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取最小值时,判断△PQ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A
M D
60° B
P
Q
C
【思路分析1】本题有一点综合题的意味,但是对二次函数要求不算太高,重点还是在考察几何方面。第一问纯静态问题,自不必
京翰教育初中家教——专业对初中学生开设针对性的初三数学辅导补习班
京翰教育北京家教辅导-开设全国中小学一对一课外辅导班
说,只要证两边的三角形全等就可以了。第二问和例1一样是双动点问题,所以就需要研究在P,Q运动过程中什么东西是不变的。题目给定∠MPQ=60°,这个度数的意义在哪里?其实就是将静态的那个等边三角形与动态条件联系了起来.因为最终求两条线段的关系,所以我们很自然想到要通过相似三角形找比例关系.怎么证相似三角形呢? 当然是利用角度咯.于是就有了思路. 【解析】
(1)证明:∵△MBC是等边三角形 ∴MB?MC,∠MBC?∠MCB?60? AD中点
∵M是∴∵
AM?MD
AD∥BC
?∠MBC?60?,∴∠AMB∠DMC?∠MCB?60?
∴△AMB≌△DMC ∴
AB?DC
ABCD是等腰梯形.
?MC?BC?4,∠MBC?∠MCB?60?,∴梯形
(2)解:在等边△MBC中,MB∠MPQ?60?
∴∠BMP?∠BPM∴∠BMP?∠BPM?∠QPC?120? (这个角度传递非常重要,大家要仔细揣摩)
?∠QPC
∴△BMP∽△CQP ∴
PCCQ?BMBP
∵PC∴
?x,MQ?y ∴BP?4?x,QC?4?y
x4?y12 ∴y?x?x?4 (设元以后得出比例关系,轻松化成二次函数的样子) ?44?x4【思路分析2】第三问的条件又回归了当动点静止时的问题。由第二问所得的二次函数,很轻易就可以求出当X取对称轴的值时Y有最小值。接下来就变成了“给定PC=2,求△PQC形状”的问题了。由已知的BC=4,自然看出P是中点,于是问题轻松求解。 (3)解: ∵
△PQC为直角三角形
y?12?x?2??3 4∴当
y取最小值时,x?PC?2
京翰教育初中家教——专业对初中学生开设针对性的初三数学辅导补习班
京翰教育北京家教辅导-开设全国中小学一对一课外辅导班
∴P是BC的中点,MP∴∠CPQ∴∠PQC
以上三类题目都是动点问题,这一类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当动点移动中出现特殊条件,例如某边相等,某角固定时,将动态问题化为静态问题去求解。如果没有特殊条件,那么就需要研究在动点移动中哪些条件是保持不变的。当动的不是点,而是一些具体的图形时,思路是不是一样呢?接下来我们看另外两道题. 【例4】2012,门头沟,一模
而∠MPQ?60?,?BC,?30?, ?90?
CG. 已知正方形ABCD中,E为对角线BD上一点,过E点作EF?BD交BC于F,连接DF,G为DF中点,连接EG,(1)直接写出线段EG与CG的数量关系;
CG,(2)将图1中?BEF绕B点逆时针旋转45?,如图2所示,取DF中点G,连接EG,.
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
(3)将图1中?BEF绕B点旋转任意角度,如图3所示,再连接相应的线段,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不要求证明)
ADGEAGEDAFDEFB
B图1FCB图2 CC图3【思路分析1】这一题是一道典型的从特殊到一般的图形旋转题。从旋转45°到旋转任意角度,要求考生讨论其中的不动关系。第一问自不必说,两个共斜边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中线自然相等。第二问将△BEF旋转45°之后,很多考生就想不到思路了。事实上,本题的核心条件就是G是中点,中点往往意味着一大票的全等关系,如何构建一对我们想要的全等三角形就成为了分析的关键所在。连接AG之后,抛开其他条件,单看G点所在的四边形ADFE,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梯形,于是根据我们在第一讲专题中所讨论的方法,自然想到过G点做AD,EF的垂线。于是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出现了。 (1)CG?EG
(2)(1)中结论没有发生变化,即CG?EG.
证明:连接AG,过G点作MN?AD于M,与EF的延长线交于N点. 在?DAG与?DCG中,
?ADG??CDG,DG?DG, ∵AD?CD,∴?DAG≌?DCG.
京翰教育初中家教——专业对初中学生开设针对性的初三数学辅导补习班
京翰教育北京家教辅导-开设全国中小学一对一课外辅导班
∴AG?CG. 在?DMG与?FNG中,
FG?DG,?MDG??NFG, ∵?DGM??FGN,∴?DMG≌?FNG. ∴MG?NG
在矩形AENM中,AM?EN 在Rt?AMG与Rt?ENG中,
MG?NG, ∵AM?EN,∴?AMG≌?ENG. ∴AG?EG. ∴EG?CG
AMGDEFNC
B图2 【思路分析2】第三问纯粹送分,不要求证明的话几乎所有人都会答出仍然成立。但是我们不应该止步于此。将这道题放在动态问题专题中也是出于此原因,如果△BEF任意旋转,哪些量在变化,哪些量不变呢?如果题目要求证明,应该如何思考。建议有余力的同学自己研究一下,笔者在这里提供一个思路供参考:在△BEF的旋转过程中,始终不变的依然是G点是FD的中点。可以延长一倍EG到H,从而构造一个和EFG全等的三角形,利用BE=EF这一条件将全等过渡。要想办法证明三角形ECH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就需要证明三角形EBC和三角形CGH全等,利用角度变换关系就可以得证了。 (3)(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
AGEFD
B图3【例5】(2012,朝阳,一模)
C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cm,点E是射线BC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E交射线DC于点F,将△ABE沿直线AE翻折,点B落在点B′ 处.
京翰教育初中家教——专业对初中学生开设针对性的初三数学辅导补习班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中考初中初中数学辅导2013中考总结复习冲刺专题:动态几何问题(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