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教学设计
学校 姓名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将继续研究各种类型的土壤是如何影响植物生长的,首先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然后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状况,让学生们在实验中了解土壤的保水能力,最后观察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土壤里的生长状况,让学生们从中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分别适合栽种什么植物。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
2.能正确的使用实验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出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
3.能通过对比实验总结出某种植物适合生长在哪种类型的土壤中。 4.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原因进行解释。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主动地参与小组的研究活动。
2.能坚持长期进行实验、观察及实事求是地记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研究结果说出什么是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2.能分别举出2种分别适合在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中生长的植物。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
能通过多种调查方式说出当地的土壤适合栽种哪些植物,并能分析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状况。
难点:观察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土壤里的生长情况。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种土壤的图片及实物。 课时建议: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请大家翻开书P5,看书上最上面的一段,哪位同学来读一下?
学生朗读。
教师:把花生种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产量不同,大家想一想,花生适合种在什么样的土壤里沙地里?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教师讲述花生为什么都种在沙地里。
花生是根部有根瘤菌共生的一年生豆科植物,由于其种子富含蛋白质和又分,营养丰富,因此被广泛种植。
花生都重在沙地里,因为花生属于豆科植物。豆科植物是一个是相当大相当特殊的家族。大部分在根部都会有一个小小的瘤,我们称之为“根瘤”。
所谓的“根瘤菌”和根部共生。因为沙质土壤通气良好,根瘤菌的活动就特别旺盛,可以固定土壤中大量氮气,使花生能获得更多的养分,长得更好。
另外一个原因是花生的特殊习性所造成的。花生的果实是长在地下的,可是花生的花还是和其他植物一样开在地面上。当花儿凋谢之后,脂肪里的胚珠已经受了惊,子房下部就会迅速生长伸长,并接触地面,钻进沙土中,好让果实在地下发育完成。如果花生不中在沙地里,不但根瘤菌不活跃,子房不断钻入土壤中,花生的果实就结得不好了。
教师:看来土壤对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
(二)新课教学
活动1: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 1.认识三种土壤 (1)观察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三种土壤的图片。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三张图片,说说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教师出示三堆土。
教师:为了大家观察的更清楚些,老师按照这三幅图片准备了土壤,请每个小组派代表来取土,然后仔细观察。
学生上讲台前取土。
教师:谁来说说你打算怎样观察?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应用感官从颗粒大小、颜色和粘性等方面来认识。 教师:看来大家的观察方法还真多,下面就用你们自己想到的方法或老师提示的方法开始观察土壤,记着要做好记录呦。 学生活动,亲自体验三种土壤特性的不同。
(2)交流汇报
学生相互交流实验结果。(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共同找出三种土壤的区别。)
教师适当点评。
(3)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教师对三种土壤的性质进行陈述。
①沙土。结构松散,通气透水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容易干燥。因此,用沙土作为盆栽基质时,应多施有机肥料,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沙土性质。
②粘土。质地细密,通气性差,容易积水、板结。用这种土壤作盆栽基质,不利于根系生长,必须要掺入适量的腐殖土、沙土或腐熟煤灰,经改良后才能利用。
③壤土。壤土是介于沙土和粘土之间的土壤,具有较理想的团粒结构,通气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土温和肥效发挥稳定,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盆栽基质。可在菜园地、瓜地里选取。
2.设计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不同。
(1)提问设疑
教师:下雨天,刚开始雨水并不能成小水流。那么它们到哪里去了?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
(2)讨论
教师:你认为这三种土壤的渗水性会一样吗?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吗? 学生思考,教师适当提示。
(3)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4)制定实验方案,写出实验计划。 板书设计:
第二课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活动1: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 1.认识三种土壤
①沙土。结构松散,通气透水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容易干燥。因此,用沙土作为盆栽基质时,应多施有机肥料,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沙土性质。
②粘土。质地细密,通气性差,容易积水、板结。用这种土壤作盆栽基质,不利于根系生长,必须要掺入适量的腐殖土、沙土或腐熟煤灰,经改良后才能利用。
③壤土。壤土是介于沙土和粘土之间的土壤,具有较理想的团粒结构,通气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土温和肥效发挥稳定,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盆栽基质。可在菜园地、瓜地里选取。
2.设计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不同。 实验方案: ①实验方法 ②实验步骤 ③现象与结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导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不同类型的土壤,谁来告诉老师土壤都有哪些类型呀?
