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7cai.cn 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训练题(四)
题 号 得 分 一 (一) 二 (二) (三) (四) 三 总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得 分 评卷人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1.下列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孤僻(pì) 大相(xiāng)径庭 不以而足 岿(kuī)然不动 ...B、晨曦(xī) 不可思意 猥(wěi)亵 参(cān)差不齐 ...C、呱呱(ɡuā)坠地 分泌(mì) 迫不及待 刻勤刻俭 ..D、水泄不通 迁徙(xǐ) 疲惫(bèi) 煞(shà)费苦心 ...
2.选出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2分)
A.汹猛洪涝,罕见冰雪,特大地震……当我们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不由生出多难兴邦的历史....感慨。
B.集电话、电脑、相机、信用卡等功能于一体,这款新型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被发挥得酣畅..淋漓。 ..
C.现代社会信息量与时俱进,上网已成为追求时尚的当代中学生经常挂在路边嘴边的炙手可...热的话题。 .
D.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从而增加酒店....收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
A.通过这次学校组织的捐款活动,使我深切地认识到:源于十三亿中国人的绵绵不绝的爱能战胜一切困难。
B.2018年中国田径公开赛,是国家体育场“鸟巢”在今年举办马拉松和竞走比赛后又再度承办的大型赛事。
C.自6月1日起,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限塑令”,同时禁止销售、生产不符合规格的塑料购物袋。
D.作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德丝弦将在今年秋季首次进入市区各中小学课堂。
4.下面文学常识的有关项目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捕蛇者说》揭露了苛捐重赋给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B、朱自清,宇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背影》一文,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里第一次从正面刻画父亲形象的散文。
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李太白全集》。我们学过他的诗歌《行路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D、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再别康桥》这首诗是他最具传世价值的一首诗,也是中国新诗的经典之作。 5.古诗词填空。(5分)
(1)窈窕淑女, ______。(《诗经·关雎》)
(2)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3)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这首词中用来表达征人归心切、思乡迫,破敌功未成,把酒难释怀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古代先贤有这样风范的人不胜枚举,请写出初中课本内学习过的古诗词中能表现鉴定信念,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的连续两句,并标明作者或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夏季来临,我市某物业公司准备在小区内喷洒除虫药水,时间:5月30日14:00~15:00。请你代物业公司拟一份告示(只需写出正文部分内容),告知小区居民。要求:内容清楚,语言简明、得体。(3分)
二.阅读与探究(54分)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文后7--11题。(13分)
得 分 评卷人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
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恢弘志士之气 ( ) ②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③遂许先帝以驱驰( ) ④以彰其咎 ( ) ...8.翻译下列句子(4)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9.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2分)
10.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2分)
11.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3分)
(二)阅读《故乡》中的几段文字,完成l2—14题。(10分)
得 分 评卷人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
“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
12.文学作品中人物无声的语言也能揭示他们的心理活动,下面句子中的省略号含有丰富的
潜台词,它们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活动?(4分) ①“阿!闰土哥,——你来了?……”
