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示范区建设的组织管理 为切实加强我县“双低”优质油菜种植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力度,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县政府决定成立慈利县油菜种植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建标和推广实施的日常管理工作,办公室人员由县质监、农业等部门抽调工作人员组成,办公地点设在张家界华通粮油开发有限公司,同时具体项目标准实行部门领导负责制,县质监局、农业局、华通粮油开发有限公司共同负责基础标准的编写和标准体系的推广实施工作。
五、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及保障措施 为进一步增加我县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增强张家界华通粮油开发有限公司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慈利县无公害“双低”油菜生产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我县无公害“双低”油菜生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步伐,决定在通津铺、宜冲桥、零溪、朝阳等乡镇组织开展无公害“双低”油菜生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活动。为形成以政府主导,部门负责参与,涉农单位积极响应的创建工作格局和浓厚氛围,确保活动目标任务的实现,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标准体系: 生产环节的标准实施是整个示范区运行的核心。要加强产中环节的技术指导,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技术、统一检测、统一指导”的原则。具体做法: 1、通过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手把手的示范,逐渐提高农民(农工)实施标准的技术水平。 2、第一线技术指导人员,在指导农民的同时,随时观察和预测生产对象的过程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变化的主要因子,并做出应对变化的调控方案,及时告知有关人员,以便修正自己的操作过程。 3、观察和寻找生产过程中的不稳定状态及产生振荡的原因,适时控制过程变化,及时启动必要标准的加入,直至需要启动紧急预案,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 4、在生产过程进行中,根据标准要求,狠抓质量关键控制点的管理,保证每一个步骤、过程对最终结果在质量和安全方面的应有贡献。 (二)检测体系建设: 1、制定示范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近期、中期、长期规划,逐步建立健全并完善生产资料检测体系,对投入物资进行检测。其次健全并完善农业生态环境检测体系,对涉及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和技术规范的实施开展检测。 2、根据开展检验检测工作情况需要,更新、配置部分仪器设备。在检测范围上,能够满足对投入品、质量安全监测的需要,实现从农田到市场准入的全程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重点加强政府检验机构的建设与完善,建立特色明显的检测项目,以开展快速检测为主。 3、制定和完善质量安全检测的各项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三)贯彻实施: 1、宣传普及体系,借助新闻媒体、知识讲座等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手段,大力宣传标准化在农业种植中的作用,增强标准化意识。 2、科技服务体系,在传授农业技术的同时,将标准寓于其中,使农民在掌握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掌握农业标准化的原理和方法。 3、监督检查体系,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建立必要的标准许可制度,对生产地或企业进行质量审查和标准审核,确保标准得以正确的贯彻执行。 4、标准化示范体系,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工作,根据各项技术标准、技术规程加强宣传培训,指导实际操作,引导农民按标准化组织生产,大力培育示范户,以点带面扩大推广范围。 5、标准化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做好信息收集工作,为及时调整质检工作提供依据。加强与有关部门协作配合,扩大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水平。 (四)宣传培训: 1、印制各种标准宣传资料,如宣传单、解读手册、图解等。 2、利用科技下乡、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等科技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标准宣传活动。 3、利用网络、电视、光盘等媒体宣传农业标准化法规、农技标准。 4、举办标准化专题讲座。 5、请专业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讲解,示范演示。 (五)示范推广: 为了提高“双低”油菜种植的产量和品质,达到无公害标准化的要求,在通津铺、宜冲桥、零溪、朝阳、象市、江垭、东岳观、三官寺、岩泊渡、零阳、等10个乡镇示范推广种植。“双低”油菜无公害标准栽培技术试验与示范项目在通津铺镇等乡镇共布2个重点示范点,示范推广面积共计达5万亩。实施“双低”油菜标准化种植技术示范推广期间,组织农技人员进行良种提纯,防治菌核病和蚜虫药剂试验,增施硼肥和免耕直播试验,改进和完善高产栽培方法以及栽培技术试验与示范等科技攻关工作,为扩大生优质高产“双低”油菜种植面积探索成功经验。 (六)经费支持: 根据示范区项目实施制定“省级华通粮油‘双低’油菜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配套经费落实与资金管理办法”的文件,做出各年度经费使用方案和具体数额计划,特别是配套经费的落实途径和保证措施计划,以保证示范区项目经费的足额到位和正常实施。为了经费的真正保障,在制定计划时,应当及时与主管经费的部门沟通,征得有效支持且开通经费的提供渠道。还应当与相关出资方取得联系,以书面文件形式落实经费数额和提供时间。 (七)计划进度: 1、按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内容,根据计划进度落实好“双低”油菜标准化种植面积,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目标。 2、建立健全乡镇、村各级标准化种植技术推广网络,加大技术骨干、基层推广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技术推广队伍,为广大油菜种植户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服务。 3、在建立完善标准化体系上下大力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制定《“双低”油菜种植规程》、《“双低”油菜产前、产中、产后田间综合管理操作规程》、《“双低”油菜秸秆处理方法》等一系列相关技术规范,制定落实有关规章制度,用标准来全方位的指导“双低”油菜种植的整个过程。 4、在做好技术投入的基础上,继续协助争取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经费投入,建立经费使用管理的机构以及制度,专款专用,保证资金运用的合理、规范。 (八)阶段目标: 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期为3年(2011年7月起至2014年7月)。 1、第一阶段(2011年7月—2012年7月) 编制优质生姜栽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成立组织机构,完成示范区建设的组织动员工作;确定核心示范区2个各5000亩,位于慈利县通津铺镇和宜冲桥乡。示范区总产量达1500吨;推广示范种植并引进优质品种进行示范;初步制定标准,建立标准体系,对已起草的《“双低”油菜栽培技术规范》进行可行性论证,同时起草《“双低”油菜栽培技术标准化综合体系》;建立基地环境保护制度,建立田间档案,做好示范基地各类数据的田间记载、收集整理工作,做好技术人员的培训;建立示范区和农户之间的联系制度。 2、第二阶段(2012年7月—2013年7月) 总结第一阶段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修订相关技术标准;将核心示范区推广扩大至3万亩,其中通津铺镇、宜冲桥乡各5000亩,朝阳乡、零溪乡等8个乡镇计2万亩,示范区产量达4300吨;继续对高产优质的品种进行田间试验,继续加强田间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田间测产验收工作;采取多种手段加强示范区宣传工作;通过举办讲座、专家授课、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加强标准化宣传和技术培训,多层次、多结构培训标准化专业人才;质监部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做好监督指导和示范区各项工作。 3、第三阶段(2013年7月—2014年7月) 继续做好标准化宣传和标准体系的完善工作;加强和示范户之间的合作;筛选1—3个“双低”油菜品种推广种植,做好示范区的各项总结工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1湖南省标准化示范任务书(项目)(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