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锻炼这一载体,让学生在广阔的天空下,与社会、自然对话和相融,使他们在与同伴,与自然的沟通中感受到生命的崇高,获得个体的自由和解放,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真正长大成人。 3.1.6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师资状况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政策的执行者,是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指导者和组织者,直接关系到“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体育教师的数量、文化程度、对待遇的满意程度、以及性别比例和敬业程度都与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有密切的关系。调查得知信阳市中小学体育教师88%是男教师,12%是女教师;在学历方面仅有2%的体育教师是研究生学历,80%的体育教师是本科学历,18%的体育教师是大专学历。(见表6、表7)
表6信阳市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教 师 性 别 学 历
男 女 硕 士 本 科 大 专
数量(人) 132 18 3 111 36 百分比 88% 12% 2% 74% 24%
表7信阳市部分学校体育教师和学生比
学校名称 班级总数 学生总数 体育教师总数 师生比 信阳市一中 36 2200 6 0.0027 罗山一中 35 3025 4 0.0013 淮滨马集小学 6 346 1 0.003 息县城关东街小学 32 3875 2 0.0005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除普通小学外,学校应当根据学校女生数量配备一定比例的女体育教师。女体育教师为学校体育课开课的选择性变得更大,通过表(6)可以看出男女教师的比例非常不协调。中学体育教师的学历大部分都是本科学历,完全可以胜任中学的体育教学工作。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定位较高,在中学就业的较少。在高等院校体育教师逐渐饱和的情况下,相信中学会增加更多的硕士学历的
体育教师,增强中学体育的科研能力。表(7)说明了信阳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和在校学生比例严重失调的现实。由于体育教师的结构性缺编,现有的体育教师工作量繁重,工作压力巨大,这多少影响了他们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热情。 3.1.7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场地情况的分析
体育场地和器材是进行“阳光体育运动”的物质基础,信阳市各县、区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最突出的矛盾之一就是运动场地不足。长期以来,在许多地方,学校体育投入在学校教育投入中所占的比重一直是比较少的。资金不到位,场地、器材设施就没有保障,这就在客观上制约了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特别在小学,还有少部分学校有足够运动场地,大部分小学因为场地问题而不能正常开展体育运动。调查结果是信阳市中小学32%的中学有400米的田径场;20%的中学有300米的田径场;29%的中学有200米的田径场;7.2%的中学有小于200米的场地;甚至有11.8%的中学没有田径场。调查结果(见图4)
400米操场, 32.0000米操场, 20%小于200米,7.20%没有操场,11.005.000.00%.00 .00.00.00%5.00%0.00 0米操场,29.00%
图4 场地情况调查
资金短缺,场地、器材设施不足资金问题是许多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遇到的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要想开展好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信阳市中小学学校的体育场地建设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这是开展好“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保证,否则,让孩子们在阳光下进行锻炼就成了一句空话。
3.1.8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情况分析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中小学生每天的在校时间是一定的,而规定
的文化课程时间又必须给予保证,留给学校安排学生在校参加体育活动的自由活动时间相对有限,学校在安排学生进行“阳光体育运动”间时,一般都是上午课间操和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这两部分加起来还不够一小时,但实际运动时间往往更少。此外,由于学生升学考试压越来越大,部分老师、家长甚至学生本人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文化课程上,对体育运动则重视不够,致使“阳光体育运动”时间大打折扣。调查结果(表8)表明:在被调查的564名学生中,真正达到每天活动一小时的有52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9.2%, 49.3%的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在20分钟以下,其余的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大体处在20-50分钟之间。
表8学生每天锻炼时间(N=564)
时间 30分钟以下 30到40分钟 40到50分钟 50到60分钟 总 计
人数 278 167 67 52 564 百分比 49.3% 29.7% 11.8% 9.2% 100%
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是国家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基本目标。但实际情况却仍是差强人意,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学生在体育课中实际的活动时间不多,课外体育活动也由于各学科课程的争相“蚕食”而缺乏有效的坚持。
3.2影响信阳市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从目的看,就是要提高我国广大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营造良好的群众体育氛围。但是,“阳光体育运动”施行的过程中,部分的教育、体育领导部门为了彰显政绩,迎合上级领导检查,过于重视“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形式、规模、影响力,致使阳光体育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呈现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在对体育教师和学生调查中发现影响“阳光体育运动”的因素主要有:学习压力大、场地器材不足、家长不支持、学校领导不重视、学生自
己主观锻炼意识低和学校社会体育氛围差。(见表9)
表9“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因素调查(体育教师=150;中小学生=564) 体育教师 学 生 影响因素 n % n %