②“老爷!……”
13.对比是小说中常用的手法之一,上面的文字中有两处对比,把它们找出来,分别说说这两处对比的表达作用。(3分)
14.画线句子中所说的“厚障璧”为什么是“可悲”的?请联系全文内容和下面的资料,说说你的看法。(3分) 资料链接:
过去的三个月的创作,我最佩服的是鲁迅的《故乡》……我觉得这篇《故乡》的中心思想是悲哀那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隔膜。造成这不了解的原因是历史遗留的阶级观念。……著者的本意却是在表现出人生本来是一气的,后来却隔离了这一根本观念。(茅盾《评四五六月的创作》)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5-19题。(15分)
得 分 评卷人 梦幻视觉“水立方”
国家体育场——“鸟巢”以它充满阳刚之气的独特外形吸引了世人
的目光,而与它并肩而立的国家游泳中Jc,则以一种柔美风格,与“鸟巢’’共同在北京城的北部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与“鸟巢”一样,国家游泳中心也有一个别具一格的名字:水立方。
(一)阳光下晶莹的水滴 ,
“水立方”设计梢妙,晶莹通透,具有梦幻般的独特的视觉效果。它是—个177米乘177米,高31米的方型建筑。看起来形状很随意的建筑立面遵循严格的几何规则,立面的不同形有11种。内层和夕L层都安装有充气的枕头,梦幻般的蓝色来自外面那个气枕的第一层薄膜,因为弯曲的表面反射阳光,使整个建筑的表面看起来像是阳光下晶莹的水滴,而如果
置身于”水女方”内部,感觉则会更奇妙,你会看到,那些气枕像海洋里的一个个水泡。
(二)奇妙自洁不沾尘土
“水女方”从材料到结构完全是一个创新的建筑,蕴涵着极高的科技含量。外围采用新型的环保节能ETFE(聚四氟乙烯)膜材料,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是目节世界上最大的ETFE应用工程。ETFE项目经理詹姆斯先生说:“它是一个双层ETFE芹,统,外面一层里面一层,从这个角度来讲,它是第一个,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这种ETFE膜材料的质量只有同等大小玻璃的1%,韧性好,又能吸收更多的阳光,并且不女自燃。另外,它们还有奇妙的自洁功能,不沾附尘土,风一吹,土就走了。
(三)覆盖计划大量节水
拥有三个巨大游泳池的水立方,每小时蒸发掉的水就要超过一吨。有没有可能避免除这种浪费呢? “水立方”的建设者们在设计之初就有过周全的考虑。他们考虑在游泳池池不用的晚上用塑料布或其他材料将整个池水覆盖。覆盖计划包括了整个“水立方’’的比赛池、戏水大厅等,这样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水。除此之外,“水立方”的另一个环保功能是收集和循环利用雨水,这是充分体现“水立方”科技、绿色设计理念的一个技术亮点。落到水立方房顶上的雨水会汇集到建筑物下面的一个中心储蓄池中,这些被收集永的雨水将被循环利用。
(选自《竞报》2018.12,有删改)
15.本女(一)中画线句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16.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
外围采用新型的环保节能ETFE(聚四氟乙烯)膜材料,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ETFE应用工程。 . 17.“水立方”的设计贯穿了绿色环保的理念,在本文(三)中,这一理念具体体现在哪两个方面?(4分) -
18.有人担心“水立方”的外层薄膜容易堆积灰尘,影响美观,请你根据选文内容对此作出回答。 (4分) .
(四)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9-23题。(16分)
得 分 评卷人 生命之芯 李雪峰
①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
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那些叶子便很快
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到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②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扬的葡萄叶子的,但妻子对这些葡萄叶子却颇有微词,尤其是到了暮秋时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但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
③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④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妻子摘得一串不留。我很惋惜那些没有彻底紫透的葡萄,埋怨妻子说:“有些还没有完全熟透呢,怎么一下子就摘尽了?”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我很不解,摘葡萄和扫落叶有什么关系呢?难道不摘葡萄那些叶子就永远不会凋落吗?
⑤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个夜晚或半天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令人痛惜不已。
⑥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
⑦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莅临了……我不由对葡萄叶充满了敬意。
⑧我们的生命果实是什么呢?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呢?我们生命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是在为自己的生命使命而生活的吗?什么才是我们人类生命的真正秋天呢?
