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荷花 》
第( 1 )课时
三 维 目 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准备 1.初读课文,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学习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学习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一 课前谈话,导入课文 1.猜谜语。 池中有个小姑娘,从小生在水中央,粉红笑脸迎风摆,身挨绿船不划桨。猜一种水生植物.谜底:荷花 2.说说你了解到的荷花。(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荷花的资料) 3.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板书课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卡,认读生字。 荷(hé) 园(yuán) 冒(mào) 幅(fú) 仿(fǎnɡ) 佛(fú) 止(zhǐ) 昨(zuó) 记(jì) 注意读准:平舌音“昨”,翘舌音“止”,前鼻音“园”,后鼻音“仿”。 3.在小组内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本课生字的。 课堂特色补充 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荷 园 幅 仿 佛、记”,左边都是形旁,表义,右边的都是声旁,表音。 组词扩展:“冒出 冒烟 停止 停车 昨天 昨晚”。 4.出示词语卡片和课后词语卡片。 莲蓬 饱胀 破裂 微风 舞蹈 告诉 仿佛 挤挤挨挨 翩翩起舞 随风飘动 三 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佛”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右边的写法,中间是个“弓”三笔写成。 “园”全包围结构,先写完中间的“元”,再写最后一笔横。 “荷”上下结构,上面的草字头写宽一些,盖住下面的“何”。 2. 其余字由学生独立完成。 本节小结 板书 设计 教学反思
《 4 荷花 》
第( 2 )课时
三 维 目 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准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课件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新词。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读议结合,体会情感。 “我”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 (一)品读二、三段。 l.自由读二、三自然段 边读边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划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 2.理解并读好重点句。 (1)“荷叶挨挨挤挤的……” 从这个句子中你感受到荷叶是什么样子的?从哪些词体会到的?(指名读、齐读)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a.谈体会: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好? b.激发想象: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它们想干些什么呢?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地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 课堂特色补充 (3)“有的……有的……有的……” a.[课件演示:荷花的三种姿态]这些姿态是什么样的,你们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这三种姿态不同的美和可爱么? e.指名朗读。 小结:[课件演示:一池荷花] 师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也很美。’”此刻,你最想用~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些荷花呢? (板书:千姿百态) 作者又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了什么? (二)巧读四、五段。 1.指名朗读四、五段 2.看到了这美丽的荷花池,你想到了什么? 3.自由读课文,当作者陶醉在这种美的境界中的时候,他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色? 4.如果,你也变成了一朵荷花,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5.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6.齐读第四、五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三、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四、拓展练笔 作者把荷花写得如此之美,你们一样能把自己喜欢的花写下来。 本节小结 板书 设计 教学反思 《 5 石榴 》
第( 1 )课时
三 维 目 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准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石榴的。 初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弄清石榴的生长过程 石榴娃娃的卡片,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课题 课堂特色补充 谈话,观察石榴,什么样儿的?什么颜色的?演示实物“石 榴”,问:这是什么?交流板书课题:石榴(简单识记“榴”字) 二、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检测读生字词的情况。 读准词:甚至、喜讯、甜津津、郁郁葱葱、小喇叭、玛瑙 3、再读课文、思考:石榴是怎样成熟的?课文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石榴是怎样成熟的呢? 交流相机板书:抽枝、长叶、开花、结果。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到了成熟的过程?(2、3自然段)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上述问题。 2、交流:相机学词:枣(zǎo)庄 3、枣庄是个怎样的地方?交流相机学词:驰(chí)名中外 “驰名”有著名、有名、闻名的意思。意思是“中外闻名”。
