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中化学必修一重点难点习题集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0-24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Al3++3SO42-+6OH-+3Ba2+=2Al(OH)3↓+3BaSO4↓

NH4++Al3++2SO42-+2Ba2++4OH-=2BaSO4↓+NH3·H2O+Al(OH)3↓ 150,250)

4、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两份,每份50mL。向其中分别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随后各取溶液10mL,并分别加水稀释到100mL。分别向稀溶液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的盐酸,产生CO2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与所加入的盐酸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下图(a)(b)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a)情况下,溶质为(写化学式) ,其物质的量之比是 ,标准状况下CO2

气体的体积为 。

(2)在(b)情况下,溶质为(写化学式) ,其物质的量之比是 ,标准状况下CO2

气体的体积为 。

(NaOH Na2CO3 1:1 0.056L NaHCO3 Na2CO3 1:1 0.112L)

(填空题)

1、现有甲乙两瓶无色溶液,己知它们可能是AlCl3溶液和NaOH溶液。现做以下实验。 ①取440mL甲溶液与120mL乙溶液反应,生成1.56g沉淀 ②取120mL甲溶液与440mL乙溶液反应,生成1.56g沉淀 ③取120mL甲溶液与400mL乙溶液反应,生成3.12g沉淀

(1)甲溶液为 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乙溶液为 溶液, 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2)写出反应的有关离子方程式 。 (AlCl3 0.5 NaOH 0.5 ) 2、把Na2CO3·10H2O和NaHCO3的混合物4.54g溶于水,得100mL溶液,其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溶液中共含Na+的物质的量为 mol。如果将等质量的该混合物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变时,所得固体的化学式为 。其中含Na+的物质的量共有 mol。 (0.04 Na2CO3 0.04)

3、锌酸(H2ZnO2)盐不同于铝酸(H3AlO3)盐,锌酸盐能稳定存在,如锌酸钠:Na2ZnO2,铝酸盐则不

稳定,极易转化为偏铝酸盐,如铝酸对应的钠盐是偏铝酸钠(NaAlO2),而非铝酸钠(Na3AlO3)。 (1)ZnO类似于Al2O3,也是两性氧化物,试完成:

Al2O3与NaOH(aq)的反应: ; ZnO与NaOH(aq)的反应: 。 (2)Zn(OH)2类似于Al(OH)3,也是两性氢氧化物,试完成:

Al(OH)3与NaOH(aq)的反应: ; Zn(OH)2与NaOH(aq)的反应: 。

4、有一透明溶液,可能含有较大量的NH4+、Mg2+、Fe3+、Al3+、Cu2+、Na+、H+、SO42-、CO32-

- 6 -

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此溶液做下列实验:

①取少量溶液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取少量溶液加入过氧化钠粉末,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并逸出无色无味的气体,加入过氧化 钠的物质的量与析出沉淀的物质的量如图所示,推断: (1)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 (2)溶液中肯定不含有的离子是 。 (3)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

(H+、Al3+、Mg2+、SO42-) (NH4+、Fe3+、Cu2+、CO32-) (Na+)

5、将铁粉、铜粉、氯化铁溶液和氯化铜溶液混合于某容器中充分反应(假定容器不参与反应)。试

判断下列情况下,溶液中存在的金属离子和金属单质

(1)若铁粉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 ;(Fe 3+、Cu2+)

(2)若氯化铜和铜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 ;(Fe、Fe3+ )

(3)若氯化铁和氯化铜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 ;一定有 ;(Fe、Cu ,Fe2+) (4)若氯化铁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 。(Fe、Cu) 6、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在试管中 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气球膨胀且溶液变为红色,冷却 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 溶液;加热时溶液由 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 。

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 溶液;加热时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 。 (溶有SO2的品红溶液 溶有NH3的酚酞)

7、将一充满NO的试管倒扣于水槽中,然后向试管中通入一定量的O2,试管中恰好充满水时,则通入的O2与原NO气体的体积比为 。若假设生成的溶质不向外扩散,且为标准状况,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应为 。 (3:4 1/22.4mol/L)

8、用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慢慢滴入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保存饱和氯水的方法是 。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

① ; ② 。 (3)简述怎样用实验证明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①或者②?

