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1、本表先秦纪年参校“夏商周断代年表”及《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补正。
2、中国历代纪元表从“太古神话传说”开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止,按年代顺序,共分为夏商周、春秋战国、春秋战国(二)、秦汉三国、秦汉三国(二) 、两晋南北朝、两晋南北朝(二)、隋时期、唐时期(一)、唐时期(二)、五代十国、宋时期、西夏金辽、元时期、明时期、清时期、民国共和国十七表。 3、各帝王在位年代尚无确论者,只列帝王世系,异说颇多者,采用其一。
4、《帝王世系》(2010年增订版),是以《现代汉语词典》的“中国历史年表”为底本,参校方诗铭《中国历史纪年表(修订本)》、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万国鼎《中国历史纪年表》、高文德《中国民族历史纪年表》等编制。
5、各个时代或王朝,详列帝王名号(“庙号”或“帝号”,以习惯上常用者为据)、年号、元年的干支和公元纪年,以资对照(年号后用括号附列使用年数,年中改元时在干支后用数字注出改元的月份。) 6、本表并录朝韩、日本、琉球、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世系。
干支次序表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 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l7、庚辰 l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 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l、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 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 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三皇(约前2797-约前2461) 太昊(伏羲) 炎帝(神农) 轩辕(黄帝) 〖三皇〗:(1)天皇、地皇、人皇;(2)天皇、地皇、泰皇;(3)燧人、伏羲、神农; (4)伏羲、神农、女娲;(5)伏羲、神农、祝融;(6)伏羲、神农、共工。
五帝(约前2461-前2070)
[金天]少昊(己挚) [高阳]玄帝(姬颛顼) [高辛]帝喾(姬夋) [陶唐]唐尧(伊祁放勋) [有虞]虞舜(姚重华) 〖五帝〗:(1)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2)伏羲、神农、黄帝、少昊、颛顼; (3)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唐尧;(4)伏羲、神农、黄帝、唐尧、虞舜。
夏(前2070-前1600)
禹(姒文命) 启 太康 仲康 相 后羿* 寒浞 少康 (45) (10) (29) (13) (28) (2) (38) (21) 辛卯 丙子 丙戌 乙卯 戊辰 丙申 戊戌 丙子 前2070 前2025 前2015 前1986 前1973 前1945 前1943 前1905 杼 槐 芒 泄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发 桀(履癸) (17) (26) (18) (16) (59) (21) (21) (31) (11) (11) (53) 丁酉 甲寅 庚辰 戊戌 甲寅 癸丑 甲戌 乙未 丙寅 丁丑 戊子 *后羿、寒促篡位,夏朝中断40年。
先商(前2257-前1600)
前1884 前1867 前1841 前1823 前1807 前1748 前1727 前1706 前1675 前1664 前1653 玄王(子契) 昭明 相土 昌若 曹 冥 高祖(王亥) 上甲微 报乙 报丙 报丁 示壬 夔宗(示癸) 天乙(成汤) (17) 甲子 前1617 商(殷)(前1600-前1046)
前1300年盘庚迁都于殷,自此商又称为殷。
辛巳 癸巳 乙未 己丑 辛亥 庚辰 乙巳 壬戌 乙亥 庚寅 辛丑 丙辰 乙丑 甲申 庚子 乙巳 甲寅 庚申 丁卯 乙未 庚戌 辛未 前1600 前1588 前1586 前1582 前1570 前1541 前1516 前1499 前1486 前1411 前1400 前1385 前1376 前1357 前1341 前1336 前1327 前1321 前1314 前1286 前1271 前1250 武王成汤(子履) 哀王外丙(~胜) 懿王仲壬(~庸) 文王太甲(~至) 昭王沃丁(~绚) 宣王太庚(~辩) 敬王小甲(~高) 元王雍己(~伷) 景王太戊(~密) 孝成王仲丁(~庄) 思王外壬(~发) 平王河亶甲(~整) 穆王祖乙(~滕) 桓王祖辛(~旦) 僖王沃甲(~踰) 庄王祖丁(~新) 顷王南庚(~更) 悼王阳甲(~和) 文成王盘庚(~旬) 章王小辛(~颂) 惠王小乙(~敛) 襄王武丁(~昭) (12) (2) (4) (12) (29) (25) (17) (13) (75) (11) (15) (9) (19) (16) (5) (9) (6) (7) (28) (14) (21) (59) 戾王祖庚(~曜) 定王祖甲(~载) 共王廪辛(~先) 安王康丁(~嚣) 烈王武乙(~翟) 匡王文丁(~托) 德王帝乙(~羡) 纣王帝辛(~受) 邶王武庚(~禄父) (11) (21) (4) (8) (35) (11) (26) (30) (7) 庚午 辛巳 壬寅 丙午 甲寅 己丑 庚子 丙寅 乙未
先周(约前25世纪-前1046) 丁酉 壬午 丁丑 辛亥 庚午 甲子 甲申 周(前1046-前256)
西周(前1046-前771)
