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减负提质”首先要有针对性的落实减负措施,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里负担,其次是要通过采取提高课堂效率、落实课程方案、科学安排作息时间、还学生一个健康身体等措施,达到提高教育质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中小学生减负提质思考
据最新一次的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抽样调查,城市小学生近视率为22.78%,初中生为55.22%,高中生为79.34%。农村小学男生为11.6%,女生为15.7%;初中男生为35.5%,女生为44.6%;高中男生为53%,女生为64%。某省在对中小学生健康状况的调查中发现:在视力、耐力、速度、力量、柔韧性等指标上已经出现下降趋势,近几年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中体检完全合格的仅占15%左右。过重的课业负担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这是不争的事实。
学习时间过长,导致一些学生睡眠严重不足,身体素质下降。一些学生在紧张、压抑的心理状态中,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在学校和家庭压力下,一些少年儿童对学习、对学校、对教师、对家长产生了逆反心理,甚至酿成了一些悲剧。
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使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是关系教育发展的方向,关系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人才,关系国运兴衰和民族复兴的大事,已成为社会共识。
“减负”是减轻学生不必要的、不合理的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轻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心理负担以及沉重的经济负担。“提质”是提高教育质量。“减负”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减负”和“提质”同等重要,必须统筹考虑。
首先,实行有效的“减负”措施是“减负提质”的关键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主要表现在:学习的内容过多,学习内容的难度过大,学习的方式落后,学习的绩效评估单一,学习的时间过多。从内容上看,各种适合不适合的内容,都是学生必学内容,政治性过强,少了童心童趣。从学习难度上看,难度过大,很多大学毕业的父母,无法完成小学生的作业。从学习方式上看,小学教育初中化,初中教育高中化,高中教育大学化。从评价方式上看,学习绩效评估上只以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从学习时间上看,很多学校的作息时间表,安排小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少于九小时,中学生学习时间不少于在10小时以上。
心理负担,主要来自四个方面的压力:
一是来自考试分数的压力;
二是来自同伴竞争的压力;
三是来自交友的压力;
四是来自亲友的压力。
随着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建立实施和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深入推进,中小学生经济负担过重问题已不具普遍性,只在极少数学校还存在违规征订教辅资料给中小学生造成新的经济负担。
因此,“减负”的重点应是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坚决纠正一切增加中小学生负担的种种极端做法,有针对性的实行“十二个严禁”:
1、严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任何形式按考试成绩给地区和学校排名次;
2、严禁中小学校以任何形式按考试分数分班、给班级和学生排名次;
3、严禁中小学校及教师在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
4、严禁中小学校及教师组织参与或变相参与由社会力量举办的任何形式的、针对中小学生的复习、补习教学培训活动;
5、严禁向学生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6、严禁学校和教师以任何形式侵占学生的体育锻炼和休息活动时间;
7、严禁中小学校赶超或拖延教学进度、随意增加教学内容、随意提高教学难度要求;
8、严禁任何学校组织任何形式的初中招生考试;
9、严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各中小学校以质量监测为名,组织任何形式的考试;
10、严禁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商业庆典和非教育性社会活动;
11、严禁任何单位、任何个人,以任何方式组织学生统一征订和使用规定以外的教辅材料和其他学习用品;
12、严禁中小学校及教师推荐、征订、使用非法出版的教辅材料。
同时,实行“两个严格控制”:
1、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学生每天课堂学习时间:小学6小时,初中7小时,高中8小时。每学期二十周、每学年四十周的教学时间。每周学习五天。
2、严格控制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要求教师以参照中等学业水平(难度),精选题目,数量适当,全部批改,及时反馈。时间要求是:1-2年级书面作业当堂完成(即不得布置家庭作业);3-4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30分钟;5年级不超过45分钟;六年级不超过60分钟;7-8年级不超过90分钟;9年级不超过120分钟;高一、二年级不超过120分钟;高三不超过150分钟。
3、严格控制每学期考试次数。中小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期中考、一次期末考,初三、高三每学期最多可增加两次测试。
其次,提高教育质量是“减负提质”的重点
“减负”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同时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减负提质”的重点。
提高教育质量应着力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提高教育教学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效率。
要革新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结合课改新要求,改进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性、探究性、有效性教学。作为在课堂中担任主导角色的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现代的课堂教学效率观,运用现代教育设备及手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更新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进教和学的相互适应,提高教和学的“转化率”。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导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其增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要组织体验式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给予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选择,鼓励个性张扬和特长发挥,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着力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能,为学生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二是落实课程方案
各中小学校应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设置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特别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要做到课程不少、课时不减,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体育(与健康)具体课时为:1-2年级每周4节,3-9年级每周3节,高中每周2节,同时要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时间,还学生一个健康的身体。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对当前中小学“减负提质”的几点思考_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