忘怀。“谁能永远不离不弃站在你身边呢?”张莉娟说会永远记得那个叫赵玲莉的女孩,谈起这位好朋友,竟能看到她眼中闪烁的泪花。这位叫赵玲莉的农村女孩,在她出书急需用钱期间,宁可自己过拮拘的日子,也要支持她。都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其他的“好朋友”都找借口说出自己缺钱的苦衷,唯独只有她,毫不犹豫,拿出自己一个月的生活费,真诚地交到张莉娟手中。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永恒,望着赵玲莉因为奔跑而涨红的双颊,她竟是良久的无语。这样一位真诚又善良的女孩,叫她如何不去珍惜。
父母从来是都站在她的身边,本不富裕的家庭断断续续也出了不少钱。他们从没想过女儿是否会出名,书是否会赚钱,他们只是单纯地爱着她。她说:“对于父母,我很心疼,他们给予的,怕是一辈子也还不了。所以,虽然遇到这么多困难,我依旧会坚定走下去,依然很幸福。” 破茧成蝶往前飞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多少“狂风暴雨”她都挺过来了,走过了的路再回头看时,不能不百感交集。但《枕墨》最终破茧而出,成为辛酸之后最美妙的乐章。《枕墨》在意义上不仅仅是一部散文集,更多包含的则是一个文学赤子的成长旅记。
编后语:大学四年,弹指而过,你想留下什么,又能留下什么?等待永远只是最卑微的词,何不趁现在。付诸实践,她说以后想做个什么业余作家,写自己想写之事,想写之物想写之人,随心而为,这才是文学的精髓所在。
笑谈古今
编者按:时光虽一直在飞逝,但在历史的长河中总能发掘到闪闪发亮的历史名人,每每题起总能引起大家的感触和共鸣。正所谓“一千个读书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历史遗留的不确定因素让一切变得更加神秘,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
忧郁诗人
——郁达夫
文 李玉燕
我站在黄昏的荒野,替你主持夕阳的葬礼。
脑海里总是闪现这样的画面:冰冷的雨夜,心殇的雨夜,夜不能寐的雨夜,你踽踽独行,任雨幕抚摸你全身,漫无目的,仿佛要走到世界的尽头,天有泪,烛有泪,天泪有声,烛泪有形,唯有斯人簌簌流下的是点点无声无行的热泪。再大的雨,也比不上你心中汹涌的泪河;再冷的夜,也比不上冰冷的现实。倾盆的雨怎么也浇不灭你心中绵绵的愁苦,像巴金那样借雨消愁,终究也只是徒劳。 你从来不奉行“男儿泪不轻弹”,当哭则哭,远在日本留学,面对他人的耻辱,你会热泪滚滚;因为自己一时冲动堕落而悔泪交加;远在他乡,想起那个一生悲苦“不能爱又不得不爱的妻子”时,亦是会流下愧疚的泪水;自己狂热爱恋的女子对你冷淡不语,也会痛哭流涕;当挚爱的长子突发疾病离逝去,依会哭的不得自己;久不能归家,因浓厚是我思乡情绪积淀,还是不顾形象的热泪盈眶…… 往事走得好干脆,你输了眼泪。
一直固执地不肯去看别人为你画的肖像,认为这毁了你在我心中的形象。桑逢康写你,总是强调“发长数寸,乱披额上,”这不明显凸显了你颓唐气息么?你只不过是忧郁诗人。我更愿意想像你是个温文儒雅的绅士,一双细小的眼睛,却始终深情款款,有着欣长的身高,头发剪得很高。偶尔会吟几句诗:“啊,啊!中酒情怀春作恶,满堂花醉我何求?”所以李初梨会评价你:“达夫是模拟的颓唐派,本质是清教徒。”
不想说你可怜的身世,仿佛在剥夺同情似的,让我言不由衷。却很是欢喜你与爱子——龙儿在一起的欢愉的情景,那曾经的院子,栽满幸福,种着一个落拓人仅存的希翼与安谧。你爬上树摘枣子丢在他的大褂兜里,他“咯咯”的笑声就像飞溅的水珠,润湿了你干枯的心灵,你是有过“就这样平凡一辈子”的念头的,可是“人生几回伤往事,”昔日欢乐,今成断肠处,五岁的孩童,他念着这尘世,求着爸爸,盼着爸爸给他买回来的洋服,小皮鞋。此情此景,能不让人心伤么?都说人生是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哭一阵子,可怜的你,永不消停的被折磨。日本,北京,上海,杭州,武汉,广州??大半个中国都住满了你忧郁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人物文稿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