前1191 前1180 前1159 前1155 前1147 前1112 前1101 前1075 前1046 后稷(姬弃) 不窋 鞠 公刘 庆节 皇仆 差弗 毁隃 公非 高圉 亚圉 公叔祖类 太王(古公亶父) 公季(季历) 文王(姬昌) 武王(姬发) (45) (55) (34) (19) (24) (50) (11) 前1284 前1239 前1184 前1150 前1131 前1107 前1057 武王(姬发) 成王(~诵) 康王(~钊) 昭王(~瑕) 穆王(~满) 共王(~繄扈) 懿王(~囏 ) 孝王(~辟方) 夷王(~燮) 厉王(~胡) [共和]* 宣王(~静) 幽王(~宫湦) (4) 乙未 前1046 (22) 己亥 前1042 (25) 辛酉 前1020 (19) 丙午 前995 (55) 乙巳 前976 (23) 己亥 前922 (8) 壬申 前899 (6) 庚午 前891 (8) 丙子 前885 (37) 甲申 前877 (14) 庚申 前841 (46) 甲戌 前827 (11) 庚申 前781 *周公、召公共摄王事,一说共伯和摄行天子政。 东周(前770-前256)
平王(姬宜臼) 桓王(~林) 庄王(~佗) 釐王(~胡齐) 惠王(~阆) (51) (23) (15) (5) (25) 辛未 壬戊 乙酉 庚子 乙巳 前770 前719 前696 前681 前676 襄王(~郑) 顷王(~壬臣) 匡王(~班) 定王(~瑜) 简王(~夷) 灵王(~泄心) 景王(~贵) 悼王(~猛) 敬王(~匄) 元王(~仁) 贞定王(~介) 哀王(~去疾) 思王(~叔) 考王(~嵬) 威烈王(~午) 安王(~骄) 烈王(~喜) 显王(~扁) 慎靓王(~定) 赧王(~延) 庚午 前651 癸卯 前618 己酉 前612 乙卯 前606 丙子 前585 庚寅 前571 丁巳 前544 辛巳 前520 壬午 前519 丙寅 前475 癸酉 前468 庚子 前441 庚子 前441 辛丑 前440 丙辰 前425 庚辰 前401 丙午 前375 癸丑 前368 辛丑 前320 丁未 前314 附:东西周分治年表
前367年,周王室内乱,分裂为西周君与东周君。周赧王依西周君以居。
西周君(前440-前256)
(26) (47) (50) (28) (33) 辛丑 丁卯 甲寅 甲辰 壬申 东周君(前367-前249) 甲寅 壬戌 庚辰 乙巳
吴(前1122-前473) 己卯 丙寅 辛未 辛巳 己亥 辛酉 己酉 己卯 乙巳 己巳 丙申 癸酉 己酉 丁亥 丙寅 前440 前414 前367 前317 前289 (33) (6) (6) (21) (14) (27) (25) (1) (44) (7) (28) (1) (1) (15) (24) (26) (7) (48) (6) (59) 桓公(姬揭) 威公(~灶) 惠公(~朝) 武公(~共之) 文公(~咎) 惠公(姬班) 昭文君(~杰) 武公 靖公 (8) (78) (26) (8) 前367 前359 前281 前256 太伯 仲雍 季简 叔达 周章 熊遂 柯相 彊鸠夷 馀桥疑吾 柯卢 周繇 屈羽 夷吾 禽处 转 (47) (5) (10) (18) (22) (48) (30) (30) (24) (27) (37) (36) (38) (39) (24) 前1122 前1075 前1070 前1060 前1042 前1020 前972 前942 前912 前892 前865 前828 前792 前754 前715 颇高 句卑 去齐 兴王(寿梦) 顺王(诸樊) 安王(馀祭)* 度王(馀眛) 武王(僚) 道王(阖庐) 末王(夫差) (36) 庚寅 前691 (43) 丙寅 前655 (27) 己酉 前612 (25) 丙子 前585 (13) 辛丑 前560 (17) 甲寅 前547 (4) 辛未 前530 (13) 乙亥(四) 前526 (19) 丁亥 前514 (23) 丙午 前495 注:《春秋》、《左传》谓馀祭在位四年,馀眛在位十七年。 齐(前1046-前221) 姜齐(前1046-前379)
太公(姜尚) 丁公(~伋) 乙公(~得) 癸公(~慈母) 哀公(~不辰) 胡公(~静) 献公(~山) 武公(~寿) 历公(~无忌) 文公(~赤) 成公(~脱) 庄公(~购) 釐公(~禄父) 襄公(~诸儿) 公孙无知 桓公(姜小白) 无亏 孝公(~昭) 昭公(~潘) 懿公(~商人) 惠公(~元) 顷公(~无野) 灵公(~环) 庄公(~光) 景公(~杵臼) 晏儒子(~茶) 悼公(~阳生) 简公(~任) 平公(~骜) 宣公(~积) (31) (12) (50) (18) (42) (34) (9) (26) (9) (12) (9) (64) (33) (12) (1) (43) (1) (10) (20) (4) (10) (17) (28) (6) (58) (1) (4) (4) (25) (51) 乙未 丙寅 戊寅 戊辰 丙戌 戊辰 壬寅 辛亥 丁丑 丙戌 戊戌 丁未 辛亥 甲申 乙未(十二) 丙申 戊寅(十) 己卯(三) 己丑 己酉 癸丑 癸亥 庚辰 戊申 甲寅 壬子 癸丑 丁巳 辛酉 丙戌 前1046 前1015 前1003 前953 前935 前893 前859 前850 前824 前815 前803 前794 前730 前697 前686 前685 前643 前642 前632 前612 前608 前598 前581 前553 前547 前489 前488 前484 前480 前455
康公(~贷) (26) 丁丑 田齐(前386-前221) 前404 敬仲(田完) 稚孟(~夷) 缗孟(~庄) 文子(~无须) 桓子(~无宇) 武子(~开) 僖子(~乞) 成子(~常) 襄子(~盘) 庄子(~白) 悼子(~补) 太公(~和) 桓公(~午)* 威王(~因齐) 宣王(~辟疆) 湣王(~地)(东帝) 襄王(~法章) 齐王(~建) (24) (42) (26) (23) (56) (29) (13) (10) (9) (30) (6) (前元)(18) (后元)(2) (6) (36) (19) (40) (19) (44) 己酉 癸酉 乙卯 辛巳 甲辰 庚子 己巳 壬午 壬辰 辛丑 辛未 丁丑 乙未 丁酉 癸卯 己卯 戊戌 戊寅 丁酉 前672 前648 前606 前580 前557 前501 前472 前459 前449 前440 前410 前404 前386 前384 前378 前342 前323 前283 前264 注:《古本竹书纪年》谓侯剡10年,桓公18年,威王37年,湣王17年。 鲁(前1042-前249)