学习压力大 46 31% 218 37% 场地器材不足 34 23% 145 26% 家长不支持 32 21% 86 15% 学校领导不重视 21 14% 57 11% 学生自己主观锻炼意识低 9 6% 33 6% 学校、社会体育氛围差 8 5% 25 5% 通过表(9)可以看出,当前部分家长、教师教育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应试教育还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强烈愿望被繁重的课业负担所扑灭;学校场地、器材配备不齐,无法满足学生锻炼的需要是第二大影响因素;校外因素主要是来自于学生家长,有的学生家长不是很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片面认为参加“阳光体育运动”会耽误学业;学校领导、老师不重视也是一个因素;在庞大的学生群体中,的确有部分学生自己不想也不喜欢参加“阳光体育运动”,有的学生本身就是比较爱静的性格,排斥体育锻炼,对于学校规定的体育课也是出于无奈和应付,健身意识不够强烈。这种心态和行为无疑影响了运动的开展,也影响自己的实际参与;学校、社会的体育氛围不浓,对体育的认识存在偏见,这也间接上影响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学校领导重视程度、学生态度、家长态度、学习压力、体育锻炼氛围等是影响信阳市中小学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4.1.2开展的项目主要有乒乓球、篮球、羽毛球、跳绳、足球和武术,运动项目陈旧,内容单调、形式单一。
4.1.3信阳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结构以本科为主,研究生及以上体
育教师相对较少,兼职体育教师仍然存在且占有一定的比例,学校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欠缺,数量不能够达到“阳光体育运动”教师需求的标准。
4.1.4场地器材是影响“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信阳市大部分中小学由于场地器材的缺乏,使得部分学生无法参与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影响了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从而导致“阳光体育运动”不能够顺利的开展。
4.1.5信阳市中小学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午课间操和下午课外活动两个时间段,大部分学校不能保证学生在课外活动1小时。
4.2建议
4.2.1积极地、全面地宣传“阳光体育运动”精神,使得“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思想深入到每个学生、家长和教师心中去。
4.2.2创新形式,增加项目,提高运动的趣味性。充实“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丰富“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形式,逐步推行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各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运动项目,“阳光体育运动”应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
4.2.3切实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背景下,建立具有一批高素质、创新型的体育教师队伍,只有拥有一支这样的体育教师队伍才能保证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才能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和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
4.2.4应加大体育经费投入,落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统筹 协调、因地制宜,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特别是体育场地建设;充分利用 场地器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4.2.5教育行政部门加大对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监督和考核,学校内部组织领导机构要做到小组成员多样化,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保学生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
参考文献:
[1]季浏等.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月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与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11.
[3] 李瑞军.潍坊市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与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4]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R].2006(12).
[5]张哗.湖南省高职院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策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8.
[6]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意见[R].2007一04一29.
[7]张辉.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谈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J].专业教学研究,2009,(2).
[8]刘海涛,王宜馨.对“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背景、归因与实施举措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7.34.
[9]杨强,李天珍.“阳光教育论”对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启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 31(1):.
[10]罗振宇.关于在学校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理性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11).
[11]何作.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需要“阳光”我省中小学体育现状透视[J],湖北教育(时政新闻),2007.(7).
[12]李爱民,刘欣然,黄玲.对开展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理论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08.
[13]夏力.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可行性措施探析[J].铜陵学院学报,2007.5.
[14]孙永盛.抓好大课间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J].中国学校体育,2004.5 [15]王月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与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11.
[16]王冰洁,朱勇.长沙市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9,1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河南省信阳市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与对策(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