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AQT7009—2013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6)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4-2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4.2.17.4 电气设备的绝缘、屏护、防护间距应符合GB 5226.1的相关规定;PE线应连接可靠,线径截面积及安装方法符合本标准4.2.39的相关规定。

4.2.17.5 燃气炉、燃油炉、盐浴炉、箱式电阻炉、气体滲碳炉除符合上述通用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燃气炉气阀应完好,无松动、无泄漏,燃烧器运行正常。在火焰熄灭时能迅速切断燃料供给并报警,烟道应安装防爆门。

——燃油炉油管、风管及加热器应无裂纹、无泄漏,并确保油压(量)以及风压(量)相匹配。 ——盐浴炉测温仪表、仪器应灵敏可靠、指示正确,并在检验周期内使用;高温盐浴炉应设置排风装置。 ——箱式电阻炉测温仪表、仪器应灵敏可靠、指示正确,并在检验周期内使用;电阻丝应完好、无断裂。 ——气体滲碳炉炉盖升降机构应灵敏,风扇转动平稳;冷却水管、输油管道应畅通、无滲漏;排气管、漏油器应畅通;氨气瓶严禁靠近热源、电源或在强日光下曝晒。现场应配置防止意外事故的氧气呼吸器。 4.2.18 酸、碱、油槽及电镀槽 4.2.18.1 槽体

4.2.18.1.1 槽体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4.2.18.1.2 槽体应无裂纹、变形、渗漏。

4.2.18.1.3 电镀槽及其衬里的材料应耐腐蚀、耐高温。

4.2.18.1.4 带衬里的钢槽应设置检漏装置,防止衬里损坏后导致槽液腐蚀槽体。

4.2.18.2 导电杆应能满足电镀所需的电流和承受的重量,且便于清洗铜排;导电座与槽体之间、槽体与地面之间都应设有可靠的绝缘层。

4.2.18.3 槽体应高于操作者站立面700mm以上,当低于700mm时,应设置防护栏,防护栏应符合本标准4.2.23的相关规定。

4.2.18.4 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槽体周边应设置通风装置,并确保吸风口处的风速为7m/s~10m/s。 4.2.18.5 排水管道应根据排放液体的化学性质和温度选择合适的材质,且不得腐蚀、变形。

4.2.18.6 电气设备的绝缘、屏护、防护间距应符合GB 5226.1的相关规定;PE线应连接可靠,线径截面积及安装方法符合本标准4.2.39的相关规定;用石英玻璃管加热时应有保护措施。

4.2.18.7 作业现场应配置可清洗面部的应急处理装置,该装置应定期维护、检修,确保灵敏、可靠。 4.2.19 职业病防护设施和环保设施

4.2.19.1 系统中各级净化(处理)设备的净化(处理)效率应大于该设备设计参数的90%。

4.2.19.2 系统中各设备及其部件应齐全、完好,无腐蚀;各种管道上的闸板、阀门应灵活、可靠,连接处无泄漏。

4.2.19.3 凡距操作者站立面2m以下设备外露的旋转部件均应设置齐全、可靠的防护罩或防护网,其安全距离应符合GB 23821的相关规定;池、沟应设有防护栏、盖板,并设有明显的安全标识。

4.2.19.4 系统结构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基础应坚实;工业梯台应符合本标准4.2.23的相关规定。

4.2.19.5 电气设备的绝缘、屏护、防护间距应符合GB 5226.1的相关规定;PE线应连接可靠,线径截面积及安装方法符合本标准4.2.39的相关规定。

4.2.19.6 系统内附属的压力容器应符合本标准4.2.26的相关规定。

4.2.19.7 除尘、废气净化系统和废水处理系统除符合上述通用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除尘、废气净化系统:

? 吸尘罩(吸气罩)布置应合理,其金属结构件应完整、无腐蚀,表面油漆无脱落; ? 净化设施的尾部处理不应产生二次污染;除尘器的清灰系统应运行正常; ? 静电除尘器的检修门应密封良好,并与动力回路联锁,其漏风率应小于5%;

21

? 易产生爆炸危险的废气净化系统应设置防爆装置,且应完好、可靠。 ——废水处理系统的安全规定为:

? 净化池应定期清理,沉淀物沉积高度不大于池深的10%; ? 污水处理剂等化学品应摆放整齐,无泄漏; ? 污泥应定期排至指定地点存放或处置。 4.2.20 中央空调系统 4.2.20.1 安全装置