鲁公(姬伯禽) 考公(~酋) 炀公(~熙) 幽公(~宰) 魏公(~晞) 厉公(~擢) 献公(~具) 真公(~濞) 武公(~敖) 懿公(~戏) 伯御 孝公(~称) 惠公(~弗涅) 隐公(~息姑) 桓公(~允) 庄公(~同) 湣公(~启) 釐公(~申) 文公(~兴) 宣公(~馁) 成公(~黑肱) 襄公(~午) 鲁君(~野) 昭公(~稠) 定公(~宋) (44) (4) (6) (14) (50) (37) (32) (30) (10) (9) (11) (28) (46) (11) (18) (32) (2) (33) (18) (18) (18) (31) (1) (32) (15) 己亥 癸未 丁亥 癸巳 丁未 丁酉 甲戌 丙午 丙子 丙戌 乙未 乙巳 癸酉 己未 庚午 戊子 庚申 壬戌 乙未 癸丑 辛未 己丑 己未(六) 庚申 壬辰 前1042 前998 前994 前988 前974 前924 前887 前855 前825 前815 前806 前796 前768 前722 前711 前693 前661 前659 前626 前608 前590 前572 前542 前541 前509 哀公(~将) 悼公(~宁)* 元公(~嘉) 穆公(~显) 共公(~奋) 康公(~屯) 景公(~匽) 平公(~叔) 文公(~贾) 顷公(~雠) (27) 丁未 前494 (37) 甲戌 前467 (21) 辛亥 前430 (33) 壬申 前409 (22) 乙巳 前376 (9) 丁卯 前354 (29) 丙子 前345 (20) 乙巳 前316 (23) 乙丑 前296 (24) 戊子 前273 注:《古本竹书纪年》谓悼公31年,共公30年,景公21年。 燕(前1046-前222)
召公(姬奭) 闻公(~克) 尹公(~旨) 燕伯(~廖) 武公(~舞) 成公(~宪) 威公(~和) 嘉公 穆公 惠侯 釐侯(~庄) 顷侯 哀侯 郑侯 穆侯 宣侯 桓侯 庄公 襄公 桓公 宣公 昭公(~平) 武公 文公 懿公 惠公(~欵) 悼公 共公 平公 简公 献公 孝公 (38) (36) (24) (2) (36) (18) (13) (7) (33) (40) (16) (15) (13) (19) (6) (4) (9) (7) (5) (19) (12) (28) (15) 丁酉 乙亥 辛亥 乙亥 丁丑 癸丑 辛未 甲申 辛卯 甲子 甲辰 庚申 乙亥 戊子 丁未 癸丑 丁巳 丙寅 癸酉 戊寅 丁酉 己酉 丁丑 前864 前826 前790 前766 前764 前728 前710 前697 前690 前657 前617 前601 前586 前573 前554 前548 前544 前535 前528 前523 前504 前492 前464 成公(~戴) 湣公 釐公 桓公 文公(~载) 易王 姬哙 昭王(~职) 惠王(~乐资) 武成王 孝王 今王(~喜) (16) (31) (30) (11) (29) (12) (9) (33) (7) (14) (3) (33) 壬辰 戊申 己卯 己酉 庚申 己丑 辛丑 庚戌 癸未 庚寅 甲辰 丁未 蔡(前1046-前447) 前449 前433 前402 前372 前361 前332 前320 前311 前278 前271 前257 前254 姬叔度 蔡仲(~胡) 蔡伯(~荒) 宫侯 厉侯 武侯 夷侯 釐侯(~所事) 共侯(~兴) 戴侯 宣侯(~措父) 桓侯(~封人) 哀侯(~献舞) 穆侯(~肸) 庄侯(~甲午) 文侯(~申) 景侯(~固) 灵侯(~般) 平侯(~庐) 悼侯(~东国) 昭侯(~申) 成侯(~朔) 声侯(~产) 元侯 侯齐 (26) (46) (27) (53) (29) (25) (28) (48) (2) (10) (35) (20) (20) (29) (34) (20) (49) (12) (9) (3) (28) (19) (15) (6) (4) 乙未 辛酉 丁未 甲戌 戊辰 戊戌 甲子 壬辰 庚辰 壬寅 壬辰 丁未 丁亥 丁未 丙子 庚戌 庚午 己未 辛未 庚辰 癸未 辛亥 庚午 乙酉 辛卯 曹(前1046-前487) 乙未 甲子 甲寅 丁亥 丁卯 丙申 丁卯 乙亥 乙巳 辛巳 壬午 前1046 前1020 前974 前947 前893 前863 前837 前809 前761 前759 前749 前714 前694 前674 前645 前611 前591 前542 前530 前521 前518 前490 前471 前456 前450 曹叔(姬振铎) 太伯(~脾) 仲君(~平) 宫伯(~侯) 孝伯(~云) 夷伯(~喜) 幽伯(~彊) 戴伯(~苏) 惠伯(~兕) 石甫 缪公(~武) (29) (50) (33) (40) (31) (30) (9) (30) (36) (1) (3) 前1046 前1017 前967 前934 前894 前865 前834 前826 前796 前760 前759 桓公(~终生) 庄公(~夕姑) 釐公(~夷) 昭公(~班) 共公(~襄) 文公(~寿) 宣公(~彊) 成公(~负刍) 武公(~胜) 平公 悼公(~午) 声公(~野) 隐公(~通) 靖公(~露) 伯阳 乙酉 前756 庚辰 前701 辛亥 前670 庚申 前661 己巳 前652 甲辰 前617 丁卯 前594 甲申 前577 丁未 前554 甲戌 前527 戊寅 前523 丁亥 前514 壬辰 前509 丙申 前505 庚寅 前501 陈(前1046-前479) 胡公(妫满) 申公(~犀侯) 相公(~皋羊) 孝公(~突) 慎公(~圉戎) (1) 丙午 前855 幽公(~宁) (23) 丁未 前854 釐公(~孝) (36) 庚午 前831 武公(~灵) (15) 丙午 前795 夷公(~说) (3) 辛酉 前780 平公(~燮) (23) 甲子 前777 文公(~圉) (10) 丁亥 前754 桓公(~鲍) (38) 丁酉 前744 厉公(~佗) (7) 乙亥 前706 利公(~跃) (1) 壬午 前699 庄公(~林) (7) 壬午 前699 宣公(~杵臼) (45) 己丑 前692 穆公(~款) (16) 甲戌 前647 共公(~朔) (18) 庚寅 前631 灵公(~平国) (15) 戊申 前613 成公(~午) (30) 癸亥 前598 哀公(~弱) (35) 癸巳 前568 陈君(~留) (1) 丁卯 前534 惠公(~吴)* (28) 戊辰 前533 怀公(~柳) (4) 丙申 前505 湣公(~越) (24) 庚子 前501 *前534年,楚灭陈,前528年惠公复国,探续哀公卒时年(前533年)而为元。 杞(前1046-前445)