学生回答。(沙土、黏土、壤土)
教师:那谁来告诉老师三类土壤的性质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渗水性不同)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土壤的性质。 (二)新课教学 活动2:渗水比赛 1.实验
教师:为了知道这三类土壤的渗水性有什么不同,我们上节课设计了实验方案,首先看老师来做个实验。
演示实验:取3个去了底的塑料瓶,将细纱布包在瓶口上,用线扎牢,在3个瓶内分别装进同样多的砂质土、粘质土、壤土;把3个瓶子放在支架上,取3个同样大的玻璃杯,分别放在3个瓶子的口的下面;在3个瓶内同时倒进同样多的水。
教师:大家看清楚老师怎么做的了吗?请大家按照实验方案亲自体验土壤的渗水性,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书上P6表中。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教师:大家仔细观察,看哪种土渗水快? 学生观察。
教师:3个瓶内的土停止渗水后,比一比,哪种土下面的杯内水多? 学生回答。
教师:看一看,哪种土中剩下的(保存的)水多? 学生回答。 2.讨论:
以上实验说明三类土壤的性质有什么不同? 土壤的渗水性与保水性有什么关系? 3.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对比实验可以知道,砂质土渗水快,保水性差;粘质土渗水慢,保水性好;壤土的渗水性与保水性居中。
土壤的渗水性与保水性是相联系的,渗水快的保水性差;渗水慢的保水性好。 土壤的渗水性与保水性也是由土壤的颗粒大小决定的。土壤颗粒大的,渗水快,保水性差;土壤颗粒小的,相反。
(三)巩固练习
根据记录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 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 A( )B( )C( )
由土壤的渗水能力我们可以推测出,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 A( )B( )C( ) 1.教师简单概述本课教学内容。 2.提问:
(1)土壤分为几类?这是根据什么分类的? (2)三类土壤的性质有什么不同?
一般情况下,沙质土大颗粒较多,土壤通气性较好,透气性强,利于作物根系发育,土壤养分释放容易而保持能力差,土壤的保税和供水能力也较差,土壤容易发生干旱。而黏质土壤能相反,细粒物质较多,土壤通气和透水性较差,供水性好,作物根系不易伸展,土壤养分能力强而释放缓慢。壤土颗粒粗细适中,孔隙颗粒比例协调,土壤通气和透水性较好,保水保肥性较强,适宜作物生长,肥力较高。
不同的植物适合生长在不同的土壤环境下,比如:花生、西瓜等适合生长在沙质土中,一些植物则适合生长在黏质土壤,而绝大多数植物适合生长在壤土里。
(3)土壤的渗水快慢、保水性好坏、是由什么决定的?(或问这些性质与土壤的什么成分有关系?) (四)布置作业
观察、实验:当地的土壤是哪类土壤?
板书设计:
第二课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活动2:渗水比赛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砂质土渗水快,保水性差;粘质土渗水慢,保水性好;壤土的渗水性与保水性居中。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回忆上节课内容
提问:三种土壤的渗水性和保水性? 2.让同学们拿出第一课培养的豆苗。 (二)新课教学
◆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 1.确定方案
教师:如果我们将豆苗分别种在沙质土、黏质土或壤土里,在保持其他条件完全一样的情况下,豆苗的生长状况一样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那你的理由是什么呢?小组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这些都是大家的猜测,那究竟豆苗在哪种土壤里长得更好呢,还要通过亲自种植并观察来验证。
教师明确任务:观察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更好? 小组讨论,确定实施方案。
教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实验方案?
学生回答。(从上一课培育的豆苗中选出生长情况相似的6株,分别在等量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里各种2株,观察豆苗的生长情况)
教师对各个小组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的评点,不提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注意:
①除了土壤不同,应尽量保持其他条件(如光照时间、环境温度、浇水量等)一致。
②把豆苗的根部埋在土里,深浅要一样,不要太深。 ③保持土壤湿润,浇水要适量,不要过多。 学生活动,取土种豆苗。
教师:大家种好豆苗后,请商讨后期的护理及观察记录等工作,将观察记录记在P7表格中。
2.分析数据,解释豆苗适合生长的土壤
2星期后,学生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提问:
①结合土壤性质,试着解释豆苗在三种土壤中生长的情况。 ②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3.调查适合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植物 独立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4.课外作业:
调查当地的土壤适合生长哪种粮食作物、蔬菜及花卉。 板书设计:
第二课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
确定方案:从上一课培育的豆苗中选出生长情况相似的6株,分别在等量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里各种2株,观察豆苗的生长情况
注意:
①除了土壤不同,应尽量保持其他条件(如光照时间、环境温度、浇水量等)一致。
②把豆苗的根部埋在土里,深浅要一样,不要太深。 ③保持土壤湿润,浇水要适量,不要过多。 结果:
沙质土中的豆苗 黏质土中的豆苗 壤土中的豆苗 初始状态 第一周 第二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教学设计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