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0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一、基础知识(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了各项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瞑目 狼藉 勇毅 匿名揭帖 B、娇怪 不惮 急躁 不欺暗室 C、惩创 机杼 租赁 皮毛渣滓 D、谍血 墙璧 惭愧 痛改前飞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已经出离愤怒了(出离:超出。) ..

B、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云者:助词,表示提顿,以引起下文。) ..C、否则这种行动,必是品性沉沦之渐(渐:浸,沾染。) .D、如果仓促有所不讳(讳:名字。) .

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的学习热情很高,成绩优秀,数学尤其出类拔萃。

B、现在有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能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方法或启示吗? C、无论是谁,都可以注册兴办企业,成为一个名不副实的企业家。 D、我们文明的寿命至少还没有得到证明,其延续与否,还不一定。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是( ) A、总之,贵在一个“新”字。而“新”,自然是前所未有的。 B、有知识,才有比较,有比较,才能发现问题。 C、在北欧国家,商人是“市民”的同义词。

D、有许多思想领域(艺术、宗教、道德)不能使用它,也许永远不能应用于这些领域。 5、下列文学常识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五月的鲜花》曲作者——李皖

B、《小树林中的泉水》——康-帕乌斯托夫斯基 C、《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D、《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梁思成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树林中的泉水》是《金蔷薇》中的一篇,它是对俄罗斯语言文字的赞美,作者以真挚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民族的热爱。

B、《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观点鲜明,结构清晰,作者以借助其他艺术形式循序渐进的解说方式。并以大量的实例从正面说明了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在建筑艺术中的关系。

C、《五月的鲜花》是一篇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随笔,作者用抒情华美的文字细腻地描写了《五月的鲜花》这首歌带给他的情感变化和人生叹胃。

D、以上三篇文章都是随笔,都传递了作者的个人情感态度。 7、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少年人如朝阳,如乳虎,如铁路,如白兰地酒,如春前之草,如长江之初发源。

B、科学的应用常常握在那些没有任何科学知识的人手中,犹如不经过教育和训练而去驾驶一辆能导致各种破坏的大马力汽车。

C、伟大的思想很可能有机会悄悄地从东方来到我们这里,我们必须伸开双臂欢迎它。 D、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 8、下列句子的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1)、那“应做的功课已完”的余暇虽少,但积少可以成多。

(2)、看课外书刊,时间长了,接触面宽了,了解的问题便多,于是就越看越有趣,越有

趣就越想看,成了良性循环。

(3)的确,我们的精力,主要应放在攻读专业上,从“精于一”开始,逐步扩大“根据地”而走向博。

(4)然而这不是说,学专业是其他的书一律不能看。 A、(3)(4)(1)(2) B、 (3)(4)(2)(1) C、(1)(2)(3)(4) D、(1)(2)(4)(3) 二、阅读理解(32分)

(一)

遇到任何事情,都要考虑“为什么”和“怎么办”。前者追究原因,后者提供对策。只有搞清原因,才能想出办法。办法通常是多样的,必须从中选出一个最好的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写了一本书,名叫《选择的必要》,他非常重视最佳方案的选择。

此外,“可能吗?”有时也很重要。解放前曾流传有人长年不吃东西;近年又宣传各种天外来客,诸如此类,惑人耳目。真是“(1)( )”(王安石语)。更有甚者,一些政治骗子出于小集团的利益,把某些人和事吹得神乎其神,愚弄天下,尤其可恶。碰到这类事,就得采取科学态度,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多问几次“可能吗?”“合乎情理吗?”明代哲学家和教育家陈献章(1428—1500)说得好: “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读书时必须深思多问。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孔子说:“(2)( )”清朝的郑板桥(1693—1765),诗词书画,都很擅长,而且喜谈学习方法。他说:

“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十人,要使疑窦释放,精理迸露。故其落笔晶明洞彻,如观火观水也。善读书者曰攻、曰扫。攻则直透重围,扫则了无一物。”

他这段话,除最后一句外,都可赞同。对于自然科学,言攻则可,言扫则不可,除非是伪科学,才有扫的问题。否则,只能批判继承,推陈出新,一般不会“了无一物”。

------

以上问题主要供念理科书时参考,至于其他学科,情况当然完全不一样。例如宋朝吕祖谦曾介绍他读历史书的方法:

“观史如身在其中,见事之利害,时之祸患,必掩卷自私,使我遇此等事,当何作处之?如此观史,学问亦可以进,知识亦可以高,方为有益。”(《先正读书诀》)

各学科有各自的特点,自然不可一般而论,就是理科中各学科,深钻下去,也要分别对待,有所区别。

9、依次填写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的是( )(3分) A、(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2)、当时黯黮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B、(1)、当时黯黮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C、(1)、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2)、小用之则小成,大用之则大成。 D、(1)、小用之则小成,大用之则大成。 (2)、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 10、下列对“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学习贵在懂得怀疑(书本知识),小的怀疑就可以取得小的进步,大的怀疑就可以取得大的进步。

B、学习贵在对书本知识持怀疑态度,怀疑的少,进步就少,怀疑的多,进步就多。

C、学习贵在有疑问,善于思考,思考小的疑问,就会有小的进步,思考大的疑问,就会有大的进步。

D、学习贵在善于思考,心存怀疑,你有小的疑问和困惑并去思考,就会有小的进步;你有大的疑问和困惑并去思考,则会有大的进步。

11、下列对选文最后引用宋朝吕祖谦的读书方法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说明要选择最佳方案。 B、说明要跨学科读书