(55) (31) (9) (9) (35) (23) (17) (23) (27) (4) (9) (5) (4) (4) (15) 东楼公 西楼公 题公 仁公 哲公 钦公 敬公 英公 献公 顷公 谋娶公 武公 靖公 共公 惠公 德公(成公) 桓公(姒姑容) 孝公(~匄) 文公(~益姑) 平公(~郁) 悼公(~成) 隐公(~乞) 釐公(~遂) 湣公(~维) 哀公(~阏路) 出公(~敕) 简公(~春) 熊绎 熊艾 熊黮 熊胜 熊杨 熊渠 熊挚红 熊延 熊勇 熊严 熊霜(伯霜) 熊徇(季徇) 熊咢 若敖 霄敖 蚡冒 武王(~通) 文王(~赀) 熊诸(~敖囏) 成王(~恽) 穆王(~商臣) 庄王(~侣) 共王(~审) 康王(~招) 熊郏敖 灵王(~围) 初王(~比) 平王(~居) 昭王(~珍) 惠王(~章) (47) (23) (8) (18) (18) (70) (17) (14) (18) (12) (1) (19) (16) (10) (12) (4) (36) (25) (11) (24) (59) (10) (1) (29) (9) (10) (6) (22) (9) (27) (6) (17) (51) (13) (5) (46) (12) (23) (31) (15) (4) (12) (1) (13) (27) (57) 辛卯 丁丑 庚子 戊申 丙寅 甲申 甲午 辛丑 乙丑 癸未 乙未(五) 乙未(七) 甲寅 庚午 庚辰 壬辰 楚[芈姓,后改熊姓](前1042-前223) 己亥 乙亥 庚子 辛酉 乙亥 甲戌 甲申 乙酉 甲寅 甲子 甲戌 庚辰 壬寅 辛亥 戊寅 甲申 辛丑 壬辰 乙巳 庚戌 丙申 戊申 辛未 壬寅 丁巳 辛酉 壬申(四) 癸酉 丙戌 癸丑 前750 前704 前681 前673 前655 前637 前567 前550 前536 前518 前506 前506 前487 前471 前461 前449 前1042 前1006 前981 前970 前946 前887 前877 前876 前847 前837 前827 前821 前799 前790 前763 前757 前740 前689 前676 前671 前625 前613 前590 前559 前544 前540 前529 前528 前515 前488
简王(~仲) 声王(~当) 悼王(~疑) 肃王(~藏) 宣王(~良夫) 威王(~商) 怀王(~槐) 顷襄王(~横) 考烈王(~完) 幽王(~悼) 哀王(~犹) 楚王(~负刍) 昌平君 (24) (6) (21) (11) (30) (11) (30) (36) (25) (10) (1) (5) (1) 庚戌 甲戌 庚辰 辛丑 壬子 壬午 癸巳 癸亥 己亥 甲子 癸酉 甲戌 戊寅 郑(前806-前375) 前431 前407 前401 前380 前369 前339 前328 前298 前262 前237 前228 前227 前223 桓公(姬友) 武公(~掘突) 庄公(~寤生) 昭公(~忽) 厉公(~突) 昭公(~忽) 子亹 郑子(~婴) 厉公(~突) 文公(~踕) 穆公(~兰) 灵公(~夷) 襄公(~坚) 悼公(~晞) 成公(~睔) 郑君(~繻) 成公(~睔)* 釐公(~恽) 简公(~嘉) 定公(~宁) 献公(~虿) 声公(~胜) 哀公(~易) 共公(~丑) 幽公(~已) 繻公(~骀) 郑君(~乙)(康公) (35) 乙未 (27) 辛未 (43) 戊戌 (1) 辛巳 (4) 辛巳 (后元)(2) 乙酉 (1) 丁亥 (14) 戊子 (后元)(7) 壬寅 (45) 己酉 (22) 甲午 (1) 丙辰 (18) 丁巳 (2) 乙亥 (4) 丁丑 (1) 庚辰 (11) 庚辰(四) (5) 辛卯 (36) 丙申 (13) 壬申 (13) 戊子 (37) 辛丑 (8) 己卯 (3) 丁亥 (1) 戊午 (27) 己未 (21) 丙戌 *前581年,成公复位,改君繻元年为成公四年。 卫(前1020-前209)
前806 前770 前743 前700 前700 前696 前694 前693 前679 前672 前627 前605 前604 前586 前584 前581 前581 前570 前565 前529 前513 前500 前462 前454 前423 前422 前395 康叔(姬封) 康伯 考伯 嗣伯 挚伯 靖伯 (36) (25) (19) (5) (26) (15) 辛酉 丁酉 壬戌 辛巳 丙戌 壬子 前1020 前984 前959 前940 前935 前909 贞伯 顷侯 釐侯 共伯(~馀) 武公(~和) 庄公(~扬) 桓公(~完) 州吁 宣公(~晋) 惠公(~朔) 黔牟 惠公(~朔)* 懿公(~赤) 戴公(~申) 文公(~毁) 成公(~郑) 穆公(~速) 定公(~臧) 献公(~衎) 殇公(~秋) 献公(~衎) 襄公(~献) 灵公(~元) 出公(~辄) 庄公(~蒯聩) 斑师 卫君(~起) 出公(~辄) 悼公(~黔) 敬公(~弗) 昭公(~纠) 怀公(~亹) 慎公(~穨) 声公(~训) 成侯(~速) 平侯 嗣君 怀君 元君 君角 (27) 丁卯 (12) 甲午 (42) 丙午 (1) 戊子 (55) 己丑 (23) 甲申 (16) 丁未 (1) 壬戌 (19) 癸亥 (4) 壬午 (8) 乙酉 (18) 乙未 (9) 癸丑 (1) 辛酉 (25) 壬戌 (35) 丁亥 (11) 壬戌 (11) 癸酉 (18) 乙酉 (12) 癸卯 (后元)(3) 乙卯 (9) 戊午 (42) 丁卯 (12) 己酉 (3) 辛酉 (1) 甲子 (1) 甲子 (后元)(21) 乙丑 (5) 丙戌 (19) 辛卯 (6) 庚戌 (11) 丙辰 (42) 丁卯 (11) 己酉 (29) 庚申 (18) 己丑 (42) 丁酉 (31) 己卯 (25) 己未 (21) 壬申 *前686年,惠公复位,改黔牟八年为惠公十三年。 宋(前1020-前286)
