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Z JD0201001-2010
6.3.2 复核人应当对鉴定使用的检验/鉴定方法、鉴定结论的依据及检验记录等方面,主要从技术符合性上进行全面审查,并签名确认。 6.3.3 鉴定文书应当由签发人签发。
6.3.4 签发人应当对鉴定项目及各鉴定人的资格、能力、鉴定程序、检验记录等,主要从程序符合性上进行全面审查,并签名确认。 6.4 鉴定文书
6.4.1 由第一鉴定人如实按照鉴定组讨论、研究达成的检验/鉴定意见起草鉴定文书草稿。 6.4.2 鉴定文书草稿经复核和签发后,由第一鉴定人按照修改意见进行修改。
6.4.3 第一鉴定人按照修改的鉴定文书草稿根据司法鉴定文书规范进行制作正式的鉴定文书。根据文书鉴定的专业特点,鉴定文书的内容至少应包括:
a) 委托人:委托机构(或人)。 b) 委托日期:委托鉴定的具体日期。
c) 委托事由:包括委托方的案号、案由或委托鉴定的简要理由等。
d) 送检材料:通常包括需要鉴定的材料(简称“检材”)和供比对的材料(简称“样本”)。 e) 鉴定事项:具体的检验/鉴定要求。 f)
检验过程:包括检验程序、方法,使用的仪器、检测条件,检验中发现的现象及检验结果等。
g) 分析说明:对检验过程中发现的现象及检验结果进行综合的分析评断,并阐述作出相应鉴定
结论的具体依据。
h) 鉴定结论:鉴定结论的表述应准确客观、并简明扼要。 i) j)
落款:鉴定人签名并加盖鉴定机构的鉴定专用章。
附件:检材和样本复制件、特征比对表、验图片、图谱等。
6.4.4 鉴定人应对鉴定文书进行审核和校对,并签名确认,建议鉴定机构设置专职校对人对鉴定书的文字进行校对。 6.5 鉴定报告的发送
6.5.1 正式鉴定文书一般为一式四份,其中给委托人两份(正本和副本);管理部门存档一份;鉴定室存档一份。
6.5.2 鉴定人及复核人应在正式的鉴定文书上签名确认,并加盖鉴定机构鉴定专用章,如通过检查机构或实验室认可的应加盖认可标识。
6.5.3 第一鉴定人负责整理需要返回的送检材料、鉴定文书及委托方提供的其它有关材料,并及时返还委托方或移交相关管理部门邮寄,并作好有关的交接记录。 7 检验记录程序
7.1 鉴定组鉴定人在鉴定过程中一切与鉴定活动有关的事项、情况都应当及时、客观、全面的作好记录,如有修改,应采用杠改方式,使被修改的原有内容能清晰辨认,不得事后涂改。
14
SF/Z JD0201001-2010
7.2 鉴定组鉴定人应妥善保存检验记录、原始数据、图片等有关原始记录资料,并及时移交第一鉴定人。
7.3 第一鉴定人负责审查、汇总鉴定组各鉴定人的检验记录、原始数据、图片等原始记录资料,并集中妥善保存。
7.4 检验记录的主要内容及职责
7.4.1 案件受理程序中的有关情况,由接待人负责记录。
7.4.2 鉴定人独立检验的过程、鉴定结论或意见等内容,由鉴定人各自负责记录。
7.4.3 鉴定组讨论、研究的过程,及分歧意见处理情况、最终鉴定结论等内容,由第一鉴定人负责记录。
7.4.4 检验中使用仪器设备的,仪器名称、检验条件、检验结果等内容由检验人负责记录。 7.4.5 鉴定过程中,与委托方联系、确认鉴定材料的补充、鉴定事项的变更、鉴定时限的调整等情况,由第一鉴定人负责记录。
7.4.6 鉴定报告完成后,有关出庭、报怨、投诉等情况,由第一鉴定人负责或协助有关职能部门协调处理并记录。
7.5 以上各项的记录内容应使用规定的记录表格,记录应由其它鉴定人或复核人进行审核。 8 档案管理程序
8.1 鉴定部门应指派专门的档案管理员,根据有关规定负责接收、整理有关鉴定档案。 8.2 文书鉴定的档案资料应装订成册,主要内容包括:
a) 封面; b) 目录;
c) 鉴定文书(包括附件); d) 鉴定文书签发稿;
e) 案件受理过程中形成的记录资料; f)
送检材料流转过程中形成的记录资料;
g) 检验/鉴定中形成的记录资料,如检验记录、图表、图片、数据等; h) 结果报告中形成的记录资料; i)
其它相关资料。
8.3 第一鉴定人根据文书归档的有关规定详细整理有关鉴定资料,并将整理好的档案材料及时移交档案管理员,并作好有关的交接记录。
8.4 鉴定室的档案管理员应按照有关规定详细核对和整理有关鉴定档案资料,并将整理好的档案材料装订成册并及时移交机构的档案管理部门,并作好有关的交接记录。 9 出庭程序
15
SF/Z JD0201001-2010
9.1 职责和原则
9.1.1 鉴定人依法出庭接受法庭的质询,是鉴定人应当履行的责任。
9.1.2 鉴定人接到审判机关的出庭通知后,应征得本鉴定机构同意后出庭接受法庭的质询。 9.1.3 普通案件,一般由第一鉴定人或由鉴定室指派一名鉴定人出庭,就出具的鉴定报告接受法庭质询。
9.1.4 复杂、疑难案件或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可指派多名鉴定人共同出庭,就出具的鉴定报告接受法庭质询。
9.2 出庭前的准备
9.2.1 熟悉有关法律、法规。 9.2.2 熟悉有关案件情况。
9.2.3 熟悉鉴定程序和鉴定方法,如与鉴定有关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行业公认的方法、程序、规范等。
9.2.4 全面掌握鉴定报告的有关情况,如送检材料、鉴定要求、检验过程和方法、鉴定结论和主要依据等。
9.2.5 准备与鉴定有关的展示资料,如检验图片、《特征比对表》等。
9.2.6 准备详实的个人资料,如鉴定人的执业证书、个人履历(特别是有关鉴定的实践经历)及鉴定机构的资质证书、实验室/检查机构认可资料等。