(在阴凉处置于棕色试剂瓶中密封保存。氯水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溶液碱性减弱;过量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使溶液变成无色;向无色溶液中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不再出现红色,应为原因②,若再出现红色,则为原因①。) 9、某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氯水,为了除去废水中的游离氯, 而且使废水变为中性,有人提出如图所示方案。在废水排 出管的A、B处分别注入一定流量的废烧碱溶液和足量亚硫

- 7 -

酸钠溶液。试写出:

(1)A、B处应加入的物质的化学式分别为: 、 。 (2)A、B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 。 (Na2SO3 NaOH)

(推断题)

1、A为两种金属组成的合金,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变化:

试填写以下空白:

(1)合金A由 和 组成 (2)写出下列变化的离子方程式

C→E 。 D→F 。 答案:Al 和Fe

2、下列物质之间能够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化学反应。合金由两种金属组成,取C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则火焰呈黄色。在反应中产生的水均未在图中标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M ,H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情况 G→H 。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B+C 。 D→K 。 答案:Na、Al2O3、Fe(OH)3

3、室温下,单质A、B、C分别为固体、黄绿色气体、无色气体,在合适反应条件下,它们可以按

下图所示进行反应,又知E溶液是无色的。

- 8 -

请回答:

(1)A是 ,B是 ,C是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Fe Cl2 H2

4、下图A、B、C、D、E、F六种物质中除D为单质外其余均是常见的化合物,E和F的水溶液均呈碱性,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D的化学式A ,B ,D 。

(2)E和F可相互转化,图中己标明F向E转化的关系,请写出E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H2O CO2 Na2O2

5、下图中每一方格表示的有关的一种反应物和生成物。己知B是一种单质,其余物质都是含有B

元素的化合物;C是一种钠盐;E是C对应的酸;B和D的晶体都是高熔点、坚硬的固体,且D为B的氧化物(其它不含B元素的反应物及各步添加的必要试剂和反应条件均己略去)。

(1)写出A、D、E的化学式:A ;D ;E 。

(2)在工业上,用碳在高温下还原D的方法可制得含少量杂质的B,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A和B的互变在工业上的实际意义是 。 (3)写出D→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答案:SiCl4 SiO2 H2SiO3 粗硅提纯

6、从物质A(某正盐)的水溶液出发有下图所示的一系列变化。

- 9 -

写出A、B、C、D、E、F的化学式:

A ,B ,C ,D ,E ,F 。 答案:(NH4)2SO3、(NH4)2SO4、SO2、NH3、K2SO3、K2SO4

7、下图所示的每一个方格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其中A、C为无色气体。请填写下列空

白。

(1)物质X是 ,C是 ,F是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是 。 答案:X为 (NH4)2CO3 或NH4HCO3

8、A、B是两种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填空。

(1)写出A~F各物质的化学式:A ,B ,C ,D ,E ,F 。 (2)写出A、B跟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答案:Cl2 SO2 H2SO4 HCl BaSO3 BaSO4 AgCl 9、下面框图中各单质和化合物间有以下转化关系,且组成各单质和化合物的元素为核电荷数是1~18的元素。请根据框图关系判断。

(1)单质A是 ,单质B一定是 (填“金属”或“非金属”) (2)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甲 ,乙 ,丙 ,丁 。

- 10 -

高一化学必修1重点难点习题集

(选择题)

1、 用密度为1.32g/mL的硫酸逐滴滴入到BaCl2溶液中,直到恰好沉淀完全为止。己知所生成的溶

液的质量等于原BaCl2溶液的质量,则H2SO4溶液的浓度为( ) A.21.9% B.42.1% C.13.5mol/L D.5.67mol/L

2、将4.34gNa、Na2O、Na2O2的混合物与足量的水反应,在标准状况下得到672mL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通过放电,恰好完全反应,则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1:1 B. 1:1:2 C.1:2:1 D.4:3:2

3、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内分别放入0.1mol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然后各加入100mL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则甲、乙、丙、丁的质量分数大小为( )

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 C.甲=丁<乙=丙 D.丁<甲<乙<丙 4、现有100mL3mol/L的NaOH溶液和100mL1mol/L的AlCl3溶液。①将NaOH溶液分多次加到AlCl3

溶液中;②将AlCl3溶液分多次加到NaOH溶液中。比较两次操作的现象和沉淀质量是( ) A.现象相同,沉淀质量不等 B.现象相同,沉淀质量也相等 C.现象不同,沉淀质量相等 D.现象不同,沉淀质量不等

5、向一定量的Fe、FeO、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浓度为1.00mol/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有气体放出,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后无血红色出现。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此混合物,能得到铁的质量是( )