前894 前867 前855 前813 前812 前757 前734 前719 前718 前699 前696 前686 前668 前660 前659 前634 前599 前588 前576 前558 前546 前543 前534 前492 前480 前477 前477 前476 前455 前450 前431 前425 前414 前372 前361 前332 前324 前282 前252 前229 微子(子开) 微仲(~衍) 宋公(~稽) 丁公(~申) 湣公(~共) 炀公(~熙) 厉公(~鲋祀) 釐公(~举) 惠公(~琤) 哀公 戴公 武公(~司空) 宣公(~力) (33) (23) (5) (24) (27) (15) (35) (28) (31) (1) (34) (18) (19) 辛酉 甲午 丁巳 壬戌 丙戌 癸丑 戊辰 癸卯 辛未 辛丑 壬申 丙子 甲午 前1020 前987 前964 前959 前935 前908 前893 前858 前830 前800 前799 前765 前747 穆公(~和) 殇公(~与夷) 庄公(~冯) 湣公(~捷) 子游 桓公(~御说) 襄公(~兹父) 成公(~王臣) 子御 昭公(~杵臼) 文公(~鲍) 共公(~瑕) 平公(~成) 元公(~佐) 景公(~头曼) 昭公(~特) 悼公(~购由) 休公(~田) 辟公(~辟兵) 剔成 君偃(康王) (9) (9) (19) (10) (1) (31) (14) (17) (1) (9) (22) (13) (44) (15) (64) (47) (8) (23) (3) (41) (47) 癸丑 壬戌 辛未 庚寅 己亥(九) 庚子 辛未 乙酉 辛丑(四) 壬寅 辛亥 癸酉 丙戌 庚午 乙酉 辛卯 戊寅 丙戌 己酉 壬子 癸巳 晋(前1042-前376)
晋前期(前1042-前679)
前728 前719 前710 前691 前682 前681 前650 前636 前620 前619 前610 前588 前575 前531 前516 前450 前403 前395 前372 前369 前328 唐叔(姬虞) 晋侯(~燮) 武侯(~宁族) 成侯(~服人) 厉侯(~福) 靖侯(~宜臼) 釐侯(~司徒) 献侯(~籍) 穆侯(~费王) 殇叔 文侯(~仇) 昭侯(~伯) 孝侯(~平) 鄂侯(~卻) 哀侯(~光) 姬小子 姬缗 己亥 前1042 庚辰 前1001 甲辰 前977 己亥 前922 壬寅 前859 癸卯 前858 辛酉 前840 己卯 前822 庚寅 前811 丁巳 前784 辛酉 前780 丙申 前745 壬寅 前739 戊午 前723 癸亥 前718 壬申 前709 乙亥 前706 晋后期(前678-前376)
晋侯湣28年(前678年),曲沃武公并晋,更号晋武公,已立37年,不更元。
(14) (16) (40) (26) (1) (1) (14) (1) (9) (7) (14) 丙申 庚戌 丙寅 乙巳 庚午(九) 庚午(十) 辛未 甲申 乙酉 甲午 辛丑 前745 前731 前715 前676 前651 前651 前650 前637 前636 前627 前620 (41) (24) (55) (63) (1) (18) (18) (11) (27) (4) (35) (6) (16) (6) (8) (3) (28) 桓叔(姬成师) 庄伯(~鳝) 武公(~称) 献公(~诡诸) 奚齐 卓子 惠公(~夷吾) 怀公(~姬圉) 文公(~重耳) 襄公(~欢) 灵公(~夷皋) 成公(~黑臀) (7) 乙卯 前606 景公(~据) (19) 壬戌 前599 厉公(~寿曼) (8) 辛巳 前580 悼公(~周) (15) 己丑 前572 平公(~彪) (26) 甲辰 前557 昭公(~夷) (6) 庚午 前531 顷公(~弃疾) (14) 丙子 前525 定公(~午) (37) 庚寅 前511 出公(~凿)* (17) 丁卯 前474 哀公(~骄)(敬公) (18) 甲申 前457 幽公(~柳) (18) 壬寅 前439 烈公(~止) (27) 庚申 前421 孝公(~颀)(桓公) (17) 丁亥 前394 静公(~俱酒) (2) 甲辰 前377 注:《古本竹书纪年》谓出公23年,敬公18年,幽公18年,烈公27年,桓公20年。 越(前621-前378)
(30) 庚子 前621 (26) 庚午 前591 (27) 丙申 前565 (42) 癸亥 前538 (31) 乙巳 前496 (6) 丁丑 前464 (10) 癸未 前458 (37) 癸巳 前448 (35) 庚午 前411 (1) 乙巳(七) 前376 (1) 乙巳(十) 前376 (10) 丙午 前375 (9) 丙辰 前365 (22) 乙丑 前356 赵(前403-前222)
赵氏于前597年被灭,前583年复立,前403年始列为诸侯。
(14) (23) (3) (62) (4) (42) (51) (1) (1) (后元)(15) (9) (13) (12) 庚申 乙酉 己酉 壬戌 戊寅 庚寅 甲申 丙午 丙辰 丁巳 戊午 癸酉 壬午 乙未 前661 前636 前622 前599 前583 前521 前517 前475 前425 前424 前423 前408 前399 前386 无壬 无译 夫谭 允常 勾践(鸠浅) 鼫与(郢鹿) 不寿(盲姑) 翁(朱句) 翳(授) 诸咎 孚错枝 余无之(莽安) 无颛(菼蠋卯) 无彊 赵夙 共孟 成子(赵蓑) 宣子(~盾) 庄子(~朔) 文子(~武) 景叔(~成) 简子(~鞅) 襄子(~无恤) 献侯(~浣) 桓子(~嘉) 献侯(~浣) 烈侯(~籍) 武侯* 敬侯(~章) 成侯(~种) 肃侯(~语) 武灵王(~雍) 惠文王(~何) 孝成王(~丹) 悼襄王(~偃) 幽穆王(~迁) 代王(~嘉) (25) (24) (27) (33) (21) (9) (8) (6) 丁未 壬申 丙申 癸酉 丙申 丁巳 丙寅 甲戌 前374 前349 前325 前298 前265 前244 前235 前227 注:《古本竹书纪年》无武侯,谓烈侯在位二十二年。 魏(梁)(前403-前225)
毕万 武子(魏犨) 悼子(~相) 昭子(~绛) 献子(~荼) 简子(~取) 襄子(~侈) 桓子(~驹) 孺子(~卤) 文侯(~斯)* 武侯(~击) 惠王(~罃) 襄王(~嗣) 昭王(~遫) 安釐王(~圉) 景湣王(~增) 魏王(~假) (25) (7) (56) (23) (33) (8) (54) (10) (1) (50) (26) (前元)(36) (后元)(16) (23) (19) (34) (15) (3) 庚申 乙酉 壬辰 戊子 辛亥 甲戌 壬辰 丙戌 乙未 丙申 丙戌 壬子 丁亥 癸卯 丙寅 乙酉 己未 甲申 前661 前636 前629 前573 前550 前517 前509 前455 前446 前445 前395 前369 前334 前318 前295 前276 前242 前227 注:《史记》谓文侯38年,武侯16年,惠王36年,襄王16年,哀王23年。 韩(前403-前230)