4、指导读。强调枣庄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四、细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圈划出体现作者叙述顺序的词语。 2、指名读,并交流圈划情况。 3、石榴的枝条、叶子、花儿都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交流。相机圈划有关词语:新的、嫩绿、郁郁葱葱、火红的 再次体会读1、2句话,强调枝、叶、花的形状和色彩。 4、师圈划“越……越……”“不久”“挂满”。这些词说明了什么?(花多)。指导体会读读。 5、读最后一句话,体会:在写什么?(石榴花)石榴花长得啥样?文中用了什么方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师谈话:石榴花那么小,作者却能形象又细致地写出它像小喇叭,说明作者观察非常仔细。 6、齐读第二自然段。 7、完成填空,练习说话。 作者是按照这样的叙述顺序来写石榴的成熟过程的,春天和夏天,石榴树先________,接着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 四、巩固练习 本节小结 板书 设计 教学反思 《 5 石榴 》
第( 2 )课时
三 维 目 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准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石榴的,能依照课文第三自然段,按一定的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及其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朗读课文,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及其特点。 指导学生观察一种果实,并按一定顺序写它的成熟过程及特点。 课件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一、复习 课堂特色补充 1、交流。春天,石榴树有什么变化?夏天呢?齐读1、2 自然段。 2、过渡:秋天,石榴果是怎样长大成熟的呢?继续学第三节。 二、细读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交流。出示卡片:热闹。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说明热闹? 3、展示课件,细致观察,石榴是怎样长大、成熟的?主要是什么发生了变化?(外皮) 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用了哪些词说明外皮的变化?如果把这些表色彩的词颠倒次序,行不行?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齐读1―3句。 5、过渡:熟透了的石榴是什么样的呢? 展示课件:学生观察、交流。(有的裂开了嘴,有的笑破了肚皮) 不光是这两只石榴,熟透了的石榴都急切地想向人们报告成熟的喜讯呢?找找哪些词说明了石榴急切地心情。交流。(急切地扒开、向外张望、报告……) 师:这些石榴可爱吗?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 5、总结谈话 6、齐读第三自然段。 7、过渡:石榴子儿又是怎样的?味道怎样呢?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半只割开外皮的石榴,观察:石榴子儿是什么样的? 再出示玛瑙,比较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请先尝一尝,谈谈味道? 2、书中是怎么告诉我们的?指名读。 3、读词:红白相间、晶莹透亮、清爽无比 由这些词体会作者对石榴有一种怎样的感情?(无比喜爱) 5、再次指导读,读出喜爱之情。 四、总结全文 五、巩固练习 1、读读本课时所学生字词。2、交流识记生字方法。3、指导书写。4、生描红,仿影,练写。 本节小结 板书 设计 教学反思 《 6 小露珠 》
第( 1 )课时
三 维 目 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准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用“越……越……”造句。 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课件 生字卡片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课堂特色补充 小朋友们,你见过小露珠吗?它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又在 什么时候消失?你注意观察过它吗?你有没有发现过它美丽的外貌和美好的品格?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6小露珠(齐读课题) 二、自读文章 1、请大家带着问题来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并在读准的地方打上记号。 2、学生自读课文 三、范读课文 1、交流在读书中碰到的问题 2、读课文 3、谈谈你觉得老师哪儿读得好 四、指名读课文 1、请大家模仿老师再来读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3、四人小组交流,尽量自己解决 露珠:即露水,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钻石:金刚石或泛指硬度很高、可做轴承和装饰品的各种宝石。 水晶: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晶体矿物。 珍珠:贝壳动物体在一定外界条件刺激下,分泌形成的固体粒状物,有明亮、艳丽的光泽,可做装饰物,也是一种药材。 夜幕降临:夜间,景色迷茫像被一幅幕布遮住一样。 黎明:天快要亮的时候。 俊俏:相貌美好、漂亮。 4、对不理解的地方全班讨论 五、指导书写: “临”:要写得左窄右宽,第二笔的竖不要写成撇。 “奏”:注意写得紧凑。 六、作业: 抄写词语 本节小结 板书 设计 教学反思
《 6 小露珠 》
第( 2 )课时