A.11.2g B.5.6g C.2.8g D.1.4g

6、向50gFeCl3溶液中投入一定量的钠,待反应完毕后,过滤,得到仍有黄色的溶液45.9g,则投入钠的质量为( )

A.4.6g B.4.1g C.6.9g D.9.2g

7、FeCl3、CuCl2混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加入KSCN的溶液一定不变红色 B.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C.溶液中一定含Cu2+ D.剩余固体中一定有铜

8、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CO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2.1g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Na2O2的固体中,固体增加的质量是( ) A.2.1g B.3.6g C.7.2g D.无法确定

9、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300mL1mol/L盐酸和氢氧化钠,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

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甲:乙=1:2,则加入铝粉质量为( ) A.5.4g B.3.6g C.2.7g D.1.8g

10、有铝、氧化铜、氧化铁组成的混合物共10g,放入500mL某浓度的盐酸溶液中,混合物完全溶

解,当再加入250mL2.00mol/L的NaOH溶液时,得到沉淀最多。上述盐酸溶液的浓度为( ) A.0.500mol/L B.1.00mol/L C.2.00mol/L D.3.00mol/L

11、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烧碱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室温,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Na+浓度增大,有O2放出 B.溶液中OH-浓度不变,有H2放出

C.溶液中Na+数目减少,有O2放出 D.溶液中OH-浓度增大,有O2放出

12、己知Ba(AlO2)2能溶于水。右图表示的是向Al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时,生成沉

淀的物质的量y与加入Ba(OH)2的物质的量x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1 -

A.a~b时沉淀的物质的量:Al(OH)3比BaSO4多。 B.c~d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AlO2-比Ba2+多。 C.a~d时沉淀的物质的量:BaSO4可能小于Al(OH)3。 D.d~e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Ba2+可能等于OH-。 13、下列有关气体体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大小决定 B.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 C.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也不同 D.气体摩尔体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14、同温同压下,xg甲气体和yg乙气体占有相同的体积,则x:y的值可以表示( ) A.甲与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B.等质量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之比 C.同温同压下甲与乙的密度之比

D.同温同体积下,等质量的甲与乙的压强之比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2SO3与BaCl2溶液作用,有白色沉淀生成,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消失 B.将SO2气体通入Ba(OH)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C.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D.将SO2气体通入用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己知NH3易溶于水与水反应,同温同压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2种气体,它们是①NO和NO2,②NO2和O2,③NH3和N2。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的气体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V1>V2>V3 B.V1>V3 >V2 C.V2>V3 >V1 D. V3>V1>V2 17、下列条件下,两瓶气体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A.同质量不同密度的N2和CO B.同温度同体积的H2和N2 C.同体积同密度的C2H4和C3H6 D.同压强同体积的N2O和CO2

18、己知18.4mol/L的浓硫酸(ρ=1.84g/mL)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将此浓硫酸缓慢加入水中,下

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若水的体积与浓硫酸的体积比为3:1,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6mol/L B.若水的体积与浓硫酸的体积比为3:1,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5%

C.若水的质量与浓硫酸的质量比为3:1,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6mol/L D若水的质量与浓硫酸的质量比为3:1,稀释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4.5%

19、体积为VmL,密度为dg/mL的溶液,含有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溶质mg,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cmol/L,质量分数为w%,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 A.c=(w×1000×d)/M B.m=V×d×(w/100) C.w%=(c×M)/(1000×d)% D.c=(1000×m)/(V×M) 20、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1摩尔任何物质都约含6.02×1023个原子 B.0.012kg12C约含6.02×1023个碳原子 C.0.5molH2O含有1mol氢和1mol氧

D.物质的量单位是摩尔,用符号mol表示

21、同温同压下,某容器充满O2重116g,充满CO2重122g,现充满某气体重114g,则该气体的相

对分子质量为( )

A.28 B.60 C.32 D.44

22、某实验小组只领取下列仪器和用品:铁架台、铁圈、铁夹、三脚架、石棉网、烧杯、分液漏斗、

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圆底烧瓶、火柴,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的是( )

- 2 -

A.蒸发 B.萃取 D.过滤 D蒸馏 23、下列事实或性质与胶体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肥皂水遇硬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B.水田使用NH4NO3肥效较差

C.氢氧化铁溶胶滴入少量H2SO4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D.白色胶体氢氧化铝可用于吸咐色素

