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北师大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教学设计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0-24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教学内容和学习水平的分析与确定】 表1、知识点与认知水平确定 编号 知识点 认知水平分析 (1) 探索与发现

乘法结合律 识记 理解 应用 分析综合

√ √ √ √

表2、学习水平的具体分析 知识点类 学习

水平 认知内容描述 学生行为动词

(1) 理解 理解乘法结合律 理解并能运用语言描述 应用 对一些算式简便计算 简便计算 分析

综合 综合应用乘法定律, 对一些算式简便计算 综合应用乘法定律, 对一些算式简便计算 【设计意图】

“如何有效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新知”是我校课改实验探索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中的一个子课题, 本节课把认识乘法结合律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索中。先是口算,为学习简便算作铺垫。进而揭示乘法交换律,这部分教学内容是教材试一试第2题,并非本课教学主要内容,将这部分内容提前教学,主要考虑学生从二年级起已经滲透了乘法交换律思想,只不过没有进行抽象概括,借乘法交换律的概括让学生体验用字母表示数要比直接教学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学生更容易接受。接着创设情境组织学生猜想,教师对教材主题图进行挖掘再设计,只显示主题图正面,与上面遮盖侧面,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合理性猜测来估计小正方体的总数,培养猜想、估计意识。然后出示主题图新授,通过从不同角度观察写出计算小正方体总数的不同算式,在计算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而后举例验证,计算器帮助探索,进而建立模型,归纳总结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结合律。最后应用规律,由学生独立尝试练习、集体交流对一些算式简便计算。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结合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在理解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数学探索过程,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探索、发现、理解、应用乘法结合律。 【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组织探索,引导自主学习。 【教学故事】

本课新授教学,改变原教材先学乘法结合律,再学乘法交换律的编排顺序,教师先组织学生以旧引新,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运算中学习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为学生学习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打下基础。 出示情境图1

: 师 :看过这个图后,你们想提哪些数学问题? 生1:这个长方形里有多个个正方形?(等等) 师 :哪 有多少个?你们是怎么数的?

生2:每行5个小正方形,一共有四行,5×4=20(个).

【北师大版】 16

生3:每列4个小正方形,一共有5列,4×5-20(个) 师:从这两个伙伴算法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4: 5×4=4×5 就是二年级学乘法口诀时有五四二十和四五二十是一回事. 师:你们能再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生略:学生举了很多,可想而知)

师:若老师用a和b代表这两个因数,大家能把上面的等式写出来吗? 生:写出 a×b=b×a

师:同学们: a×b=b×a这就是乘法的交换率, 生:噢!

当教学转入乘法结合律的学习时,教师利用下图创设了让学生说说大长方体中含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这时学生的估算情绪很高,因第一个情境与第二个情境图是从平面过渡到立体,学习情感很自然过渡过来。 师: 现在你能准确地算出一

共有几个小正方体吗? 你是怎样算的? 全体学生思考片刻

提出让全体同学运用已有的知识列式计算出到底大长方体含有几个小正方体。开始学生都只从正面看:“从正面看,: 每层有5×4=20个,有这样的3层,列式是: 5×4×3=60。”这时,我想:学生的观察思维表现得很贫乏,应当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所以,我就提出: 大家能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思考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这时学生的探索情绪被调动了起来,不一会,纷纷举手: 生:“老师我想从上面看,一共有3×5×4=60 生:“老师我想从侧面看,一共有: 3×4×5=60

进而教师组织学生观察这些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通过独立观察,很快的自主发现:

1:三个算式所有的因数都是3、4、5。 2: 三个算式的积都相等。

3:三个算式只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不一样。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3×4×5= 3×5×4=5×4×3

既而我引导学生既然这三个连乘的式子的积都相等, 在计算时哪个式子你认为乘起来感觉最快?为什么?

根据计算经验,所有同学一致同意喜欢5×4×3,因为4×5=20,20是整十数, 整十数乘法比较简便。

我接着引导说:”如果不改变因数的位置,又想先算4×5=20,再算20×3=60,怎么办?”由于学生已有加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的经验,同学们很快知道3×4×5= 3×(4×5) ,3×(5×4) 而后我引导学生质疑刚才我们的发现是否是一个规律呢?

