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学科教学(语文)考研准备之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1)(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9-24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获罪被捕,受了“腐刑”。

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握皇帝的文书机要。这些都为他完成《史记》的编写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于是他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大约在他55岁那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 三.以所学作品为例,分析《史记》刻画人物的艺术成就

艺术成就:(一)闾巷人物的入传。(二)二.人物个性与共性的的展现:○1人物个性的展现:A。能准确把握人物的基本特征加以渲染,使许多人物个性非常突出。B.注重并善于把握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或细节,以突出人物的个性。c通过许多紧张激烈的环境和场面,把人物推到矛盾冲突尖端。运用对比、映衬等手法来表现人物个性如《鸿门宴》.C。善于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个性。如陈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项羽“彼可取而代之”。刘邦“嗟呼,大丈夫当如此”。○2人物共性的展现:a.知恩图报,以德报德。B以牙还牙,以怨抱怨。c.士为知己者死d.富贵还乡。(三)、采用互见法,展示人物形象的丰富性。

互见法: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互见法的使用既使人物的主要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征,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

四.《汉书》与《史记》的异同

同:《汉书》基本沿用《史记》体例而略有变化。一是改“书”为“志”。二是取消“世家”并入“列传”。

异:○1《汉书》体例更为严谨。○2作者思想、两书创作意趣不同。○3两书风格不同。

司马迁有意为文,行文恣肆,不尊矩度,

文学性强,班固刻意为史,拘规守章,笔法精严,严谨细密,

但生动灵活不足。

《汉书》虽在整体上文学成就不及《史记》行文谨严有法。,但有些篇章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如《李广苏建传》中形象刻画、记言、写人都很出名。行文严谨有法。 第四章、 汉代辞赋

一、

汉赋的源流、发展、概况及新体大赋的文体特征

A汉赋之源:刘勰《文心雕弄。诠赋》:“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楚辞也”。远源:《诗经》;近源《楚辞》。

○1从汉初到武帝即位初年的七十余年间,是汉赋的形成时期,此时流行骚体赋,,代表作有贾谊的《吊屈原赋》大赋也开始出现,如枚乘的《七发》 ○

2汉汉武帝至东汉中叶是汉赋的兴盛时期,此时流行汉大赋。代表作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称为辞赋!的体制○3、东汉中期至汉末,是衰落期,也是汉赋的转变时期,抒情小赋兴起,代表作有张衡的《归田赋》。

二、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子虚赋》《上林赋》对《七发》的超越

1两篇赋所虚构的三个人物,更具形象性。《七发》:吴克、楚太子。《两赋》:子虚、乌有、亡是公。○2显示了大一统时代的文化特征:《七发》层层推进的序列式,带有战国文化的痕迹。《两赋》:相互比较,逐个压到的并列式,完全是大一统时代的文化。○

3极度的铺张扬厉,○4辞采更加富丽○5确立了“劝百讽一”的赋颂传统。

三.从赋体创作来看,东汉辞赋有哪些新的嬗变? (一)题材的延展(不局限于西汉)。(二)意旨的更新(抒情赋)(三)艺术的嬗变:赋体创作风格、创作语言的嬗变。

四、东汉赋体创作的两个亮点? 京都赋的崛起和抒情赋的勃兴。

学科教学(语文)考研准备之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1)

五、东汉小赋的分类、代表作品及特点。 京都赋:杜笃《论都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抒情赋:从内容上分为:《纪行赋》和《述志赋》。《纪行赋》,记述旅途所见,及由此而引发的感慨为特征,篇幅不太长,成就最高的是蔡邕的《述行赋》。《述志赋》,在社会生动乱中,宦海沉浮中用以宣情寄志。张衡《归田赋》(首开抒情小赋的先河)和赵壹的《刺世疾邪赋》最具代表性。 第五章、汉代诗歌

一、乐府的含义及乐府的分类

名称,二是诗体名称。

汉乐府诗歌是指汉朝廷设立的音乐机关收集、整理和保存下来,可以和乐的现代诗歌的名称。

诗集》他将乐府诗从音乐角度分为12类!

其中汉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

鼓横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以相和歌辞数量最多!

二、以作品为例,分析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三、汉代文人五言诗的发展历程 (一)班固的诗

1《咏诗》是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的五言诗。 ○

2《竹扇诗》今存残篇,是一首完整的七言诗。 (二)张衡

1《同声歌》是一首很有特色的五言诗 ○

2《四愁诗》是骚体整齐划一后的七言诗。自张衡始,东汉文人五言、七言诗形成了以抒情为主的基本态势。

(三)秦嘉的《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无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

(四)郦炎《见志诗》、赵壹《疾邪赋》、蔡邕《翠鸟诗》的五言诗

具有典型的乱世文学特征。切中时弊、触及要害、大声疾呼、锋芒毕露。

四《古诗十九首》的名称、主题及感情。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无名氏的十九首五言诗,梁代萧统因各篇风格相近合在一起收入《文选》而题为《古诗十九首》。作者:认为是汉代以洛阳为中心的失职人员。主要出自于太学生阶层。

《古诗十九首》在性质上全部属于抒情诗: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不外乎两类:现为思想和怀人,占一半以上。○2:表现游子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和他们对人生的某些观念。 这三类都是人生最基本的感情,被称之为感情的“基型”“共相”

五、以所学作品为例,分析《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称其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卷上更称其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1长于抒情。这组古诗全是抒情诗,并写得情真意切,形象感人。○2善于运用比兴和写景来抒发感情。○3语言精炼工整,朴素自然,保持了乐府民歌的特色。

学科教学(语文)考研准备之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1)

第一章、 绪论 一.试论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

1全国长期分裂○2政权更迭频繁○3社会动乱○4民族矛盾尖锐○5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现象是士族门阀制度的存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卫生学科教学(语文)考研准备之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1)(5)在线全文阅读。

学科教学(语文)考研准备之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1)(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yiyao/125738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