三 维 目 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准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越……越……”造句。 3. 理解课文,学习小露珠牺牲自己,把美丽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使学生理解小露珠牺牲自己,把美丽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使学生理解小露珠牺牲自己,把美丽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多媒体课件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课堂特色补充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 《小露珠》(齐读课题)小朋友你喜欢 它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二、讲读第一段 1、读第一自然段 a) 你知道了什么?(出现的时间:晚上到第二天的黎明;形成过程;出现的地方:荷叶、禾苗、花朵等植物上) b) 课件演示小露珠的形成过程 c) 你觉得我们要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学生自由发言) d) 练读、指名读、齐读 三、读第二~五自然段 1、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第二~第五自然段,思考:小露珠来到了哪些地方?小动物为什么喜欢它? 2、自由朗读 3、交流;小露珠来到了哪些地方?在这些地方小露珠碰到了哪些小动物呢?他们是怎样赞美小露珠的?你再想想小露珠会怎样回答呢? 4. 自由读,体会小露珠的美: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体会三种小动物不同的活动特点和习性:蹦到、爬到、落在 四、讲述第六自然段 1、指名读第六自然段,思考:阳光下的小露珠给万物带来了哪些美丽呢? 2、出示课件。理解生机勃勃的意思,为什么小露珠会使花草树木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3、指名读“金黄的向日葵……戴上了美丽的珠宝。”交流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比喻的好处) 5你觉得小露珠美吗?美在哪里?(学生结合把美丽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来读) 五、讲述第七当然段 1、自读第七自然段,思考: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2、交流:紧扣“笑着”两字展开第七自然段的教学 4、指名读第七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小露珠渐渐地变成了水蒸气,消失在太阳公公温柔地抚摩下,它为什么还笑着呢? 5、学生交流。 6、在这种场面里,向日葵、白杨树、喇叭花会怎样和小露珠告别的呢? 六、总结全文 本节小结 板书 设计 教学反思 《 7 学会查“无字词典” 》
第( 1 )课时
三 维 目 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准备 1、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把1~5小节读正确、流利。 2、体会爸爸和聪聪不同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注意在生活实践中学。 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注意在生活实践中学。 课件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一、激趣导入 课堂特色补充 1、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你们出去玩了吗?玩的过程中你有 些什么收获吗? 2、生讲自己暑假的收获、经历。 二、初读感知 过渡:暑假里有一位小朋友要聪聪也跟着爸爸到青岛去旅游了一趟,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他的收获是否和我们相同。 1、自由读: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试着联系课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字词情况检查 (2)指名读课文,有意识地请三位同学分读课文(1-5)(6-8)(9)。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交流讨论) 三、设置悬念 过渡:聪聪这一趟旅游的确很高兴,因为他不仅看到了青岛的迷人风光,同时还学到了一样本领,想知道是什么本领吗? 1、自由读文,读通顺流利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有字词典?无字词典? 3、只要我们和聪聪一起经历了这次旅行,相信这两个难题会被我们解决的。 4、自读1~5,读准生字词。 5、指名读,正确、流利。 6、齐读。 7、这两个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呢?我们下堂课再学习。 本节小结 板书 设计 教学反思
《 7 学会查“无字词典” 》
第( 2 )课时
三 维 目 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准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查无字词典。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一、复习导入,细续体会 课堂特色补充 1、师:爸爸问聪聪一个什么问题?聪聪怎么回答的?听了 聪聪的回答,爸爸笑了笑,他满意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讨论交流 板书:骄阳似火 爸爸怎么解释的:两个人的解释谁正确?他们不同在什么地方?比一比哪种好? 3、你能结合生活来说说“骄阳似火”吗? 4、读爸爸说的话 讲:这不是……吗?是一句反问句.(这就是……解释。) 6、指名朗读3~5三个重点段 指读,评议,练读,指读,齐读。 7、学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 二、精读6~8,进一步体会无字词典。 1、自由轻声读6~8 爸爸说:眼前的情景像不像“惊涛拍岸”,指的是什么情景?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自由读读、指名读,读出“汹涌澎湃”的气