武子(韩万) 赇伯 韩舆 定伯(~简) 献子(~厥) 宣子(~起) 贞子(~须) 简子(~不信) 庄子(~庚) 康子(~虎) (17) (53) (18) 庚申 戊寅 乙未 戊辰 己亥 前661 前583 前566 前513 前442
武子(~启章) 景侯(~虔) 烈侯(~取) 文侯(~猷) 哀侯(~屯蒙)* 懿侯(~若山) 昭侯(~仁敬) 宣惠王(~康) 襄王(~仓) 釐王(~咎) 桓惠王(~然) 韩王(~安) (16) (9) (13) (10) (6) (12) (26) (21) (16) (23) (34) (9) 丁巳 癸酉 壬午 乙未 乙巳 辛亥 癸亥 己丑 庚戌 丙寅 己丑 癸亥 前424 前408 前399 前386 前376 前370 前358 前332 前311 前295 前272 前238 注:《古本竹书纪年》谓哀侯在位二年,昭侯在位三十年。 中山(鲜虞)(前507-前296)
前489年中山国灭于晋,前432年复国,前406年灭于魏,前379年复国。
文公(姬窟) 武公(子初) 桓公(~恺) 魏击 魏挚 桓公 成公 子子尚 (18) (8) (1) (3) (25) (40) (12) (15) (13) (2)
许(前1046-前481)
信公(姜文叔) 霍公(~宏宽) 德公(~翙) 伯封 孝公 靖公(~标) 烈公(~垓) 康公(~昌) 义公(~质山) 申公(~步武) 慎公(~许光) 简公(~顺) 厘公(~宗) 宜公(~道) 武公(~雄) 文公(~兴父) 茶男(~观) 缔公(~悦) 庄公(~弗) 己酉 丁卯 乙亥 乙亥 丁丑 壬寅 壬午 甲午 己酉 癸亥 前432 前414 前406 前406 前404 前379 前339 前327 前312 前298 桓公(~郑) 穆公(~新臣) 僖公(~业) 昭公(~锡我) 灵公(~宁) 悼公(~买) 许男(~斯) 元公(~成) 实公(~结) (73) (42) (34) (30) (45) (23) (19) (21) (1) 太公(曹挟) 辛公(~非) 虎公(~成) 戊公(~车辅) 元公(~将新) 和公(~訾父) 武公夷父(~颜) 乙公(~叔术) 僖公(~夏父) 安公仪父(~克) 宪公(~琐) 文公(~蘧蒢) 定公(~貜且) 宣公(~牼) 悼公(~华) 庄公(~穿) 隐公(~益) 桓公(~革) 隐公(~益) 曹何 曹越 简公(~仲父) 共公(~盂) 考公(~良) 世公(~艽) 易公(~孔父) 穆公(~胳) 静公(~牙) 萧公(~夯) 己茲舆期 [中历10世] 敖穆公 茲丕公(~期) 纪公(~庶其) 厉公(~季佗) 渠丘公(~朱) 黎比公(~密州) 己展舆 著丘公(~去疾) 郊公(~狂) 共公(~庚舆) 郊公(~狂) 庚午 甲申 丙寅 庚子 庚午 乙卯 己卯 戊戌 庚申 邾(邾娄、邹)(前1046-?)
(14) 丙午 (58) 辛酉 (45) 己未 (11) 甲辰 (50) 丙辰 (41) 丁未 (6) 己丑 (14) 丙午 (33) 辛酉 (21) 乙未 (12) 丙辰 (后元)(2) 戊申 (2) 庚午 莒(前1046-前481) (1) 壬子 (31) 癸丑 (35) 甲申 (1) 己未 (13) 庚申 (前元)(1) 癸酉 (9) 癸酉 (后元)(37) 癸未 滕(前1046-前441)
前771 前697 前655 前621 前591 前546 前522 前503 前481 前795 前780 前722 前677 前665 前614 前572 前555 前540 前506 前485 前473 前471 前609 前608 前577 前542 前541 前528 前528 前518 错叔(姬绣) 滕侯(~嗀) 宣公(~婴齐) 昭公(~元,又名寿) 文公 成公(~原) 悼公(~宁) 顷公(~结) 隐公(~虞毋) 考公(~麇) 元公(~宏) (10) (40) (25) (35) (26) (23) (7) 任畛 任初 厉侯(~陵) 宣武侯(~房) 哀侯(~裒) 庄侯(~元) 平侯(~贯) 昭侯(~直) 襄侯(~夷) 桓侯(~辨) 康侯(~安兴) 定公(~箱) 恭侯(~尚) 景侯(~魏) 宣侯(~伯勤) 简侯(~文欢) 惠侯(~夷黄) 灵侯(~英) 文侯(~俱) 隐侯(~清) 愍侯(~洪) 薛伯 献公(任榖) 襄公(~定) 比君 惠公(~夷) (68) (3) (1) (4) 康公(姬季) 定公(~夏) 献公(~挚) 文公(~卷) 桓公 穆公 (49) (13) (10) (14) (19) (33) 成子(季友) 文子(~行父) 武子(~宿) 悼子(~纥) 平子(~意如) 桓子(~斯) 康子(~肥) 昭子(~强) (16) (76) (33) (5) (25) (13) (25) (42) 庚午 辛巳 辛酉 丁亥 壬戌 丁亥 庚戌 薛(?-前481) 癸未 庚寅 癸卯 甲辰 刘(前592-前454) 己巳 戊午 辛未 辛巳 乙未 甲寅 费(前659-前424) 壬戌 戊寅 甲午 丁卯 壬申 丁酉 庚戌 乙亥 前651 前640 前600 前574 前539 前514 前491 前578 前511 前498 前497 前592 前543 前530 前520 前506 前487 前659 前643 前567 前534 前529 前504 前491 前466 昭公 成公 景公 简公 悼公(姬过) 平公(~鰌) 桓公 (20) (1) (12) 单公 公叔 大仲 惠仲(盠父) 灵伯(虞大父) 懿仲 恭叔 襄公 顷公 靖公(单蔑) 献公 成公 穆公(~旗) 武公 平公 (20) (7) (28) (1) (4) (28) (21) 姬宪 幽公 穆公 姬廖 武公 昭公 惠公 桓公 戴公 襄公 庄公(姬奂) 简公 (18) (27) (13) (5) (6) (4) (2) (2) 姬武 代伯(~元) 姬药 姬黑肩 应伯(~桥) 简伯(~了) 渊伯(~可) 肃伯(~珐) 出伯(~过) 简伯(~甲) 毅桓伯(~参) 定安公(~乙) 姬痕河 姬名 文公(~山) (43) (1) (33) 甘(前635-?)