⑨春天的庭院里,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仰望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蛰伏在绿叶间的虫子,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 (选自《新语文学习》,有删改)
19.阅读第①自然段,请品味“昏睡的葡萄藤醒了”这句话中“醒”字的妙处。(3分)
20.第①、第⑤自然段都用了较多篇幅描写葡萄叶,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21.从葡萄叶旺盛生长到葡萄叶子过早落尽,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3分)
22.如何理解“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这句话?(3分)
23.阅读全文,你从葡萄叶子夭折的生命历程中得到了什么感悟?(3分) 得 分 评卷人
三.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一片嫩红,一湾碧溪,一袭云彩,一阵鸟鸣,一丛风中的芦苇……
便是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线;
一曲生命赞歌,一帧活动剪影,一次风采展示,一处公益广告……便是一道令人回味的风景线;
一位哲人说,你的灵魂就是一道精选的风景线。 也许,你眼中和心中的风景线更多更多…… 请以“一道风景线”为题目,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中考训练题四参考答案
一. 积累与运用(16分) 1.D 2. A 3.D 4。(每小题2分,共8分) 5(1)君子好逑(2)芳草萋萋鹦鹉洲
(3).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每题1分,共3分) (4).示例(2分)
①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或《行路难》
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或《望岳》 ④ 西北望 射天狼 苏轼或《江城子 密州岀猎》 ⑤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曹操或《龟虽寿》 ⑥ 烈士幕年,壮心不已 曹操或《龟虽寿》
⑦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或《雁门太守行》
⑧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⑨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或《登飞来峰》 ⑩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或《过零丁洋》 6.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符合题目要求,写出相关要点即可。(3分)
二,阅读与探究(54 分) (一)(13分)
7.①发扬,广大 ②……的原因 ③奔走效劳 ④过失(共2分,每小题0.5分) 8.(1)宫廷和相府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提升,惩罚,表扬,批评,(标准)不应当有差
别
(2)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通信
遗憾的
(共4分,每小题2分)
9.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共2分,围绕“亲贤臣,
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得满分) 10.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
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 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
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共2分,答岀其中任何一点之意即可得1分。答岀其中任何两点之意即可得满分)
11.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共3
分,结合原文内容1分,能围绕“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等中的任意一个角度来谈自己受到的影响即可得2分) (二)(10分)
12.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考生的分析或体验符合人物的心理即可。可以分析人物的心
理活动,也可以呈现人物当时心理活动的过程。基本意思对即可。 (4分) 13.通过少年闰土与水生脸色的对比以及“银项圈”有无的变化,形象地表现了农民生活日益困苦、窘迫的境遇。“我”与闰土的隔膜和水生与宏儿的“松松爽爽”的“一路出去”毫无隔膜的对比,表现了“我”对“人与人不再隔膜”的希望。基本意思对即可。(3分) 14.原先的好朋友变得如此的隔膜,让“我”觉得可悲;是社会和生活的重压使得这么一位活泼可爱的“少年英雄”变得像“木偶人”一般,是封建的等级观念在“我”与闰土之间造成了厚厚的“障壁”,这更是可悲的。基本意思对即可。(3分) (三)(15分)
15(共4分)通过打比方,形象生动(2分)地说明“水立方”的晶莹美丽(2分)。(意合即可)
16.(共3分)不能去掉。(1分)“目前”从时间上进行限制,说明了“水立方”的“ETFE应用工程”只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工程。(3分)意合即可)
17.(共4分)池水覆盖可减少水蒸发(或“池水覆盖可节约大量的水”;可收集和循环利用雨水)(每点2分) 18(共4分)“水立方”的外围采用新型的环保节能ETFE(聚四氟乙烯)膜材料(2分),有奇妙的自洁功能(或“它们不沾附尘土,风一吹,土就走了”(2分) (四)((16分)
19.(3分)运用拟人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蓄积一冬力量的葡萄藤在初春时节发芽(睁开叶芽)、长叶(叶子舒展)的生命苏醒状态(充满生命活力),蕴含了作者的喜爱之情(2分)。
20.(4分)结构上起到照应、对比的作用(2分);内容上,用前面葡萄叶生长旺盛的喜悦来反衬后面葡萄叶过早凋落的无奈(1分,答出反衬即可),突出果实是叶子生命的灯芯(1分)。(意思对即可)
21.(3分)十分喜爱——痛惜不已——充满敬意(每点1分)
22.(3分)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生命的价值所在,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使命的崇敬(1.5分)。作物是为果实而生的,它们的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一旦果实夭折,作物的生命也就黯淡了,提前进入生命的秋天(1.5分)。(意思对即可)
23.(3分)我们应该明白自己生命的真正目的,为什么生命使命而生活(1分)。我们更应该像以果实为灵魂的葡萄叶那样,把握住美好年华,为实现人生价值而不懈努力,人生
才有意义;我们应以敬畏生命的态度关注和思考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从中得到人生有益的启迪(2分)。(围绕生命的使命(我们的灵魂)、怎样才能有意义地生活展开即可) 三.作文(50分)
【评分】
项 目 ①内容20分 ②表达25分 ③文面5分
一 等 20—16分 25—20分 5分 二 等 15—11分 19—14分 4分 三 等 10—6分 13—8分 3分 四 等 5分以下 7分以下 2分以下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中考初中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训练题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