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肥城市丘明中学2016-2017学年中考模拟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句中描写的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是( )
A.水 B.光 C.空气 D.土壤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首先明确有哪些环境因素对生物会造成影响.
解: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主要描述了水滋润着生物,影响了生物的生活,使生物开始发萌.因此“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句中描写的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水. 故选:A
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中的视野如下图所示。若要将物像调整到视野正中央,正确的方法应该是()
A.把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B.把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C.把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D.反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显微镜下所形成的图像是倒像,当图像位于视野右下方时,要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此时图像会移动到位视野中央,选项B符合题意。
考点:此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意在考查学生操作显微镜的能力,对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像这一知识的题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3.“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生物体内存在不同的结构是由于细胞的( ) A.生长 B.分裂 C.分化 D.癌变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分化就是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过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过程大致是:细胞分裂所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都很相似,并且都具有分裂能力。后来除了一小部分细胞仍然保持着分裂能力以外,大部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在生长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结果就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组织。经过细胞分化,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就会形成各种不同的组织。由不同的组织构成器官,由不同的器官构成构成系统,由八大系统构成动物体。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考点: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4.为了探究大豆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实验装置编号 1 2
由此可知,他们准备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 ) A. 水分 B. 光照 C. 温度 D. 空气 【答案】B
【解析】实验条件中除了光照条件,其他所有条件都是相同的,而且都是有利于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通过分析探究实验中对照组的实验条件,可以得出只有光照为该探究实验的惟一变量。所以该实验探究的应该是光照是否影响种子萌发。 5.在切番茄时,会有许多汁液流出。这种汁液主要存在于() A.液泡内 B.细胞膜上 C.细胞核内 D.细胞壁上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液泡里含有细胞液,含有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等,如西瓜的汁液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有甜味,就是位于液泡中。 考点:细胞中的物质。
6.“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第一步是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B.消耗叶片内存在的淀粉 C.储备光合作用的原料 D.消耗叶片内的叶绿素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第一步是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叶片内原则有的淀粉全部消耗掉,从而保证实验中检验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制造出来的,而不是原来就有的,选项B符合题意。
放入种子的数量 100粒 100粒 提供的环境条件 光照 有 无 水分 适量 适量 温度 20℃ 20℃ 空气 充足 充足 考点:此题考查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意在考查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分析能力。 7.下列不利于移栽植物成活的是( ) A.带土移栽 B.选择阴雨天移栽 C.剪去部分枝叶移栽 D.选择光照最强的时候移栽 【答案】D
【解析】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去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同时阴天或傍晚移栽,阳光较弱,也能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蒸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幼根和根毛,因此在移栽植物时要带土移栽,以保护幼根和根毛,利于根吸水,提高成活率。
8.合理的饮食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下列饮食习惯中科学合理的是 A.只吃水果和蔬菜
B.用含多种营养成分的饮料代替水 C.谷类、水果、蔬菜和肉类等搭配 D.炒菜的时候多加油盐使菜更有滋味 【答案】C
【解析】只吃水果和蔬菜,只能满足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但不能满足其他营养物质的需要,A错误;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营养物质和废物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饮料不能代替水,B错误;健康食谱,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谷类、水果蔬菜和肉类荤素搭配,营养全面合理,能保证人体营养的需要,C正确;合理膳食要注意营养均衡,每日的食谱要健康合理,尽量低油低盐,否则会引起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症状,D错误。 9.为提高温室大棚内农作物的产量,下列措施中与光合作用原理有关的是() A.降低夜晚温度 B.增施空中肥料 C.进行地膜覆盖 D.及时中耕松土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降低夜晚温度,能减弱植物在夜晚的呼吸作用,及时中耕松土是为了促进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选项A和D都与植物呼吸作用有关;进行地膜覆盖是为了保温,使植物生长有适宜的温度;增施空中肥料是指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故选项B与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有关。
考点:此题考查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10.动物和人体的生长发育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 ) A.卵细胞 B.受精卵 C.精细胞 D.神经细胞 【答案】B
【解析】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卵细胞和精子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个体的生长发育的起点。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 11.人们常把苔藓植物当作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是因为它:() A.适合生活在空气污染大的地方 B.生活在比较潮湿的地方
