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猫钓鱼》课堂实录:(修改稿)
一、情境导入
欢迎大家来到音乐百花园,孩子们咱们先热热身,跟老师做律动。 (是生随音乐做律动)
师:你们的做的真好,老师奖励你们大家一部好看的动画片。想不想看? 生:想看。
师:(欣赏完毕)这部动画片好看,有音乐、有故事、请同学们看完后回答我的问题。(切入ppt动画小猫钓鱼)
二、学唱新歌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小猫最喜欢吃鱼了,为了能吃到鱼有一只小猫就决定去河边钓鱼!它究竟钓没钓到鱼呢?就让我们来听一听在一个有趣的故事吧! {多媒体放故事片}
《小猫钓鱼》动画片 (一)学唱第一乐段 1.初听全曲
师:听,在美丽的小河边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课件播放《小猫钓鱼》第一段音乐)
听完后提问:谁来说说故事内容?
师小结:在美丽的小河边,小猫一家正在钓鱼呢。可是,飞来了一只小蜻蜓,小花猫扔下钓竿抓蜻蜓去了。这个故事大家熟悉吗?今天听到的《小猫钓鱼》和我们平时听到的一样吗?
这种用音乐的形式表现的童话故事叫做音乐童话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好听的音乐童话剧——《小猫钓鱼》吧。
(揭题《小猫钓鱼》) 2.再听全曲
师:让我们再来认识认识这只小花猫吧。 (课件出示第一乐段曲谱)
刚才,我发现已经有同学小声的在唱了,想随着琴声一起学学吗?
3.教唱歌曲第一乐段
师:你觉得这个小花猫乖不乖呀?是个什么样的小花猫呢?用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呢?(课件“调皮的小花猫”)
那你们觉得用什么声音来表现这只调皮的小猫呢?
生:活泼、有弹性的声音。模仿我们刚才过小河边的石头,掂起脚尖,把字唱得有弹性些。
4.再唱第一乐段
唱后小结:同学们的演唱好极了,我好像真的看见了调皮的小猫呢! 5.难点突破
师:你们觉得哪句最难唱? (1)难点一(课件出示曲谱) 1=F 2/4
︳︳︳︳︳1 — ︳1 0
师:小花猫这时在想什么呢?为什么连着三个他丢呀。 生:犹豫,拿不定主意??
师:那我们的声音该怎么变化,表现这种犹豫的心情呢?
师引导:我们一起来模仿小猫的动作,小猫在想:我到底是丢,还是不丢呢?引导学生说出渐强。
(2)难点二(课件出示曲谱) 1=F 2/4 ︳︳ ︳ 5 0 ︳
师:第一句大家会唱了吗?谁愿意唱给我们听听。
这是一只调皮的小猫,大家的声音还应该跳跃有弹性点,再来一次。 瞧,曲谱里有个调皮的音符在和大家捉迷藏呢?快找找,在哪? (课件出示前倚音)
看老师手势一起唱一唱。加了这个前倚音让小花猫的形象更生动了。 听听老师演唱的“河里”这两个字,和你们唱的有什么不同呀!
被什么音符给隔开了呢?(介绍休止符)那最后两小节也出现了休止符,谁愿意唱给大家听听呢?
让我们再来比较下一个乐句,相同吗?(课件出示第二乐句) 和前面的第一乐句相同吗?用同样的感觉唱唱吧! 6.完整演唱第一乐段
师小结:同学们的演唱太棒了!正因为大家注意了每一个小的细节,所以表现出来的小猫活灵活现。
(二)学唱歌曲第二乐段 1.情境表演
师:小花猫这么淘气,他的爸爸、妈妈会怎么样呀! 生说说,并和老师一起演一演。
师:那你们想不想听听猫妈妈和猫爸爸是怎么教育小猫的呀?(课件出示猫妈妈)
2.学唱第一乐句 (1)听 (2)模仿 (3)下滑音 3.学唱第二乐句 (1)听 (2)模仿 (3)下滑音
4.完整演唱第二乐段 (三)学唱歌曲第三乐段
1.完整演唱第三乐段,体会歌曲情绪 2.表演
(四)学唱歌曲第四乐段 完整演唱第四乐段,体会歌曲情绪
三、表演、延伸:
请同学们分角色上台表演歌曲。同学们予以评价。
师:通过学习歌曲,我们知道了这是只知错就改的小花猫,专心的做一件事情,终于钓到了大鱼,我们在唱好歌的基础上,自己当一回小演员,
把这首歌曲表演一下行不行?
