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材 明确意识 抓住环节 重视练习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新的时期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讲求实效,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目标,如何在四十分钟内增效益,提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性地位,应该把握教材,明确意识,抓住基本环节,重视练习,提高教学效率。
一、 课前准备具有目标意识: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备课不光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就是指应该把握教材,明确目的,联系学习实际,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教学设计抓住思维的主线,教具准备充分,板书设计清晰。例如:教学“圆柱体”时,可让学生自制圆柱体等学具,课上用来拼一拼、量一量、算一算,抓住求“圆柱体表面积”展开教学。
二、 新授知识具有突破意识:
一般说来,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通过练习来达到目的,在新授时,教师如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呢?设计练习时就要围绕“突破”二字下功夫,一般地,可以有: 1、基础性练习:新授前的这种练习有明确的目的及极强的针对性,是为新授作铺垫的。例如教学圆柱体积时,可先复习长方体的体积;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可先复习长方形面积及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为新课的引入作铺垫。
2、针对性练习:新授后具有针对性强的单项训练,围绕如何突破难点做文章。例如,教学圆柱体体积时,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观察同体积的长方体和圆柱体,比较一下长方体当中的长、宽、高在圆柱体当中是怎样一一对应的,这两种物体的体积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应当怎样去求它们的体积?
3、操作性练习:通过画、剪、拼等操作手段,寓教育于实践中,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形象思维。例如在教学“圆锥体体积”时,通过学生用自制的圆锥体、圆柱体来比较、观察,测量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
积,比较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操作手段来达到目的。 4、口述性训练:通过学生用语言表达来说清算理,培养初步逻辑推理能力。每一名学生对于每一道题都有自己的见解,正如我们所说的那样“条条大路通罗马”,正是这样的一个原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让每一名学生都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解题思路,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一个学习小组有12名同学,一次数学考试李平请假,其余11人平均成绩为85分,后来李平补考,成绩比12人的平均成绩多5.5分,李平考了多少分?大多数的学生都是这样做的:(85 + 5.5) × 12 - 85 × 11但也有一些学生是这样计算的:5.5 × 12 得到的计算结果,这就要求学生一定要说清算理。
三、 巩固知识具有强化意识:
到了知识巩固阶段,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了初步的表象,如何深化这一表象,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一般的有: 1、 巩固性练习:对知识加深理解并转化为技能技巧。例如:在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可对基础知识重点练,
强化运算顺序;关键步骤专项练,转化为技能技巧;简便运算完整练,强化对运算定律的运用。
2、比较性练习:通过寻同辨异,加深理解。例如圆柱体与圆锥体,可以通过寻找它们的共同点及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对比中加深理解,达到对知识的巩固。 3、变式练习:摆脱学生一味机械地模仿,克服思维定式,一题多变。例如在学生会解基本形式工程问题后,可加强变式练习,可出现全程为“1”的相遇问题,可变换工作方法,出现“合做??完成一半??”、“独做??余下合做??”、“合做??余下独做??”等题目类型,拓宽思维,加强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
4、开拓性练习:通过练习,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在教学“正反比例应用题”时,除了掌握所教比例解外,启发学生寻找多种解法,可用整数方法解,分数方法解等等,把新知、旧知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 四、 课堂小结具有反馈意识:
课堂教学中,教师随时会得到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师应采取措施,及时调节,或评讲,或回授,或纠错,教师更应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地组织下一课的教学。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凡在教学中能符合教学规律,遵循儿童认知规律的,都能使课堂效率有所提高。
把握教材 明确意识 抓住环节 重视练习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东方红乡兴华小学
曲学刚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把握教材 明确意识 抓住环节 重视练习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