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3、2004年全国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 萨 蛮 (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
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 请简要说明理由。
4、2007年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4分)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 5、2005年重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 (唐)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 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 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6、2007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送 人 (宋)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7、2005年高考全国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做答 春 行 即 兴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三四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8、2007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武 夷 山 中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作者: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
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
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德思想感情?(3分)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
1、2007年全国:⑴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
时排遣的心情。⑵“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
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
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喻情于景的功
力。
2、2007四川卷:⑴参考:驿站秋夜难眠图⑵参考: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
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
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
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3、2004年全国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
更加鲜明。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
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
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
艰难,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4、2007年辽宁卷(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以上答案不必拘泥。
5、2005年重庆(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绪,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6、2007年江苏卷(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7、2005全国⑴对偶。“芳草”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⑵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8、2007年福建⑴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⑵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以上意思对即可)
诗歌分类鉴赏指导
诗歌鉴赏1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是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 一花一木皆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或咏物怡情。
一、特点归纳:
1、思想内容。①高尚品质②自身遭际③人生哲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全版)(精)(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