辛亥 辛未 辛未 癸未 单(?-?) 辛未 辛卯 戊戌 丙寅 丙寅 庚午 戊戌 己未 邵(?-前516) 甲寅 壬申 己亥 壬子 丁巳 癸亥 丁卯 辛巳 癸未 郕(前1046-前408) 癸未 丙寅 丙寅 庚子 前550 前530 前530 前518 前590 前570 前563 前535 前535 前531 前503 前482 前667 前649 前622 前609 前604 前598 前594-? 前520 前518 前578 前535 前535 前505 武公(~过) 姬鱼 纪(前1046-前523) 乙未 乙卯 乙酉 丙午 丁巳 癸酉 己卯 辛卯 戊午 壬戌 甲子 庚午 壬申 辛巳 丙申 己亥 壬申 甲寅 甲子 甲戌 庚辰 壬寅 辛亥 戊寅 甲申 辛丑 癸酉 辛卯 辛未 庚戌 丙申 戊申 辛未 壬寅 丁巳 辛酉 癸酉 文侯(姜静) 景侯(~烘) 昭侯(~寇父) 穆侯(~窔父) 烈侯(~貉子) 历侯(~华父) 灵侯 怀侯 愍侯 悼侯 成侯 康侯 殇侯 炀侯 献侯 泯侯 厘侯 成侯 襄侯 定侯 闵侯 共侯 懿侯 孝侯 夷侯 厉侯 武侯(~叔姬) 威侯(~季) 宣侯 幽侯 惠侯 庄侯 平侯 桓侯 庄侯 僖侯 隐侯 (20) (30) (21) (11) (16) (6) (12) (27) (4) (2) (6) (2) (9) (15) (3) (3) (12) (10) (10) (6) (22) (9) (27) (6) (17) (32) (18) (16) (3) (44) (12) (23) (31) (15) (4) (12) (5) 前1046 前1026 前996 前975 前964 前948 前942 前930 前903 前899 前897 前891 前899 前880 前865 前862 前859 前847 前837 前827 前821 前799 前790 前763 前757 前740 前708 前690 前674 前671 前625 前613 前590 前559 前544 前540 前528 秦[秦帝国(前221-前206)]
周赧王59年乙巳(前256),秦灭周,天下无共主。自次年(秦昭襄王52年丙午,前255)起至秦王政25年己卯(前222),史家以秦王纪年。秦王政26年庚辰 (前221)完成统一,称始皇帝。 秦嬴(嬴非子) 秦侯 公伯 秦仲 庄公(~其) 襄公(~开) 文公 宁公(~立)(宪公) 出公 (40) (10) (3) (23) (44) (12) (50) (12) (6) 甲子 甲辰 甲寅 丁巳 庚辰 甲子 丙子 丙寅 戊寅 前897 前857 前847 前844 前821 前777 前765 前715 前703
龙薛婆阿那支 龙婆伽利 龙突骑支 龙嫩突 龙焉吐拂延 龙长安 龙突骑施 龙如林 (5) (1) (后元)(2) (68) (25) (8) (21) (25) 乙巳 己酉 庚戌 辛亥 己未 丁丑 乙酉 丁未 疏勒(605-788) 乙丑 戊寅 丁亥 戊戌 戊辰 癸巳 甲子 罽宾(?-758) 戊午 己未 辛酉 己卯 乙酉 645 649 650 651 719 737 745 767 阿弥厥 裴绰 裴阿靡支 裴夷健 裴安定 裴国良 裴冷冷 (13) (9) (71) (30) (25) (31) (4) 605 618 627 698 728 753 784 馨孽 [十二世] 曷擷支 葛罗达支特勤 乌散特勤洒 拂菻罽婆 勃匐准 (61) (2) (18) (6) (13) 658 719 721 739 745 于阗[尉迟氏](446-1006)
于阗国于851年改国号为金国,938年改称大宝于阗国,983年改称金玉国。
秋仁 婆罗二世 散瞿罗摩三世 舍都罗 尉迟? 尉迟? 卑示练 尉迟渥密 伏阇信 伏阇雄 尉迟璥 尉迟眺 伏师战 伏阇达 尉迟珪 尉迟胜 尉迟曜 尉迟诘 尉迟迟耶 尉迟南塔 尉迟佤那 尉迟毗讫罗摩 尉迟僧乌波(李圣天) (25) (6) (23) (30) (30) (30) (30) (22) (23) (26) (33) (1) (11) (4) (5) (18) (27) (38) (15) (15) (29) (24) 同庆(38) 天兴(14) 天寿(4) 天尊(11) 丙戌 辛亥 丁巳 庚辰 庚戌 庚辰 庚戌 庚辰 壬寅 乙丑 辛卯 甲子 乙丑 丙子 庚辰 乙酉 甲辰 辛未 己酉 甲子 己卯 戊申 壬申 庚戌 癸亥 丁卯 446 471 477 500 530 560 590 620 642 665 691 724 725 736 740 745 764 791 829 844 859 888 912 950 963 967 尉迟苏拉(李从德) 尉迟达摩 尉迟僧迦罗摩 尉迟萨格玛依 中兴(8) (13) (7) 戊寅 丙戌 己亥 978 986 999 唐(618——907)
690年武后称帝,改国号为周,705年中宗复国号为唐。
高祖武帝(李渊) 太宗文帝(~世民) 高宗弘帝(~治) 武德(9) 贞观(23) 永徽(6) 显庆(6) 龙朔(3) 麟德(2) 乾封(3) 总章(3) 咸亨(5) 上元(3) 仪凤(4) 调露(2) 永隆(2) 开耀(2) 永淳(2) 弘道(1) 中宗昭帝(~显) 嗣圣(1) 睿宗兴帝(~旦) 文明(1) 光宅(1) 垂拱(4) 永昌(1) 载初(1)** 圣神皇帝(武曌) 天授(3) 如意(1) 长寿(3) 延载(1) 证圣(1) 天册万岁(2) 万岁登封(1) 万岁通天(2) 神功(1) 圣历(3) 久视(1) 大足(1) 长安(4) 神龙(1) 中宗昭帝(李显,又名哲) 神龙(3) 景龙(4) 殇帝(~重茂) 唐隆(1) 谯王(~重福) 中元克复(1) 睿宗兴帝(~旦) 景云(2) 太极(1) 延和(1) 玄宗明帝(~隆基) 先天(2) 开元(29) 天宝(15) 肃宗宣帝(~亨) 至德(3) 乾元(3) 上元(2) 戊寅(五) 丁亥 庚戌 丙辰 辛酉(三)* 甲子 丙寅 戊辰(三) 庚午(三) 甲戌(八) 丙子(十—) 己卯(六) 庚辰(八) 辛巳(九) 壬午(二) 癸未(十二) 甲申 甲申(二) 甲申(九) 乙酉 己丑 庚寅 庚寅(九) 壬辰(四) 壬辰(九) 甲午(五) 乙未 乙未(九) 丙申(腊) 丙申(三) 丁酉(九) 戊戌 庚子(五) 辛丑 辛丑(十) 乙巳 乙巳(二) 丁未(九) 庚戌(六) 庚戌(七) 庚戌(七) 壬子 壬子(五) 