怎样验证我们的想法呢?谈到验证,大多数学生显得不知所措,此时,我引导学生可以回顾乘法结合率的揭示过程,终于一位学生提议:我们可以再举一些例子看看。通过全体同学亲自举例,大家验证了乘法结合率,这时我告诉学生这个律叫做结合律。而后我要求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咱们的发现。通过语言描述,进一步理解了乘法结合率。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加上开头引导交换率基础,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虽然用字母表示数为学生初次所接触,但由于教学设计引导得当,学生归纳的非常轻松。在后面的应用规律进行练习时,全体同学均能正确、独立地完成。顺利地完成本课教学任务。 应用规律,尝试练习

【北师大版】 17

1、你能用乘法结合律使下列的计算简便吗? 38×25×4 42×125×8

应用刚才探索的乘法结合律学生独立尝试,经过学生自己的尝试与交流,概括出简便计算的一些基本方法。 2、填空 35×2×5=35×(2×___) (60×25) ×4=60×(___×4) (125×5) ×8=(___×___)×5 (3×4) ×5×6=(__×__)×(__×__) 3、利用发现的规律,计算。 25×17×4 (25×125) ×(8×4) 38×125×8×3

全体学生独立练习,再讲评。理解乘法交换率,结合律,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思考】 125×32 125×32×4 【教后反思】

本节课我根据教材编写意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进行乘法结合律的发现与探索活动。这次的数学活动基本完成了预设的学习目标。上完这一课我收获以下几点:

1、充分挖掘教材进行再设计,组织学生估计,多角度观察与多种算法,这一环节设计安排得较好,做到充分利用教材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估计意识。 2、两次的验证活动安排设计得较好,第一次借直观图形进行验证,第二次在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第一次的发现是否适合其他算式呢,引导学生扩大验证的范围,用抽象的算式举例验证,为发现、概括乘法结合律奠定基础。 3、及时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掌握探索的基本步骤。

探索数学规律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需要学生自己体验、感受。本课教学,我在学生已经概括出乘法结合律后,没有立即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练习,而是询问学生: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乘法结合律呢?对学生刚刚经历的体验与感受及时进行梳理总结。

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初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结合律比较困难,会出现表达不够严谨的现象,此时,我引导得不够巧妙,有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的意图。另外,在归纳总结探索步骤时,学生归纳得较为迟钝,是否前面的探索经历对学生而言不够深刻。

【北师大版】 18

第八课时:乘法分配律

教学内容

探索乘法分配律,应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课文第45页的内容,及第46页的“试一试”、“练一练”等) 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指导学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 难点: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关键:指导观察分析算式的特征。 教学目标

1、 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中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 2、 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3、 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或挂图(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谈话

教师:同学们,通过探索活动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些数学规律,并应用如乘

法结合律等解决问题。这一节课,我们再一起去探索,看看我们又会发现什么规律? 板书:探索与发现(三)

今天,又有什么发现呢?让我们一起走上探索之路。 二、 探索交流、发现规律

1、 呈现课文插图(实物投影或挂图)

教师: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你怎么算?

2、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说一

说是怎么想的。 3、 反馈交流情况。

由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有选择地板书)。 学生A: 6×9+4×9

=54+36 =90(块)

学生B:(6+4)×9

=10×9 =90(块)

要求学生结合插图说明算式的意义。

4、 指导学生结合观察算式的特点。

【北师大版】 19

5、 举例验证。

让学生根据算式特征,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 如:(40+4)×25和40×25+4×25

42×64+42×36和42×(64+36) 讨论交流:

(1) 交流学生的举例是否符合要求: (2) 交流不同算式的共同特点; (3) 还有什么发现?(简便计算) 6、 字母表示。

教师: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你的发现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教师板书。 (a+b)×c=a×c+b×c 7、 提示课题。

教师在未完成的板书中添上:乘法分配律。

三、 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课文第46页的“试一试”。 1、(80+4)×25 (1) 呈现题目。

(2) 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能否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简便。 (3) 鼓励学生独自计算。 2、34×72+34×28 (1) 呈现题目。

(2) 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 (3) 简便计算过程,并得出结果。 四、 巩固练习

1、 课文第46页的“练一练”。

第1题,简单的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第2题,注意指导一些算式的计算方法。

99×11:可以看成(100-1)×11=1100-11

或看成99×(10+1)=990+99

38×29+38应该把算式看作:38×29+38×1

第3题,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在计算中可以应用乘法的分配律

使计算简便。

第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瓶?”

可以直接扳书让学生进行练习,然后进行交流。

第二个问题“付1500元够吗?”

【北师大版】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北师大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教学设计在线全文阅读。

北师大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3034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