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滤培训教材
2005-9-1
超滤培训教材
批 准:张 旭 兵
审 定:陈 玉 虎
校 编
写:赵 志 富
核:谢 长 血、 冯 春 雨
第2页 共24页
超滤培训教材
超滤培训教材
1 简介
1.1. 膜分离过程分类介绍
滤膜法液体分离技术从分离精度上划分,一般可分为四类: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和反渗透(RO),它们的过滤精度按照以上顺序越来越高。
微滤 能截留0.1-1微米之间的颗粒。微滤膜允许大分子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过,但会截留住悬浮物、细菌及大分子量胶体等物质。微滤膜的运行压力一般为0.7-7bar。
超滤 能截留0.002-0.1微米之间的大分子物质和蛋白质。超滤膜允许小分子物质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过,同时将截留下胶体、蛋白质、微生物和大分子有机物,用于表示超滤膜孔径大小的切割分子量范围一般在1000-500000之间。超滤膜的运行压力一般1-7bar。
纳滤 能截留纳米级(0.001微米)的物质。纳滤膜的操作区间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其截留有机物的分子量约为200-800MW左右,截留溶解盐类的能力为20%-98%之间,对可溶性单价离子的去除率低于高价离子,纳滤一般用于去除地表
第3页 共24页
超滤培训教材
水中的有机物和色素、地下水中的硬度及镭,且部分去除溶解盐,在食品和医药生产中有用物质的提取、浓缩。纳滤膜的运行压力一般3.5-30bar。
反渗透 是最精细的一种膜分离产品,其能有效截留所有溶解盐份及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同时允许水分子通过。反渗透膜广泛应用于海水及苦咸水淡化、锅炉补给水、工业纯水及电子级高纯水制备、饮用纯净水生产、废水处理和特种分离等过程。反渗透膜的运行压力一般介于苦咸水的12bar到海水的70bar。
1.2. 超滤膜的种类及应用特点
超滤膜按结构来分主要有四种:板式膜,卷式膜,管式膜,中空纤维膜。 板式膜:它是最早出现的膜,但因为难以保证膜表面适当的流速及复杂的密封问题,这类膜的应用非常有限。前处理要求不严格;
卷式膜:以板式膜为起点发展起来的,因为卷式膜的格网带来死点及无法反洗,通常不适用于工业原水处理。它们适用于高温、高压物料分离等,前处理要求也不严格;
管式膜:因为它的能耗较大,从经济上来说不适用于普通水处理,一般适用于高固体含量或高含油浓度的流体,在四种膜中,它的前处理要求最不严格。
中空纤维膜:因为它压力低,通道无死点,通量高,能进行反洗,所以除特殊水体
(如高含油、高固体含量等)外,都是很好的选择,对四种膜而言,在水处理中应用最为广泛。
注:因为中空纤维膜应用最广泛,后面资料中除共同点外,其他均以中空纤维膜为
例进行说明。
1.3. 应用范围
超滤在水处理领域应用十分广泛,按应用场合划分,主要可以用于: 1.3.1. 原水前处理(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
澄清池、砂滤替代、RO前处理及离子交换前处理
应用在前置予处理中,超滤替代澄清池或砂滤器,用于去除原水中的固体和胶体以改善后续工段设备的运行,如改善离子交换器的反洗频率和反渗透膜元件的更换频率,但其需要较频繁的清洗/冲洗。膜型一般为10万分子切割量。 1.3.2. 纯化处理
去颗粒(如18WΩ水)、去微生物及热原体、RO或离子交换后处理
应用在反渗透/离子交换设备后,超滤用于去除水体中的胶体和固形物,水透过率较高,清洗频率较低,其不需要较频繁的清洗/冲洗,只有当系统压力降低到操作不便或有细菌产生时才清洗。在医药及电子行业,超滤放在使用点用以去除微生物及热原体。膜型一般为1-10万分子切割量。 1.3.3. 水循环和回用
第4页 共24页
超滤培训教材
生化处理后、澄清后(二级和三级)
第5页 共24页
超滤培训教材
2 超滤术语
不对称膜 Anisotropic Membrane 平均透膜压差 Average Trans-membrane Pressure 反洗 Back-flush 胶质污染 Colloidal Fouling 浓缩或排放液 Concentrate or Reject 浓差极化 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 错流过滤 Cross Flow 压力差 Differential Pressure 下向流 Downward Flow 原水 Feed 通量 (透水率) 一种人工合成聚合中空纤维,由一层很紧,很薄内膜 及自我支撑的海绵状外层结构构成。这层内膜起着半 透水超滤膜的作用。 产水侧和原水进出口压力平均值的差异, 平均透膜压差=(P 进+P 出)/2-P 产水 从中空纤维外侧把透过液质量的水输向内侧。因为水 被从反方向透过纤维,从而松解并冲走了膜表面的污物。 注意:在此过程中纤维膜内侧无压力。 在中空纤维内侧膜表面形成微粒沉淀层。 原水中不能透过膜的那部分,它包含了比原水浓度高 的颗粒,胶体,细菌和热原体等杂质。 引起被排斥的悬浮物在膜表面聚集的现象。纤维内的 高剪力(高流速)能降低极化。 浓水沿平行于有效膜面方向流动,有助于冲刷掉膜表 面的污染物碎片。 纤维膜管进出口压力差。压力差PD=P 进 - P 出 超滤膜组件的循环流向按照自组件顶部向底部的方向 流动。 进入超滤系统的水,然后 分为产水及浓缩液。 产水透过膜的流率,通常表达为每天每平方英尺膜面 积产多少加仑的水(gfd), gfd = lmh x 0.59 排放液的循环流动方向,对垂直安装的膜管常指向上 运动。 在运行的超滤膜有效内侧表面形成的一层高浓度或固 体沉淀物层,通常为高分子物质。往往是凝胶层的渗 透性而不是过滤膜的渗透性决定了超滤水通量(这会 导致与实际滤膜的截留分子量相比更紧密的过滤效 果)。 膜的一种特性,描述对一种已知进料体系中溶质的公 称截留率,即被截留污染物的最小尺寸。 在一已知溶质的单一溶液体系中,对溶质截留率达到 最大(通常为90%)时对应的膜孔径大小。 透过滤膜的那部分水,基本上无胶体,颗粒和微生 物。 Flux 正流 Forward Flow 凝胶层 Gel Layer 截流分子量 Molecular Weight Cutoff 公称截留 Nominal Cut Off 透过液,产水 Permeate 第6页 共24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超滤培训教材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