4.2.20.1.1 压力表应指示灵敏、刻度清晰、铅封完整,且在检验周期内使用。

4.2.20.1.2 压力继电器应灵敏可靠,并在系统超出正常工作压力范围时,电触头能切断动力回路,使压缩机停止运行。

4.2.20.1.3 温度计应指示清晰、可靠。

4.2.20.1.4 安全阀应铅封完好,动作灵敏、可靠,定期校验;介质应排放至安全的地方。

4.2.20.1.5 液位计应清晰、可靠,当发生意外泄露时,其阀内的钢球应能阻止容器内的介质大量外流。 4.2.20.2 输送管线

4.2.20.2.1 管道弯曲角度应准确,弯曲处的表面应无皱纹和裂纹,其横断面应无明显的椭圆。

4.2.20.2.2 输送管道的连接除与设备、阀门等处可采用法兰或螺纹连接外,其余部分均应采取焊接,且无未焊透、咬边、裂纹等缺陷。采用燃气加热器的空调系统,烟道应安装防爆门。 4.2.20.2.3 输送管线上的阀门应灵活可靠、密封良好;管道应无破裂、泄漏、堵塞。

4.2.20.2.4 蒸发器、冷凝器、吸收器中的传热管结垢厚度不应超过1mm,并不允许有杂物堵塞。 4.2.20.3 防护罩和防护栏

4.2.20.3.1 凡距操作者站立面2m以下设备外露的旋转部件均应设置齐全、可靠的防护罩或防护网,其安全距离应符合GB 23821的相关规定。

4.2.20.3.2 工业梯台应符合本标准4.2.23的相关规定。

4.2.20.4 系统内附属的压力容器应符合本标准4.2.26的相关规定。 4.2.20.5 运行参数的监视和控制

4.2.20.5.1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气密性真空度下降量一昼夜不应超过66.7Pa。

4.2.20.5.2 溴化锂溶液的PH值应在9.0~10.5范围之内,铬酸锂含量不应低于0.1%,且无锈蚀。 4.2.20.5.3 冷媒水和冷却水的压力值应为0.4M Pa,压差的调整值为0.12~0.14 M Pa,当压力值小于调整值时,应能报警。

4.2.20.6 操作系统内各种仪表、指示器、按钮等应设置合理,显示正确;带自动控制装置的电箱门及机房应上锁。

4.2.20.7 电气安全

4.2.20.7.1 电气设备的的绝缘、屏护、防护间距应符合GB 5226.1的相关规定;PE线应连接可靠,线径截面积及安装方法符合本标准4.2.39的相关规定。 4.2.20.7.2 系统内应设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

4.2.20.7.3 对于采用电加热器的空调系统,在运行时应保证电加热器与系统送风机联锁。 4.2.20.7.4 检查或维修设备及其辅助设施时,应使用安全电压的照明。 4.2.21 炊事机械 4.2.21.1 传动部位

4.2.21.1.1 传动部位的皮带轮、齿轮、链轮与链条、联轴器等均应设置可靠的防护罩、防护盖或防护栏。 4.2.21.1.2 防护罩、盖、栏的安全距离应符合GB 23821的相关规定。

22

4.2.21.2 带有搅拌操作的容器

4.2.21.2.1 容器盖的材料应具有一定的强度,且符合食品安全的材质要求。 4.2.21.2.2 容器盖应设计合理,便于开启,宜采用翻转式。

4.2.21.2.3 容器盖与容器应封闭良好,如不能自行盖严的应设锁卡装置。

4.2.21.2.4 容器盖与容器应配备盖机联锁装置,联锁开关应固定在容器本体上,并确保启盖后即能切断动力回路。

4.2.21.3 带有碾、绞、压、挤、切伤的部位

4.2.21.3.1 绞肉机应配备送料的辅助工具,严禁用手推料。

4.2.21.3.2 绞肉机的加料口或托盘所使用的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并与加料口固定连接。 4.2.21.3.3 压面机轧辊应便于装拆,调整灵活,定位可靠。 4.2.21.3.4 压面机加料处应配备专用刮面板,严禁用手推、刮面粉。

4.2.21.4 设备的电源控制开关应单机设置,严禁多台设备共用一个控制开关,设置的位置应方便作业人员操作;对于受烟尘、水等因素影响较大的控制开关应有防护装置,并配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

4.2.21.5 电源引线应穿管敷设,受条件限制时,应敷设在无泡浸、无高温和无压砸的沿墙壁面,线路不应有接头;PE线应连接可靠,线径截面积及安装方法符合本标准4.2.39的相关规定。 4.2.22 输送机械

4.2.22.1 凡距操作者站立面2m以下设备外露的旋转部件均应设置齐全、可靠的防护罩或防护网,其安全距离应符合GB 23821的相关规定。 4.2.22.2 急停装置

