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准确温度计和标准温度计一同插入水中,发现当实际温度为2℃时,它的示数为4℃.当实际温度为42℃时,这支温度计的示数等于实际温度值.则温度为 ℃时,它的示数为80℃.
2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及B、刻度尺、橡皮泥、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实验器材选择相同的两个棋子A、B,其目的是为了 ,
(3)为了说明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可采取的具体操作是 ,此时会发现 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为 像.
(4)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00'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 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将玻璃板绕00'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 (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
26.如图所示,有两块平面镜,其夹角为θ,当任何方向的一束光线射到其中一块平面镜上,经两次反射后,光线恰好按照原来的方向返回,则这两块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为 .
27.
(1)某兴趣小组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①如图1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水平桌面上,点燃蜡烛后,调节
第6页(共43页)
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位于 ,其目的是 . ②小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2)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3)小明另取直径D均为5cm的凹透镜和凸透镜做实验.他分别将两种透镜正对太阳光,并把一张白纸放在它的下方(白纸与镜面平行).当白纸距离透镜10cm时,光通过两种透镜在白纸得到的光斑如图2甲、乙所示,测量出光斑的直径D1和D2分别为1cm和8cm,则图 (甲/乙)中的光斑一定是光通过凸透镜在白纸上形成的,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cm或 cm.
28.光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一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不断改变物距(u),并在调节得到清晰像时记录像距(v),结果获得了一组物距(u)和像距(v)的对应数据.然后根据数据描点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线.那么,根据你所知道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结合对图线的分析,可知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做此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9.图中的物体A的质量是400g,物体B的体积是8cm3.用细绳将两物体通过定滑轮连接,放手后,A恰能沿着水平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将B始终浸没在水中,并使A沿着水平桌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需要施加1.12N水平向左的拉力.则物体B的密度为 g/cm3.(g取10N/kg)
30.受阿基米德辨别真假皇冠故事的启发,小明设计了一个测量碗的密度的探究
第7页(共43页)
实验,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如图.根据实验数据,填写计算结果:
(1)碗的体积为 cm3; (2)碗的质量为 g; (3)碗的密度为 g/cm3.
31.质量为68g的空瓶子,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184g,若先在瓶中放入36g的金属块,然后再装满水,发现总质量为216g,则瓶子的容积为 m3,此金属块的密度为 kg/m3.
32.小明在选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中,发现测量大小相同的力时,用不同规格的测力计,弹簧伸长的长度不一样.对哪些因素会影响弹簧的伸长量,小明有三种猜想:
猜想1:制造弹簧所用的材料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 猜想2:弹簧的原长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 猜想3:弹簧的粗细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 小明为探究自己的猜想,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
①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不同的两根,测出两根弹簧的初始长度L1、L2;
②如图所示,固定弹簧的一端,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弹簧,测出两根弹簧的对应长度L1′、L2′;
③改变拉力的大小,重复实验步骤①②,记录实验数据. (1)该实验方案研究的是猜想 (填写序号);
(2)实验方案中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不同的两根”,这样做的目的是 . (3)实验方案中“用大小相同的力拉弹簧”表明弹簧的伸长量还与 有关. (4)探究此猜想需要研究和比较的物理量是 和 .
第8页(共43页)
33.如图,重为6N的长方体浸没在水中,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3N,则物体的质量为 kg,密度为 kg/m3.(g取10N/kg)
三.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
3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晓红在早上9:00利用太阳光进行观察某凸透镜焦点的活动.她将这个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她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你认为该活动过程存在的问题是: ;
(2)实验前,必须将烛焰、光屏的中心和凸透镜的光心调整到 上; (3)如图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 的实像.如果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图示位置 (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像;
(4)在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蜡烛向左移动,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 (填“左”或“右”)移动;
(5)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次数 物距(cm) 像距(cm) 1 80 11.5 2 60 12 3 30 15 4 20 20 5 15 30 6 10 40 通过观察数据,可知第 次数据是编造的;
(6)晓红同学在实验过程中,中指的指尖触摸到凸透镜的一小部分.在光屏上
第9页(共43页)
(填“有”或“没有”) 晓红同学指尖清晰的像.
35.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猜想 过叶子姐姐认为小雨的猜想不对,于是进行如下实验:将焦距是10cm的凸小雨猜想凸透镜只能成实像,不能成虚像 程 透镜固定在图示位置,将蜡烛分别在a、b、c处,移动光屏都能得到蜡烛清晰、倒立的像,其中在b处说成的像是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将蜡烛放在d处,在光屏上得不到烛焰的像,于是她让小雨撤去光屏,透过凸透镜观察到一个 (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像.这就证明小雨的猜想是不全面的. 表格 物距u 像的倒立 像的大小 像的虚实 u>2f u<2f 应用 照相机 放大镜 倒立 倒立 正立 缩小 放大 放大 实像 程序 问题讨论 提出问题﹣﹣猜想﹣﹣ ﹣﹣得出结论 将实验中的凸透镜换成玻璃板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将蜡烛放在b处时,发现像成在图中70cm处,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36.小明妈妈自酿了很多红葡萄酒,小明想知道自酿红葡萄酒的密度,于是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一起用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他们的操作如下:
第10页(共43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八年级上物理竞赛试卷(含解析)(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