势(海面上……声音。) 2、爸爸用了“惊涛拍岸”来形容这番情景,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3、爸爸在这里是如何使用无字词典的呢? 4、你会用这种方法吗?让我们来试试,好吗? 三、读9,深化感受。 1、学到这里,你对文中的“无字词典”懂了吗? “无字词典”指现实生活。 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怎样做?学会留心观察,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2、你怎么理解爸爸说话的意味深长?你来意味深长地说一说。 3、总结全文 四、作业 1、把解释“骄阳似火”的句子抄下来,并且再结合生活来写上两种“骄阳似火”的现象。 2、把解释“惊涛拍岸”的句子抄下来。 本节小结 板书 设计 教学反思
《 习作2 》
第( 1 )课时
三 维 目 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准备 ⒈观察插图,有选择地描写景物,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⒉读懂例文,引导学生地进行景物描写时,学会使用简单的修辞和积累的好词、好句子。 想象作画,并把想象的内容描写出来。 有选择地进行描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⒈课本插图的黑板画。⒉准备几篇描写小动物的片段。⒊好词语表。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 课堂特色补充 小朋友,今天老师跟你们一起来作画、说话和写作,高兴吗? 二、观察插图练说 1.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学生自由练说) 指名说。要求按照从远到近或者由近到远的顺序来说。 2.想象作画,补画小动物。 (1)你们觉得这幅图上还少了点什么?小朋友,拿起我们的画笔,再画点什么呢?(小动物) (2)学生自由作画。 (3)学生用几句话介绍自己所画的动物。 3.学习例文,学说话 (1)学生自由朗读例文。 有位小朋友简单地写了天空、树林、小河等景物,然后写了他画在河里的小鱼。他是怎样写小鱼的,请小朋友读一读。 (2)学生自由朗读例文。读完后,让学生说说例文中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可爱,为什么。 ①小组讨论。 ②指名大组交流。 (3)教师朗读三段写小动物的精彩片段。 模仿练说,要求学着例文,可以把小动物当做人来写,抓住小动物的特点,把它们写得很生动、很有趣,让人听了觉得很舒服,很美好,很有生气。 ①说给同桌听。 ②指名说。 (4)师生评议。 4.给画面填色,练习说话。 5.出示好词语花篮,好句子筐。 6.学生有选择地引用上面的词语和句子,或者模仿,再进行说话练习。 三、练习写作。 1.讨论讨论怎样写。(从顺序、主次、语言三个方面进行小结。) 2.学生写草稿。 3.交流草稿,评议、修改。 4.学生认真誊写。 本节小结 板书 设计 教学反思 《 练习2 》
第( 1 )课时
三 维 目 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准备 学和用、读读背背、写字有方。 写字 规范写字 课件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一、教学第一题:学和用 1.第一部分。 (1)四人小组自由朗读六个词语。 (2)不认识的字可以在小组内请教同学或老师,也可以查字典。 (3)连读词语,想象画面,了解词义。 小组学习:首先观察题中的画面,想象情境,感知词义的优美意境。然后凭借熟字推想词语的意思和所描绘的情境。 (4)读词语,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说说词语所描绘的优美意境。 2、第二部分 (1)观察插图想像情境。 (2)熟读词语,练习与画面连线。 (3)教师指导,巡视纠正。 3、第三部分 (1)看图,想想图中画了些什么。 课堂特色补充 (2)四人小组练习看图说词语。 (3)小组交流比赛词语。 二、教学第二题:读背古诗《寻隐者不遇》。 (1)带读全诗。 (2)看图,说说你从图中看出了什么。 (3)熟读成诵。 三、写字有方:学习书写左长右短的字。 1、出示生字:和、如、抽、粒 2、教师范写,指导书写方法。 左长右短看仔细,右部居中略偏上。 3、学生先描红,再练习书写,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本节小结 板书 设计 教学反思
《 练习2 》
第( 2 )课时
三 维 目 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准备 1、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能在和陌生人交流中,掌握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2、能够有辨别善恶的能力,能有初步的防范意识。 口语交际 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 课件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听力训练,放录音。 这是什么声音?相机板书课题: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过渡:当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有人敲门,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二、 审题,出示书上插图。 三、 指导 1、 自主参与,大胆陈述 2、 学生讲,及时纠正 3、 指导学生将画面说具体。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谁是怎样的表情,这样做对不对呢?为什么? 4、 学生分小组练说。 四、 互助学习,拓展思维 1、 平时都有谁会敲你家门,你如何对答呢? 2、 设置情景: (1)敲门者是出差归来的父亲。 课堂特色补充 (2)敲门者是自己不认识的,但说是认识爸爸或妈妈的人。 (3)敲门者是陌生人。 3、学生互相交流,讨论。 4、 学生表演,大家点评,点评的要求是: 态度是否大方;声音是否响亮;见熟悉的人时用礼貌用语,发现是陌生人,要委婉拒绝。对学生的表演进行鼓励,并及时纠正错误之处。 五、总结: 面对朋友要热情、礼貌,面对陌生人的敲门要婉转拒绝。 本节小结 板书 设计 教学反思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8秋季最新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