4.2.22.2.1 机械化运输线上每隔20m长度范围内应至少设置一个急停开关;皮带输送机的人行一侧,应设置全程的拉绳急停开关。

4.2.22.2.2 操作工位、升降段或转弯处应设置急停开关。

4.2.22.2.3 急停开关不应自动恢复,应采取手动复位;并符合GB 16754的相关规定。 4.2.22.3 保险装置

4.2.22.3.1 皮带输送机在两边应设置防跑偏挡轮,并运转灵活,销轴无窜动。 4.2.22.3.2 驱动装置中应设置过载保护装置,且运行可靠。

4.2.22.3.3 链式输送机上坡、下坡处应设置止退器或捕捉器,并运行可靠。

4.2.22.3.4 垂直升降机应设置上升、下降限位装置及止挡器,并设有防护栏,其门应设置联锁装置。 4.2.22.4 通道、梯台和防护网(栏)

4.2.22.4.1 输送机械下方的通道净空高度应大于2m。

4.2.22.4.2 输送机械上坡、下坡段或下面有人员通过的部位,应在输送机械的下面设置坚固的防护网(板);输送机械穿越楼层而出现孔口时应设护栏,在人员能接近的重锤张紧装置下方应设立防护栅(栏)。 4.2.22.4.3 人员需经常跨越输送机械的部位应设置人行过道(桥)。

4.2.22.4.4 工业梯台应符合本标准4.2.23相关规定;防护护网(栏)的安全距离应符合GB 23821的相关规定。

4.2.22.5 启动和停止装置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或警示信号。

4.2.22.6 电气设备的的绝缘、屏护、防护间距应符合GB 5226.1的相关规定;PE线应连接可靠,线径截面积及安装方法符合本标准4.2.39的相关规定。 4.2.23 工业梯台

4.2.23.1 金属结构件的焊接应符合GB 50205的相关规定;且无变形、腐蚀、裂纹等缺陷;其载荷应符合下列值:

23

——固定式钢直梯踏棍载荷在其中点承受1kN垂直集中活载荷时,允许挠度不大于踏棍长度的1/250;每对梯子支撑及其连接件应能承受3kN的垂直载荷及0.5kN的拉出载荷;

——固定式钢斜梯应能承受5倍预定活载荷标准值,并不小于施加任何点的4.4kN集中载荷;钢斜梯水平投影面上的均布活载荷标准值应不小于3.5kN/m;

——钢平台区域内应能承受不小于3kN/m均匀分布活载荷。

4.2.23.2 固定式钢斜梯踏板及钢平台铺板应采用花纹钢板或经防滑处理的钢板制作。 4.2.23.3 结构要求

4.2.23.3.1 钢直梯的结构要求为:

——所有的踏棍垂直间距应相等,相邻踏棍垂直间距应为225mm~300mm,梯子下端的第一级踏棍距基准面距离应不大于400mm,顶部踏棍与到达面的步行表面应处于同一水平面;

——梯梁间踏棍供踩踏表面的内侧净宽度应为400mm~600mm,在同一攀登高度上该宽度应相同。由于工作面所限,攀登高度在5m以下时,梯子内侧净宽度可小于400mm,但应不小于300mm;

——高于起程面2200mm~3000mm处应设置安全护笼,其笼箍内径应在650mm~800mm之间;水平笼箍垂直间距应不大于1500mm,立杆间距应不大于300mm,均匀分布,护笼各构件形成的最大空隙应不大于0.4m;

——护笼顶部在平台或梯子顶部进、出平面之上的高度应不小于1050mm,并有进、出平台的措施或进出口。

——单段梯高宜不大于10m,攀登高度大于10m时宜采用多段梯,梯段水平交错布置,并设梯间平台。 4.2.23.3.2 钢斜梯的结构要求为:

——钢斜梯内侧净宽度:单向通行宜为600mm,经常单向通行及偶尔双向通行宜为800mm,经常双向通行宜为1000mm;

——踏板的前后深度应不小于80mm,相邻两踏板的前后方向重叠应在10mm~35mm之间;踏板间距宜为225mm~255mm;

——由突缘前端到上方障碍物的垂直距离应不小于2000mm;

——梯宽不大于1100mm两侧封闭的斜梯,应至少一侧有扶手,且设在下梯方向的右侧;梯宽大于1100mm但不大于2200mm的斜梯,无论是否封闭,均应在两侧安装扶手;梯子扶手中心线应与梯子的倾角线平行,梯子扶手的高度由踏板突缘到扶手的上表面垂直测量应不小于860mm,不大干960mm;支撑扶手的立柱应从第一级踏板开始设置,间距不宜大于1000mm。 4.2.23.3.3 钢平台的结构要求为:

