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将不锈钢预热至测试温度有两个选择:通过皂洗机或预热/储存设备,若用皂洗机预热过程详见7.4.2。
7.4.1 夹紧圆筒盖子,并将其装入仪器中,运转仪器至少 2 min,以预热测试圆筒。
7.4.2 将钢杯盖子扣好,可在不锈钢杯盖顶及胶封条之间加上TEFLON封条,以防止封条污染皂洗液。将75×125 mm(3×5inch)的钢杯垂直地锁紧并将90×200 mm(3.5×8.0inch)的钢杯水平地锁紧在皂洗机的转轴上。这样做是要令盖子先撞到水。在支架两边放上相同数目的钢杯。对于组件里预热不锈钢杯见7.7。 7.5 开始转动滚轴并预热,至少两分钟。
7.6 停机,打开测试圆筒盖,放入试样,盖上盖子,但不要夹住,同一排其它圆筒重复这一过程,最后依原顺序夹住盖子(这样做是考虑到压力均衡)。其他排圆筒重复上述的过程。 7.7 开启机器,以40±2rpm速率运转 45 min
7.8 冲洗,脱水及烘干各程序对各测试而言都一样。停止机器,取出容器,将试样放入烧杯中,用40±3 °C水冲洗试样1分钟,重复三次。并应间或搅拌或用手挤压。可用离心机或滚筒压轴将多余水除去。将样本放在温度不超过71℃(160℉)的焙烘箱内烘干,亦可放样本在尼龙袋内然后放在自动旋转干衣机内,通常干衣机的出口温度为60-71℃或在空气中风干。
7.9 评级前将样本放相对湿度为65±2%及温度为21±1℃调湿 1小时
7.10 在评估前,先将样本的缝线剪去并将织物弄平滑,抓毛织物,则把有细毛一面擦顺,为方便评估,可将样本订在白卡纸上,白卡纸的Y刺激值至少为85%,根据AATCC程序1和2或者设备评价程序7,
装订材料不能妨碍评级。
7.10.1 样本若为纱线,则在与未洗试前纱线比较前,先将其梳或擦顺然后再作比较。 8评估 8.1 评估色变
8.1.1 使用变色灰卡去评估样本的颜色改变,为了提高准确性,评估应由多过一人作出 ,颜色的改变,亦可以用一些如测色仪或分光光度计等,用适当的软件(参考AATCC评估程序7),与未经洗涤测试的样本去测量,而得出结果。 8.2 沾色程度的评估
要评估沾色程度(参考12.10)可用沾色灰卡或AATCC的彩色转移灰卡,在报告中应注明使用的灰卡。
8.2.2 颜色沾染至多纤维条或漂白棉布上的程度,亦可用一些测色仪器去测量,与原办作出比较。#10A多纤维布的阔度足够放在仪器处测量。
九、 对结果的解释
9.1 此测试的结果,与五种典型的家庭或商业上的洗涤是相近的。此加速测试,为了获得程度的加速,在若干情况中,比如温度,是特意地夸张了。
9.2 1A的试验——这试验是专为评估在多次低温用手洗涤时织物的颜色坚牢度而设。试验样本在温度40±3℃下的颜色改变,应与五种典型的手洗方法类似。
9.3 1B号实验——这实验是为评估多次低温下重复的手洗时织物的颜色坚牢度设计的,测试样本颜色的变化应与五种在温度27±3℃小心用手洗方法类似
9.4 2A号试验——这试验是专为评估多次低温机洗时(家庭中或商业上)织物颜色的坚牢度而设。测试样本颜色的变化应与五种在温度38±3℃商业机洗或五种温度在38±3℃家庭用洗衣机洗涤方法类似。 9.53A号试验——这试验是特别为评估可抵受强力洗涤的织物颜色坚牢度而设。试验样本颜色的变化应与五种商业机洗(49±3℃)或五种家庭用机洗(60±3℃)的方法类似。两者皆不含氯。
9.6 4A试验——这试验是用来评估织物的颜色坚牢度在有效氯存在时而设。样本颜色的改变应与五种温度在71±3℃,每 45.4 kg 衣物中有1.9 L (或等如1%)氯含量的商业机洗或五种温度在63±3℃每3.6 kg 衣物中有3.74 g/L 的氯含量的洗涤方法类似。 9.7 5A号试验——这试验是用来评估织物颜色在含有效氯的情况下的坚牢度,样本经测试后的颜色改变,应与五种在温度49±3℃的家庭洗涤方法类似,当中应含有200±1ppm的有效氯含量。 10报告
10.1 报告要写出测试的编号。
10.2 报告中要写出颜色改变的级数如在8.1中及写出多纤维布或漂白棉布沾色程度的级数如8.2。
10.3 说明用何种灰卡(沾色灰卡或AATCC彩色转移灰卡去评估沾色程度(参考12.12)
10.4 说明是用何种编号的多纤维布,或是为了避免针织布会卷边而用漂白棉布。
10.5 说明在变色和沾色中使用皂粉的情况(参考12.6)。 10.6 说明使用的皂洗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AATCC61:2013美国水洗色牢度中文翻译(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