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我心中的司马迁
一部《史记》无处不奇,《史记》中人无一不奇,《史记》中的事无一不奇,《史记》之文更是无不奇妙。但我觉得,更让我惊奇的是背后的主角——司马迁。
无论是他过人的聪明,丰富的学识,还是坚强的意志,强烈的责任感,都让我神魂颠倒。
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下,司马迁博览群书,“十岁则诵古文”,熟读先秦典籍。生于龙门的他,在年幼时期就尽显其上进的心。只身一人翻山越岭去观赏鲤鱼跳龙门,也可见年幼的外表下远大的抱负。
为了开阔眼界,扩充胸怀,司马迁离开了温暖的家,放下母亲的不舍,妻子的挽留。经武关,入江陵,渡洞庭,溯沅湘,上九嶷,东下九江,登会稽,探禹穴。可是他不知疲倦,每到一处,都感慨万千。盘缠不足,却继续撑了一年,孜孜不倦。
因为李陵之事,招来“诬上”的罪名。他在死亡和苟活中徘徊。当这道生死难题摆在司马迁面前时,经过无尽的掂量,他以比选择死更大的勇气毅然选择了生。我不知道他那里来的那股勇气接受那奇耻大辱,宫刑后,已掉的发丝,细腻的声音,瘦弱的身体,都让我感到心痛。若不是心中的那份坚韧,他如何再持有继续活下去的尊严!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虽如此自述,但我觉得他更是为了扛起身上的那份重任。人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父亲未了的心愿,以及将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的事迹载于史的责任,让他选择了在抛去一
切名利与尊严的环境下,活着。
在这样一种肉体与精神受折磨的状态下,在与不朽基本无缘的状态下,司马迁耗时十年,终于完成了不朽的《史记》。如果没有极其坚韧的毅力、不具备极其伟大的人格力量、没有超人的勇气及无与伦比的才情,是不可想象的。
《史记》中议论纵横,反复质疑,步步紧逼,如海潮之逆涌,排山倒海而来。这是司马迁经历了数十年的坎坷,遭受人世间的奇耻,阅尽人间千年的不平事之后,宣泄的满怀悲慨!
“无韵之离骚”——《史记》具有的深刻的批判力量,我想,是由司马迁付出的巨大的巨大代价换来的。那是他用心血凝聚起来的思想,身为后世阅读此书的我们,又该说多少句感谢?
如果说《史记》气势磅礴,淋漓尽致,倒不如说是司马迁的洒脱。班固评“其文直、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我想《史记》正是司马迁心中的那股正气,那种不畏世俗的实录精神的完美体现。
忍辱负重,司马迁坚强的扛起了重任。《史记》一问世,其独特的文风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评说纷纭。扬雄、班固等都称他“善序事理,辨而不华”。韩愈得其雄健,柳宗元取其峻洁,欧阳氏得其逸。文章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六千多字,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四年上下三千年的历史。他的文采,他的叙事技巧,让后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当联系到自身时,愕然发现自己是何其渺小。在我心中,他是蜕变后的蝴蝶,色彩斑然,但其付出的汗水甚至是泪水不容我忽略!不
测命运降临其身,司马迁要在巨大的屈辱中完成其对不朽的追求。巨著尘封了二十年,最终还是成就了他的不朽。或许渺小的我没有机会名垂后世,但一定要有自己的追求!体现出生命的价值。
或许,他是一个悲剧人物,又或许,他的世界可以是某种程度上的喜剧。他有爱他的父母,有为他失去贞洁与生命的妻子,还有乖巧懂事的女儿。虽受奇耻大辱,可毕竟忍辱负重,完成了宏伟巨著。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没有人知道他死于何时,在何地因何而死,但在历史的沙河中,他仍旧是人们淘出的最闪亮的那一颗。
在这个需要英雄同时也创造英雄的时代,司马迁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我心中的英雄!品司马迁,就会感到有一种力量在鞭策我要不断前进;品司马迁,让我感受着不向命运低头的气势;品司马迁,我明白,只要有斗志,没什么能打败我们。
——读《司马迁全传》后的感悟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细品我心中的司马迁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