C、说明对待不同的学科应采用不同的方法。 D、说明读书要注重实践。

12、下列各项中,对选文论述的主要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要善思善问,要注重方法。

B、要善问,用科学的态度分析问题。 C、读书要善质疑,要“深思多问”。 D、论述善思善问的具体方法。

(二)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3、文中(1)(2)(3)的空格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 )( ),这样排序的作用和含义是:( )。(2分)

14、对“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这一定语的表达效果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突出了刘和珍主要的性格特征。 B、有力地反衬了反动派的卑劣凶残。

C、突出了刘和珍欣然前往请愿的果断勇敢 D、使作者的爱憎之情表达得更为强烈。

15、三、四两段都有“但”字领起,对其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两个“但”是对“杀害”、“虐杀”的转折。

B、两个“但”是并列关系,分别揭露、谴责反动政府和反动文人出人意料的卑劣凶残。 C、两个“但”是层层转折,后一个“但”是对前一个“但”字的转折,突出反动文人的卑劣。

D、两个“但”字领起两段,分段排列,使揭露更为有力,谴责更为强烈。

16、下列对于文中“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一组对偶句,两两对照,直抒胸臆,前者表达悲痛,后者表达愤慨。 B、“已使”“尤使”相照应,强调“流言”比刀枪更能伤人,表现出作者对流言家的深恶痛绝。

C、“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是因为反动统治者不但用武力极其凶残地屠杀人民,而且还用文的一手,进行严酷的思想统治。

D、“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表面上是并列关系,但因为谁也不愿灭亡,所以后一分局实际上是在以向人们敲响当心“在沉默中灭亡”的警钟的方式催人觉醒,激励人们奋起斗争。

(三)

至于颐和园的长廊,可谓千篇一律之尤者也。然而正是那目之所及的无尽的重复,才给游人以那种只有它才能给人的特殊感受。大胆来个荒谬绝伦的设想:那八百米长廊的几百根柱子,几百根梁枋,一根方,一根圆,一根八角,一根六角??;一根肥,一根瘦,一根曲,一根直??;一根木,一根石,一根铜,一根钢筋混凝土??;一根红,一根绿,一根黄,一根蓝??;一根素净无饰,一根高浮盘龙,一根浅雕卷草,一根彩绘团花??;这样“千变万化”地排列过去,那长廊将成何景象!

有人会问:那么走到长廊以前,乐寿堂临湖回廊墙上的花窗不是各具一格,千变万化的吗?是的。就回廊整体来说,这正是一个“大同小异”,大统一中的小变化的问题。既得花窗“小异”之谐趣,无伤回廊“大同”之统一。且先以这样的花窗的小小变化,作为廊柱无尽重复的“前奏”,也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

17、下列最能证明“至于颐和园的长廊,可谓千篇一律之尤者也”的一句是( )(3分)

A、目之所及的无尽的重复。

B、就回廊整体来说,这正是一个“大同小异”、大统一中的小变化的问题。 C、既得花窗“小异”之谐趣,又无伤回廊“大同”之统一。 D、在时间持续的同时,空间也持续地“流动”。 1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列举了颐和园长廊的柱子来说明“千篇一律”带来的美感。 B、选文列举了颐和园长廊的柱子来说明“千变万化”带来的美感。 C、选文肯定了乐寿堂临湖回廊上花窗的“千变万化”。 D、选文肯定了乐寿堂临湖回廊上花窗的“千篇一律”。

19、下列有关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至于表示另提一事。 B、然而表示语意的转折。

C、文中省略号表示行文的省略。 D、文中的引号都表示强调。

20、下列对文中采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排比 设问 B、排比 夸张 C、对偶 设问 D、对偶 反问

三、简答题(3小题,共12分)

21、蔡先生反对用匿名揭帖的理由是什么?(3分)

22、这段写先生原话的引述和作者的潘然醒悟写的言味深长,从中表现蔡先生的哪些品质?(6分)

23、“北大的匿名‘壁报文学’从此减少,几至绝了迹”说明了什么? 四、口语交际(10分) 24、此前有媒体报道:新郑市龙湖镇一居民楼建筑工地内,上万只岩沙燕在此地基坑断面上打洞筑巢。不远处,轰鸣的挖掘机正威胁着燕子的家园。新郑市林业局获悉后立即介入协商,该工地同意暂缓施工,让燕子安心育雏。

根据以上材料,请你以燕子的口吻向新郑市林业局写一封200字左右的致谢信。

五、作文(3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自己活动,并能推动别人的,是水;经常探求自己的方向的,是水;遇到障碍时,能发挥百倍力量的,是水;以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的污浊,有容清纳浊的大肚量的,是水;能蒸发为云,变成雨、雪、雾,或凝结成晶莹如镜的冰,但不论如何,仍不失其本性的,是水。

要求:就这段文字所揭示的水的一个或几个特点,或就自己关于水的特点的其他深刻领悟,以“( )如水”为题(如“大度如水”等),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剧本除外)。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在线全文阅读。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2819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