C.叶子只有单层细胞,易受有毒气体侵入 D.植株矮小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可见C符合题意。 考点:苔藓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2.2011年5月1日起将实施醉驾与飚车入刑定罪,醉酒驾驶机动车辆将一律吊销驾照并在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禁止酒后驾车的原因是过量酒精会抑制人的() A.神经系统 B.消化系统 C.呼吸系统 D.循环系统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神经系统具有调节功能,过量的酒精会抑制神经系统的功能,醉酒驾驶机动车辆易发生交通事故,所以禁止酒后驾车。
考点:此题考查酒精对人体神经系统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神经系统功能的理解能力。 13.下图分别表示青蛙发育过程中的四个阶段(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③①④ D.④②①③ 【答案】C
【解析】蛙的生殖发育过程为: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许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块,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即②受精卵→③蝌蚪→①幼蛙→④成蛙。
14.一位同学不慎将一粒西瓜子咽了下去。这粒西瓜子在其机体内的旅行路径为( ) A.口腔——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 B.口腔——胃——食道——小肠——小肠——肛门 C.口腔——大肠——胃----食道----小肠---肛门 D.口腔——食道——胃一—小肠——大肠——肛门 【答案】D
【解析】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所以瓜子从口腔进入以后,经过消化道的各个结构依次是: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15.如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四种植物的共同特征,这一特征是
A.有种子 B.有根茎叶的分化 C.种子没有果皮包裹 D.种子有果皮包裹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图中的银杏的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种子裸露,属于裸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有根茎叶的分化;小麦、油菜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也用种子繁殖后代,有根茎叶的分化;蕨菜不能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有根茎叶的分化。可见四者的共同特征是有根茎叶的分化。 考点:植物的分类。
16.下列哪条食物链是正确的:() A.阳光→草→兔→狐 B.草→鼠→鹰 C.鹰→蛇→鼠→草
D.草→狐→兔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食物链表示的是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书写食物链时,食物链的起始部位是绿色植物,各成分之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指向捕食者。选项A的起始端正党风是阳光,不是食物链;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C的起始部位也不是绿色植物,也不属于食物链;选项D中的狐以兔为食,所以也不是正确的食物链,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考点:此题考查食物链的组成,意在考查学生对食物链的理解能力。
17.大灾之后要防大疫。玉树地震后,防化部队在灾区喷洒了大量消毒液,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应属于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预防接种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防化部队在灾区喷洒大量消毒液,目的是杀死空气中和病死的动植物遗体或其它附着物上的病原体,防止病菌通过环境中的生物或者空气媒介传播疾病,所以应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8.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动物行为中,属于后天性行为的是() A.晴蜓点水 B.螳螂捕蟑 C.作茧自缚 D.鹦鹉学舌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蜻蜓点水”、“螳螂捕蝉”、“作茧自缚”,都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鹦鹉学舌”,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后天学习行为。故选D。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19.鹦鹉羽色的黄色(A)与蓝色(a)是一对相对性状,亲代与后代的性状如表。则亲代鹦鹉最可能的基 因组成是( )
A. Aa×Aa B. AA×Aa C. AA×aa D. aa×aa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一对黄色的鹦鹉,产生的后代有蓝色的,这说明蓝色是隐性性状(子代中出现了亲代中没有的生物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只有控制隐性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性状才能表现出来,这个蓝色鹦鹉的这一对隐性基因aa由亲代双方各提供一个,即亲代的基因组成中都含有一个控制蓝色的隐性基因a,而亲代都是黄色的,说明亲代控制毛颜色的基因中还含有一个显性基因A,即亲代鹦鹉的基因组成是Aa。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20.盐城大纵湖享有“水乡泽国”、“鱼米之乡”的盛誉。下列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湖中的水 B.清水大闸蟹 C.湖中的芦苇 D.湿地风景区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湖中的水,只包括了非生物部分的水,没有其它部分,也没有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错误;清水大闸蟹,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错误;湖中的芦苇,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错误;湿地风景区,既包括了湿地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D正确。 考点:生态系统的概念。 二、综合题
1.将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如下图),并做以下实验:
(1)将此装置放在阳光下,由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小白鼠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提供了____________,所以小白鼠和植物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不会死亡。由此可见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它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________________,释放 _________________。 (2)将此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中,小白鼠不久将死亡,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取出装置中的绿色植物,小白鼠死亡时间将会_________,由此可见在黑暗环境中绿色植物吸收了环境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氧气 二氧化碳 氧气 无光,植物不能光合作用,装置中的氧气被用尽,小白鼠由于缺氧死亡 延长 氧气
【解析】(1)把此装置置于阳光下,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而老鼠呼吸需要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小白鼠和植物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不会死亡。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如果将此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中,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且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小白鼠因缺氧而无法进行呼吸,不久将死亡。若取出装置中的绿色植
物,由于植物也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所以小老鼠存活的时间会变长,死亡的时间会缩短。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中考初中山东省肥城市丘明中学2016-2017学年中考模拟生物试题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