(设计意图:表演歌曲是本课的亮点,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借机渗透德育教育。 Fiash动画让孩子的兴趣异常浓厚,积极参与表演,真正让孩子们体验、感受到音乐的美。)
四、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会了歌曲小猫钓鱼,知道了做事必须一心一意,就像我们的学习一样,三心二意什么都做不成,只要一心一意就会获得成功!让我们在快活的音乐中期待下一次的相聚吧!(在歌声中下课。)
修改后的设计说明:有趣的课堂情境,使学生更加容易把握歌曲情绪,使歌曲学唱变得不枯燥。完整学唱时,我非常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进行声音和情绪的指导。巧妙的设计学生活动,让反复、枯燥的内容变得简单、高效。利用情境进行歌曲处理,也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对每一次演唱后的指导还不够到位。因此我将表演歌曲环节加以细化,在游戏中让孩子亲自体验不同的声音会有不同的情绪和不同的效果。
《小猫钓鱼》教学反思:
《小猫钓鱼》是一首叙述性的童话歌曲,曲调诙谐幽默,情绪活泼欢快,童趣盎然。生动鲜明的音乐形象,讲述了一个富有教益的故事,使他们在音乐声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歌曲为大调式,混合拍子,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节奏轻快,采用倚音,以及六度的大跳,描绘出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猫形象。第二乐段将节奏拉开,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结束音的下滑音更为歌曲画龙点睛。,唱后身临其境、耐人寻味。
在设计时,我抓住音乐形象和音乐情绪作为教学的突破点,由主人公“小猫猫”和“猫妈妈”、朋友、小朋友的不同角度,来引导学生想象、模仿音乐情绪,
从而创造音乐形象,在最初的学习,为之后的表现和创造做好铺垫。因此,我这样来设计了本课:首先,创设情景,在轻松的律动中表现、想象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为表现音乐形象做好铺垫;然后,由《小猫钓鱼》的故事用简短的话语引出本课课题,再由“想知道用音乐演唱的《小猫钓鱼》的故事吗?”快速地引入音乐的聆听和感受;再由“歌曲中有几种情绪的变化?在什么地方?(或在哪个乐句)”一问,带学生一步步学习歌曲、理解歌曲,为表现歌曲(音乐情绪和形象)打好基础;在表演时,同样利用角色,来想象、表演,展现音乐形象和情绪。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在设计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班级,以及根据教学的先后,进行了不同的调整和新的尝试。我从开始就急着引导学生边聆听学习歌曲,边感受观看者(看到“小猫钓鱼”故事的角色)的情绪变化,有些忽视了主人公“小猫猫”的情绪、表演,在初次合作表演时,主人公“小猫猫”显得有些不知所措,或是动作单一,或者是结合歌词内容做得简单、机械,缺乏想象。在以后几节课上,我将成功的地方保留下来,在初步熟悉歌曲时,引导学生从观看者和主人公“小猫猫”的不同角度想象和表现、甚至创新,再结合音乐形象来挖掘语言、运用语言和创设情景“小河边”。等再到合作表演时,学生的反应有了明显的好转,甚至有的同学的表现得很突出,引起了大家的赞扬。最后,提高表演技能上,我在激励学生评价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并给以准确简短的指导。这样,在之后的几个班的这一课教学上,同学们表现得越来越好。
在这课学完后,我回头来想,觉得在音乐课的课堂教学中,有几点比较重要: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设计有效可行的教学环节和方法; 二、在实际的教学中,还要根据学生的需要随时调整;
三、要及时到位的评价,并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培养审美能力。
总之,有趣的课堂情境,使学生更加容易把握歌曲情绪,使歌曲学唱变得不枯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认真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小猫钓鱼》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