24、己知硫酸铅难溶于水,也难溶于硝酸,却可溶于醋酸铵溶液中,形成无色的溶液,其化学方程式是:PbSO4+2NH4Ac=Pb(Ac)2+(NH4)2SO4,当醋酸铅溶液中通入H2S时,有黑色沉淀PbS和弱电解质HAc生成。表示这个反应的有关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Pb(Ac)2+H2S=PbS↓+2HAc B.Pb2++H2S=PbS↓+2H+

C.Pb2++2Ac-+H2S=PbS↓+2HAc D.Pb2++2Ac-+2H++S2-=PbS↓+2HAc 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B.溶于水后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都是酸 C.硫酸钡难溶于水,但硫酸钡是电解质

D.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导电,故二氧化碳属于电解质

26、己知氧化还原反应:2Cu(IO3)2+24KI+12H2SO4=2CuI↓+13I2+12K2SO4+12H2O 其中1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 )

A.10mol B.11mol C.12mol D.13mol

27、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5NH4NO3=2HNO3+4N2↑+9H2O,在反应中被氧化

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是( )

A.5:3 B.5:4 C.1:1 D.3:5

28、己知:NH4++OH-=NH3↑+H2O,将Na2O2逐渐加入含Al3+、NH4+、Mg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Na2O2的物质的量与产生沉淀、气体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原溶液中含Al3+、NH4+、Mg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

A.3mol、8mol、3mol B. 3mol、8mol、2mol C.2mol、4mol、3mol D. 3mol、4mol、2mol

29、38.4g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完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L(标准状况),反应消耗HNO3

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

A.1.0mol B.1.6mol C.2.2mol D.2.4mol 30、己知NH3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四氯化碳。下列装置不适宜做NH3尾气吸收的是( )

31、从某些反应看,NH3和H2O、NH4+和H3O+、NH2-和OH-、N3-和O2-两两类似。据此判断下列反

应正确的是( )

- 3 -

①CaO+2NH4Cl=CaCl2+2NH3↑+H2O ②2Na+2NH3=2NaNH2+H2↑ ③3Mg(NH2)2=Mg3N2+4NH3↑ ④NH4Cl+NaNH2=NaCl+2NH3↑

A.只有③ B.只有① C. ①和② D.都正确

1 2 BD D

3 4 B C 1

16 17 19

5 C 6 C 7 C 8 A 9 A 10 11 12 13 14 15 B C BD B AC C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B AC

8

D BD

AC A

CD A

- 4 -

A

C

B

A

C

C

C

D

(图象题)

1、将一定质量的Mg-Al合金投入到1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HCl中,合金全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滴加5mol/LNaOH溶液至过量,生成沉淀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下图所示。

求:(1)原合金中Mg、Al质量各多少克?

(2)HCl的物质的量浓度。(4.8g ,2.7g, 8mol/L)

2、向含0.02molAl3+的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的Ba(OH)2溶液时,产生沉淀的质量y(g) 与Ba(OH)2溶液的体积x(mL)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求图中:V1= ;V2= ;m1= ;m2= 。 (300mL ,400mL ,8.55g, 9.32g)

3、向100mL1mol/L硫酸铝铵[NH4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的Ba(OH)2溶液。

(1)直到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达最大值,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依次是:

。 (2)随着Ba(OH)2溶液加入,沉淀总的物质的量(y轴)与Ba(OH)2溶液的体积(x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A、C两点对应的Ba(OH)2溶液体积为:A mL;C mL

- 5 -

答案:硅 非金属 SiO2 Na2SiO3 H2O H2SiO3

10、A、B、C、D、E代表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A为地壳中含量仅

次于氧的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其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相似。

(1)A的化学式为 ,最高化合价为 。

(2)B和碳反应生成A和E的化学方程式为 。 (3)C的化学式为 ,D的化学式为 。 答案:A为Si B为SiO2 C为CaSiO3 D为Na2SiO3

(实验题)

1、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在“探究卤素单质的氧化性”的系列实验中发现: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

中,加入1-2滴溴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 (1)提出问题:Fe3+、Br2谁的氧化性强?

