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优化方案(新课标)2016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0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化方案】(新课标)2016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地表形

态的塑造章末限时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5·西安五校三模)下图为我国两广地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①处的构造地貌为( )

A.背斜 B.向斜 C.背斜谷 D.向斜谷

2.②处山峰在当地有“飞来峰”之称,关于其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A.向斜——沉积——断裂 B.向斜——断裂——沉积 C.向斜——侵蚀——断裂

D.向斜——断裂——沉积——侵蚀

3.造成②山峰两坡坡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降水 C.地壳运动 D.人类活动

解析:第1题,图中①处地势较低为谷地地形,同时岩层年龄中心老、两翼新,说明为背斜构造,地貌为背斜谷。第2题,从岩层弯曲形态上看,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飞来峰两侧岩石年龄不同,说明出现了断裂;另外较老的岩层位于较新的岩层之上,必然出现了别处较老岩层到此处沉积现象;图示飞来峰呈尖顶形状,应该受到外力侵蚀作用。第3题,图中飞来峰东侧较陡,两广地区的东侧为迎风坡而降水多,必然受流水侵蚀作用较强,故影响坡度差异的因素是降水。

答案:1.C 2.D 3.B 读下图,回答4~5题。

4.图中⑤处岩浆侵入活动发生在( ) A.褶皱运动之前 B.断层活动之后

1

C.断层活动之前 D.④处岩层形成之前

5.有关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各地貌的形成都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B.①⑥两地地貌相同,都是山地,但成因不同 C.图中各岩层都是岩浆活动直接形成的 D.岩层②的形成早于③,但晚于⑦

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⑤处岩浆侵入活动破坏了断层和④处岩层,因此它发生在④处岩层和断层形成之后。第5题,①⑥两地的地貌都属山地,但①为断块山、⑥为向斜山;图中岩层多为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位置较上的②岩层年龄较轻,形成晚于③与⑦。

答案:4.B 5.B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等潜水位线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关于图中甲地用途的叙述,最可能正确的是( ) A.利用地势相对较高的优势,建立居民点 B.利用地势相对低洼的优势,发展基塘农业 C.利用地势相对低洼的优势,设置为滞洪区 D.利用地势相对较高的优势,建设河滨景区

7.依据图中信息判断,图中河流的突出特征是( ) A.下游为地上河 B.有断流现象 C.有凌汛现象

D.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解析:第6题,图中的甲处有一条闭合的等高线,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理可知甲处的海拔低于40米,为低洼地;且读图可知,甲地附近河段为地上河,易发洪水,故该地应设置为滞洪区。第7题,根据该河下游段等高线向低值弯曲的特征可知,河流附近的海拔高于两侧地区,为地上河,因此该河段只能是河水补给地下水;凌汛一般出现在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且要有冰期;根据图中信息无法判断该河流是否有断流现象。

答案:6.C 7.A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单位:米),黑点代表在该地区钻探某页岩层的钻井位置,数据为各钻井该页岩层的顶部高程。读图,回答8~9题。

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优化方案(新课标)2016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在线全文阅读。

优化方案(新课标)2016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3165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