——通行平台的无障碍宽度应不小于750mm,单人偶尔通行平台的宽度可适当减小,但应不小于450mm;梯间平台(休息平台)的宽度应不小于梯子的宽度;

——平台地面到上方障碍物的垂直距离应不小于2000mm;

——踢脚板顶部在平台地面之上高度应不小于100mm,其底部距地面应不大于10mm;

——当平台距基准面高度小于2m时,防护栏杆高度应不低于900mm;距基准面高度大于等于2m并小于20m时,防护栏杆高度应不低于1050mm;距基准面高度大于20m时,防护栏杆高度应不低于1200mm;

——防护栏杆端部应设置立柱,立柱间距应不大于1000mm;在扶手与踢脚板之间应至少设置一道中间栏杆,其与上、下方构件的空隙间距应不大于500mm。

4.2.23.3.4 活动人字梯铰链完好无变形,两梯之间梁柱中部应有限制拉线,撑锁固定装置牢固;梯子与地面接触部位应设置防滑装置。

4.2.23.3.5 竹梯构件不得有连续裂损2个竹节或不连续裂损3个竹节;梯子与地面接触部位应设置防滑装置。 4.2.24 移动平台 4.2.24.1 操作平台

4.2.24.1.1 结构件安全系数应满足如下规定:

24

2

2

2

——升降台承载构件(不包括脆性材料)的安全系数应大于2; ——脆性材料(如铸铁等)制成的升降台承载构件的安全系数应大于5;

——工作台承受最大载重量,通过钢索或链条,或者两者并用的系统送递升降动力时,钢索、链条的安全系数应大于8。

4.2.24.1.2 主要受力构件的焊缝应符合GB 50205的相关规定;且无变形、腐蚀、裂纹等缺陷。 4.2.24.2 升降台在升降过程中自然偏摆量应不大于0.5%的最大起升高度。

4.2.24.3 升降台应设置防止支腿回缩装置,在工作台承受最大载重量停留15min时,支腿的回缩量应不大于3mm。

4.2.24.4 工作台升降的安全保护

4.2.24.4.1 在动力油路等出现故障时,应设置防止工作台失控下降的安全装置(允许有控下降)。 4.2.24.4.2 若工作台能在水平面内旋转,当旋转至某一角度后应设置锁定装置将工作台锁住;在行驶状态时应确保工作台不旋转。

4.2.24.4.3 工作台上升至最大起升高度时,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应自动切断工作台上升动力源。 4.2.24.5 升降车和行驶速度大于4km/h的自行式升降台应设置报警装置。

4.2.24.6 工作台四周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000mm的保护栏杆或其他保护设施,栏杆应承受1000N静集中载荷;工作台表面应防滑;当升降台动力源切断时应设置紧急下降的装置。 4.2.24.7 操作按钮设置合理,显示准确、清晰。 4.2.25 锅炉与辅机

4.2.25.1 资料应满足下列要求:

——出厂、安装资料齐全;

——应注册登记,并按周期进行检验; ——运行记录齐全、完整。 4.2.25.2 安全附件

4.2.25.2.1 安全阀应符合下列规定:

——额定供热量大于30310 kcal/h的热水锅炉和蒸发量大于0.5t/h蒸汽锅炉应至少安装两只安全阀;其余热水锅炉和蒸汽锅炉应至少安装1只安全阀;

——每年检验一次,铅封完好,运行时每周进行一次手动排气试验,每月进行一次自动排气试验,并做好运行记录;

——杠杆式安全阀应设有防重锤自行移动的装置和限制杠杆越位的导架;弹簧式安全阀应设有提升把手和防止随意拧动调整紧固装置;静重式安全阀应设有防止重片飞出的装置。 4.2.25.2.2 水位表应符合下列规定:

——额定蒸发量大于0.5t/h的锅炉应至少安装二只独立的水位表; ——应有最低和最高极限水位标志线,水位清晰可见;

——排放水管应排至安全的地方,玻璃管式水位表应设置防护罩; ——水位表的照明灯应采用安全电压,布线应设有隔热措施; ——水控汽阀无泄漏。

4.2.25.2.3 压力表应符合下列规定:

——精度不低于2.5级,量程宜为工作压力的1.5~3倍,表盘直径不小于100㎜,刻度盘上标有最高工作压力红线;

——每6个月校验一次;压力表旋转式三通旋塞应灵活、无泄漏。 4.2.25.2.4 排污阀应灵活、无泄漏,污水应排放至安全地点。 4.2.25.2.5 炉水取样冷却器冷却效果明显,且确保冷热水管路畅通。

25

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AQT7009—2013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6)在线全文阅读。

AQT7009—2013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100608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