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文】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充分的道理(理由)。”
【注释】游:指游学、游官、经商等外出活动。方:规矩,道理,理由。
2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 孔子说:“三年(多年)没有改变父亲的合乎礼仪的规矩,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要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22、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 孔子说:“君子应该在说话时要谨慎,在行动时要敏捷。”
【注释】讷:迟钝。这里指说话要谨慎。敏:敏捷、快速的意思。
23、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24、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译文】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孔子又说:“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是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在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注释】粪土:腐土、脏土。圬:音wū,抹墙用的抹子。这里指用抹子粉刷墙壁。诛:意为责备、批评。与:语气词。
25、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译文】 子贡说:“老师讲授的礼、乐、诗、书的知识,依靠耳闻是能够学到的;老师讲授的人性和天道的理论,依靠耳闻是不能够学到的。”
【注释】文章:这里指孔子传授的诗书礼乐等。性:人性。《阳货篇》第十七中谈到性。天道:天命。《论语》书中孔子多处讲到天和命,但不见有孔子关于天道的言论。
2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注释】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音yǔ)。“文”是谥号,“子”是尊称。敏:敏捷、勤勉。
27、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 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注释】季文子:即季孙行父,鲁成公、鲁襄公时任正卿,“文”是他的谥号。 斯:就。
28、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好看的脸色,摆出逢迎的姿式,低三下四地过分恭敬,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怨恨装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注释】足恭:一说是两只脚做出恭敬逢迎的姿态来讨好别人;另一说是过分恭敬。这里采用后说。左丘明:姓左丘名明,鲁国人,相传是《左传》一书的作者。
2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注释】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乐:乐于学。
30、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注释】质:朴实、自然,无修饰的。文:文采,经过修饰的。野:此处指粗鲁、鄙野,缺乏文彩。史:言词华丽,这里有虚伪、浮夸的意思。彬彬:指文与质的配合很恰当。
3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2、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注释】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
3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中不觉得厌烦,教人中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注释】识:音zhì,记住的意思。何有于我哉:对我有什么难呢?
34、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译文】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注释】德:旧注云:德者,得也。能把道贯彻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艺:艺指孔子教授学生的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都是日常所用。
3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要再教他了。”
【注释】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悱:音fěi,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隅:音yǔ,角落。
3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100(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