9.2.7 分析庭上可能提出的问题和出现的状况,做好相应的应对准备。 9.3 出庭质证的行为规范
9.3.1 着装规范:着装整洁,不宜着便装。男士以着正装为宜;女士以着职业装为宜。 9.3.2 举止规范:严格遵守法庭纪律,言行举止得体。
9.3.3 语言规范:回答问题应说普通话,语言规范,不过多使用专业术语;口齿清楚,语气平和而果断,音量适中。
9.3.4 内容规范:鉴定人在接受法庭质询中,回答问题的内容只限于与鉴定报告有关的内容。对于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及与鉴定无关的内容,鉴定人可以向法庭说明理由并拒绝回答。
(本文稿由四川中信司法鉴定所整理并提供,请及时管理,四川中信司法鉴定所是四川省司法厅直属司法鉴定机构,专业文书鉴定)
16
SF/Z JD0201001-2010
第3部分 文件物证的勘验和提取要求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文书鉴定中文件物证勘验的任务和程序。 本部分规定了文书鉴定中文件物证提取、固定、保存的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文书鉴定中各项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适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SF/Z JD0201001-2010 文书鉴定通用规范 第1部分文书鉴定通用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SF/Z JD0201001-2010文书鉴定通用规范 第1部分文书鉴定通用术语 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均适用于本部分。
3.1 犯罪现场:指所有发生和存在犯罪行为的地点和场所的总称。
3.2 现场勘查:指侦查人员依法对案件的犯罪事实进行调查、收集证据、检查和记录现场客观状态并利用其中蕴藏的信息,以获取线索,寻找犯罪现场与犯罪事实之间关系的一项侦查活动。现场勘查包括现场勘验、现场调查、现场分析和现场记录等内容。
3.3 现场勘验:指侦查人员为了收集犯罪物证以查明案件事实和揭露证实犯罪而对犯罪有关的场所、痕迹、物品等进行搜查、观察、检验、提取、记录等方面的专门工作,是现场勘查的重要内容,与现场调查、现场分析一起构成现场勘查的核心内容。
3.4 文件物证的勘验:指以揭露违法犯罪、收集证据为目的,综合运用侦查学和文件检验学的知识,根据文件物证的特点,由侦查员、检察员、审判员或文件检验技术人员及其它法定人员依法对有关文件进行的调查、提取、固定及检验和分析判断的活动。
3.5 勘验记录:在现场勘验过程中通过调查、检验和分析判断发现的情况的真实、客观、全面的书面记载。勘验记录应标识勘验人、参加人、记录人、见证人及勘验日期、地点等信息。 3.6 污染文件:特指被各类污染物质如粪便、精液、血迹等污染的污损文件。 3.7 破碎文件:特指被破坏、撕碎已分离成碎片的污损文件。 3.8 烧毁文件:特指已被燃烧、烧焦或正在燃烧的污损文件。 3.9 浸损文件:特指被水浸湿粘连、损坏的污损文件。
17
SF/Z JD0201001-2010
3.10 粘贴文件:特指用各类粘合剂粘贴在建筑物等物体上的污损文件。
3.11 特殊载体文件:特指用粉笔、涂料、土块、雕刻工具等在建筑设施、地面等物体上书写、雕刻形成的文件。 4 文件物证的勘验 4.1 文件物证勘验的任务
4.1.1 研究案件情况,发现可疑文件。
4.1.2 研究可疑文件,发现可疑文件与违法犯罪或案件事实的联系。
4.1.3 对具有书证或物证意义的可疑文件应依法提取或扣押,及时掌握揭露犯罪或弄清案件事实的证据。
4.2 文件物证勘验的程序
4.2.1 研究案件情况,仔细勘验现场,发现可疑文件。 4.2.2 观察文件的状况,辨读文件内容。 4.2.3 弄清文件用途,核实文件来源。 4.2.4 研究文件形式,发现可疑迹象。
4.2.5 分析判断可疑文件与违法犯罪或案件事实的联系。 4.2.6 依法提取或扣押可疑文件。
4.2.7 客观、全面地制作文件物证勘验记录。 5 文件物证的提取和固定 5.1 提取和固定文件物证的原则 5.1.1 依法提取
(1) 提取文件物证应当通过合法的途径,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 (2) 提取文件物证时应有见证人、有关当事人在场;
(3) 提取的文件物证应制作书面清单,并由提取人、在场见证人、当事人共同签名确认。 5.1.2 保持原貌
(1) 能够原物提取的要原物提取,不能原物提取的可拍照提取;
(2) 现场可疑文件,在提取时应先拍照、固定其在现场的原始状态及与其他证据之间的关系,并
在勘验笔录上作详细记录;
(3) 提取文件物证时应采取科学的方法,必要时应戴手套进行;
(4) 提取文件物证时应保持其原始的状态,禁止在文件物证上增加物质和痕迹; (5) 现场文件物证应及时提取,并尽快送检。 5.1.3 安全保存
(1) 文件物证提取后应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包装固定,防止其被污染、破坏、遗失;
18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华人民共和国文书鉴定通用规范(做文书鉴定规范标准)(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