(2)猜想:①甲同学认为氧化性:Fe3+>Br2,故上述实验现象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 所致。

②乙同学认为氧化性:Br2> Fe3+,故上述实验现象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 所致。

(3)设计实验并验证

丙同学为验证乙同学的观点,选用下列某些试剂设计出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证明了乙同学的观点确实是正确的。

供选用的试剂:a.酚酞试液 b.CCl4 c.无水酒精 d.KSCN溶液 请你在下表中写出选用的试剂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试剂填序号) 方案1 方案2 选用试剂 实验现象 (4)结论

氧化性:Br2> Fe3+。故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溶液呈黄色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实验后的思考

①根据上述实验推测,若在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首先被氧化的离子是 。 ②在100mLFeBr2溶液中通入2.24LCl2(标准状况下),溶液中有1/2的Br-被氧化成单质Br2,则原FeBr2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答案:Br2、Fe3+ 方案1 方案2 选用试剂 b d 实验现象 CCl4呈无色 溶液变红色 2Fe2++Br2=2Fe3++2Br- Fe2+ 1mol/L

2、己知H2的爆炸极限是4.0%~74%(体积分数)。某H2中含有0.8%的O2,甲学生用它还原CuO,

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 11 -

(1)实验开始,应将酒精灯放在a管的 (填“左端”“中端”或“右端”)。然后,使酒精灯缓缓向另一端移动,以保证CuO完全被还原。

(2) a管右端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 a管中石棉绒的作用是 。 a管中Cu网的作用是 。

答案:左端 防止生成的水蒸气冷凝回流炸裂玻璃管 使CuO与H2充分接触 防止回火 引发爆炸(点拨:反应后的气体中的O2体积分数增大,为防止还原的Cu被氧化,还原时宜从左向右进行。b管中H2的体积分数有可能达到爆炸极限,铜网可使多余的热量迅速散失,防止回火爆炸。)

3、下图是实验室制取SO2并验证SO2某些性质的装置图。试回答:

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中的实验现象为 ,此实验说明SO2是 氧化物。 ③的品红溶液 ,证明SO2有 。

④中的实验现象为 ,此实验说明SO2有 性。 ⑤中的实验现象为 ,此实验说明SO2有 性。 ⑥的作用是 ,反应方程式是 。 答案:Na2SO3+H2SO4=Na2SO4+H2O+SO2↑

试液变为红色 酸性 褪色 漂白性 产生淡黄色沉淀 氧化 褪色 还原 吸收尾气 SO2+2NaOH=Na2SO3+H2O

4、氨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测定氨分子的组成(图中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在A的锥形瓶中放入氢氧化钠固体的目的是 。 (3)在干燥管B里不能选用的干燥剂是(填序号) 。

①碱石灰 ②生石灰 ③五氧化二磷 ④氢氧化钠

(4)在C的玻璃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5)E装置中盛有浓硫酸的目的是 。 (6)待实验完毕后,若实验测得N2的体积(折算标准状况下)为aL,则被还原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为 mol;若测得干燥管D增重bg,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 。(用含a、b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7)上述实验中,如果省去B装置,测定氨分子组成的氮、氢原子个数的比值将会 (填“增大”“减小”或“无影响”)

答案:NaOH的强碱性及溶解产生的热有利于氨气的逸出

③ 黑色粉末变为光亮的红色固体

- 12 -

将反应剩余的氨吸收 3a/22.4 9a/11.2b减小

D装置吸收的水中包含了从A中带出的水分

5、实验室用稀硝酸与铜反应制备NO气体,如果采用如下图Ⅰ装置(瓶内加入稀硝酸和铜片,必要时可加热),实验效果不十分理想,因为观察到的现象不能有力证明反应产物是NO。有人设计了图Ⅱ装置(橡皮塞下端连有铜丝圈),用来做该实验可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1)用Ⅰ装置做实验时,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中的颜色为 色;实验过程中由于 ,不易观察到 生成,从而不能有力证明反应产物是NO。 (2)用Ⅱ装置做实验时,将有关操作补充完全:

①将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从U形管的B侧管口注入稀硝酸,一直注到 为止。 ②关闭活塞,用酒精灯在U形管的A侧加热,当 时,立即撤去酒精灯。 (3)完成下列问题:

①反应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自动停止?答: 。 可在何处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答: 。 ②如果将分液漏斗的活塞慢慢打开,可立即观察到哪些明显现象?答: 。 答案:无色 烧瓶中有空气可以将产生的NO氧化成NO2,NO2又可以与水反应生成NO

无色的NO 液面与胶塞接触或A侧管中恰好充满液体 铜丝上有气泡产生

①当反应产生的NO气体将稀硝酸排入U形管B侧管,使铜丝与稀硝酸脱离时,反应立即停止 在U形管A侧管内可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 ②U形管B侧管内的稀硝酸又回到A侧管中,分液漏斗中有红棕色气体。