壬子(八) 癸丑(十二) 壬午 丙申(七) 戊戌(二) 庚子(闰四) 618 627 650 656 661 664 666 668 670 674 676 679 680 681 682 683 684 684 684 685 689 690 690 692 692 694 695 695 696 696 697 698 700 701 701 705 705 707 710 710 710 712 712 712 713 742 756 758 760 ——(1)*** 辛丑(九) 代宗孝武帝(~豫) 宝应(2) 壬寅(四) 广德(2) 癸卯(七) 永泰(2) 乙巳 大历(14) 丙午(十一) 德宗孝文帝(~适) 建中(4) 庚申 兴元(1) 甲子 贞元(21) 乙丑 顺宗安帝(~诵) 永贞(1) 乙酉(八) 宪宗神帝(~纯) 元和(15) 丙戌 穆宗惠帝(~恒) 永新(1) 庚子(闰一) 长庆(4) 辛丑 敬宗愍帝(~湛) 宝历(2) 乙巳 绛王(~悟) 宝历(1) 丙午(十二) 文宗献帝(~昂) 宝历(1) 丙午(十二) 大(太)和(9) 丁未(二) 开成(5) 丙辰 武宗肃帝(~炎) 会昌(6) 辛酉 宣宗献文帝(~忱) 大中(13) 丁卯 懿宗恭惠帝(~漼) 大中(2) 己卯(八) 咸通(13) 庚辰(十一) 僖宗定帝(~儇) 咸通(2) 癸巳(七) 乾符(6) 甲午(十一) 广明(2) 庚子 中和(5) 辛丑(七) 光启(4) 乙巳(三) 文德(1) 戊申(二) 昭宗景文帝(~晔) 龙纪(1) 己酉 大顺(2) 庚戌 景福(2) 壬子 乾宁(5) 甲寅 光化(4) 戊午(八) 天复(4) 辛酉(四) 天祐(1) 甲子(闰四) 景宗哀帝(~柷) 天祐(3)**** 甲子(八) * 辛酉三月丙申朔改元,一作辛酉二月乙未晦改元。 761 762 763 765 766 780 784 785 805 806 820 821 825 826 826 827 836 841 847 859 860 873 874 880 881 885 888 889 890 892 894 898 9O1 904 904 ** 始用周正,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为腊月,夏正月为一月。久视元年十月复用夏正,以正月为十一月,腊月为十二月,一月为正月。本表在这段期间内干支后面所注的改元月份都是周历,各年号的使用年数也是按照周历的计算方法。 *** 此年九月以后去年号,但称元年。 **** 哀帝即位未改元。
唐朝地方割据及农民起义年表
大燕(756-763)
雄武帝(安禄山) 哀帝(~庆绪) 应天帝(史思明) 胜武(2) 圣明(1) 载初(1) 天成(3) 应天(1) 顺天(3) 丙申 丁酉 丁酉 丁酉(十) 已亥 已亥(四) 756 757 757 757 759 759 末帝(~朝义) 显圣(2) 辛丑(三) 秦(783-784)
761 秦帝(朱泚) 应天(1) 天皇(1) 癸亥(十) 甲子 楚(784-786)
783 784 楚帝(李希烈) 武成(3) 甲子(四) 齐(784-784)
784 齐王(李讷) (1) 甲子(二) 冀(784-784)
784 冀王(朱滔) (1) 甲子(二) 魏(784-784)
784 魏王(田悦) (1) 甲子(二) 大齐(880-881)
784 宣武帝(黄巢) 秦帝(秦宗权) 王霸(2) 金统(5) 龙纪(4) 戊戌(二) 丁丑(十二) 乙巳 梁(761-761)
878 880 885 段子璋 黄龙(1) 辛丑(三) 天平(860-860)
761 裘甫 罗平(1) 庚辰 大越罗平(894-896)
860 董昌 大圣(1) 顺天(2) 甲寅 乙卯(二) 五代(907—960) 后梁(907—923)
丁卯(四) 辛未(五) 壬申(六) 癸酉 癸酉(二) 乙亥(十一) 辛巳(五) 894 895 太祖圣孝帝(朱晃,又名温、全忠) 郢王(~友珪) 末帝(~瑱) 开平(5) 乾化(2) 乾化(1) 凤历(1) 乾化(3)* 贞明(7) 龙德(3) 907 911 912 913 913 915 92l *末帝即位,废除郢王凤历年号,称为乾化三年。
后唐(923—936)
庄宗(李存勖) 明宗钦孝帝(~亶,本名嗣源) 闵帝(~从厚) 末帝(~从珂) 同光(4) 天成(5) 长兴(4) 应顺(1) 清泰(3) 癸未(四) 丙戌(四) 庚寅(二) 甲午 甲午(四) 后晋(936—947) 丙申(十一) 壬寅(六) 甲辰(七) 后汉(947—950) 丁未(二) 戊申 戊申(二) 庚戌(十一) 后周(951—960) 辛亥 甲寅(一) 甲寅(一) 己未(六) 十国 (907——979) 前蜀(907——925)
923 926 930 934 934 高祖(石敬瑭) 出帝(~重贵) 天福(7) 天福(2) 开运(4) 936 942 944 高祖肃孝帝(刘暠,本名知远) 隐帝(~承祐) 湘阴公(~赟) 天福(1) 乾祐(1) 乾祐(2) 乾祐(1) 947 948 948 950 太祖武帝(郭威) 世宗文帝(柴荣) 恭帝(~宗训) 广顺(3) 显德(1) 显德(5) 显德(1) 951 954 954 959 前蜀建国于907年,917年改称为汉,918年复称蜀。 天复(5) 武成(3) 太祖明惠帝(王建) 永平(5) 通正(1) 天汉(1) 光天(1) 后主(~衍) 乾德(6) 咸康(1) 癸亥 戊辰 辛未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乙酉 南平(荆南、北楚)(907——963) (17) 武信王(高季兴) 同光(3) 天成(3) 乾贞(1) 乾贞(1) 大和(1) 文献王(~从诲) 天成(1) 长兴(4) 应顺(1) 清泰(3) 丁卯 甲申(三) 丙戌(四) 戊子(六) 戊子(十一) 己丑 己丑(七) 庚寅(二) 甲午 甲午(四) 907 924 926 928 928 929 929 930 934 934 903 908 911 916 917 918 919 92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国历代纪年详表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