6、为验证“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某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图中B管的容积是A管的2倍,活塞K1、K2、K3、K4、K5均关闭(固定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略);HCl和NH3均不溶于石蜡油,也不与之反应。 (1)在A管中充满与大气压强相等的干燥HCl气体,

操作是 。 控制活塞K4、K5,调节C,使B管充满与A管同压的干燥NH3。 (2)缓缓开启K3,A管中的现象是 。 要达到实验目的,当反应完成并恢复到室温时,B管中预期的现象 是 ; 若观察不到预期现象,主要原因是 。 答案:打开K1、K2,关闭K3,沿K1向A中充入HCl气体,

有白烟生成 B中充满石蜡油 装置气密性不好。

7、如下图所示是一个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原料进行待定反应的装置,其中各试剂瓶装的试剂为:B-氢硫酸、C-碘化钾淀粉溶液、D-水、F-紫色石蕊试液。

- 13 -

(1)A是氯气发生装置,其化学方程式可以是 。 (2)Ⅰ中b瓶内宜加入的液体一般是 。怎样检验这一部分装置的气 密性? 。 (3)用图示的Ⅱ或Ⅲ代替Ⅰ是否可行? ;简要说明理由: 。

(4)实验开始时,先点燃A处酒精灯,打开分液漏斗旋塞滴下酸液,并打开Ⅰ处活塞,让氯气充满整个装置,再点燃E处酒精灯。回答下列问题:

①怎样证明氯气己充满整个装置? 。 ②下列装置中的现象是:B ;C 。 (5)E装置的硬质玻璃管内盛有炭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氯化氢,写出 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在F处,紫色石蕊试液的颜色由紫色变为红色,再变为无色,原因是 。 (7)若将F处烧杯中的溶液改为澄清石灰水,反应过程中的现象是 (选填标号)。 A有白色沉淀 B无现象 C先生成白色沉淀而后消失

(8)E处反应完毕后关闭分液漏斗旋塞,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氯气产生,此时应怎样操作 ;装置Ⅰ的现象是 ;装置Ⅰ的作用是 。

答案:(1)略(2)饱和食盐水 关闭分液漏斗旋塞和Ⅰ处活塞,从c中向容器内加水,当c的下端浸入液面下且c中液面高于b瓶内液面,静置观察,若液面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

(3)Ⅱ可以Ⅲ不可以 Ⅱ与Ⅰ原理相同,而Ⅲ内c瓶口密封,体积不变,增大压强会有危险。(4)当整个装置充满黄绿色气体时 有浅黄色沉淀 溶液变蓝(5)略(6)略(7)B (8)关闭Ⅰ处活 塞b瓶中液面下降,c中液面上升储存多余的氯气。

(计算题)

1、取一定量的Na2CO3、NaHCO3和Na2SO4的混合物与250mL1.00mol/L盐酸反应,生成2.016LCO2(标准状况)。然后加入500mL0.100mol/LBa(OH)2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2.33g,溶液中过量的碱

用10.0mL1.00mL/L盐酸恰好完全中和。计算混合物中各物质的质量。

答案:1.42g 7.42g 1.68g

2、 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烧杯分别盛有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过量),调节天平达到平衡。 10g镁和10g铝分别放入两烧杯中,反应完毕后,哪一端还要放入多少克同种金属,反应后 天平才能平衡?

答案:0.313g

3、 将足量铁投入到200mLH2SO4与Cu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产生H21.12L,铁块质 量减轻1.2g,求原溶液中c(H2SO4)及c(CuSO4)(假设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

- 14 -

答案:0.25mol/L 1mol/L

4、使一定质量的Zn与100mL18.5mol/L浓硫酸充分反应,Zn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A33.6L。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L,测得溶液c(H+)=0.1mol/L。求气体A中各组分的体积比。

答案:SO2 H2 1:4

5、在100mLNaOH溶液中加入NH4NO3和(NH4)2SO4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充分反应,下图表示加入混合物的质量与产生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试计算: (1)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当NaOH溶液的体积为140mL,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为51.6g时,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体积

为多少升?(标准状况)

(3)当NaOH溶液的体积为180mL,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仍为51.6g时,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体

积为多少升?(标准状况)

答案:5.00mol/L 15.68L 16.8L

- 15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高中化学必修一重点难点习题集在线全文阅读。

高中化学必修一重点难点习题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3033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