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好多年了,教师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必须具备实施素质教育的素质。首先要从思想上更新观念,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完善自我,完成从“演员”到“导演”的角色转换,注重“导”的艺术。
美术教学中“导”的艺术
江苏省海安县紫石中学 储德俊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好多年了,教师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必须具备实施素质教育的素质。首先要从思想上更新观念,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完善自我,完成从“演员”到“导演”的角色转换,注重“导”的艺术。
关键词:导的艺术 美术教学 角色转换
新课程要求教师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必须具备实施素质教育的素质,首先必须彻底从思想上转变、更新观念,要更多地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课程,而不是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待美术教育,要改变过去那种只关注美术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以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教学方法,淡化学科中心,关注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由单纯重视传授知识转向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又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过程、方法的体验以及学生创造能力的:改变“灌输——接受”式教法,避免学生处于亦步亦趋的被动状态,注重培养学生艺术想象力转变等。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关系已成共识,然而,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主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课堂效率,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必须学会转变自己的角色,改变自己的“演员”甚至“主演”角色,让学生来充当“演员”甚至“主演”的角色,完成角色的换位。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关键取决于教师“导”的艺术。
一、 “诱导”兴趣 激发动力
兴趣不仅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习成功的引线,是无穷的学习动力。杨振宁曾说过“一个人要出成果,原因之一就是要顺乎自己的兴趣,然后再结合社会的需要来发展自己的特长。有了兴趣,‘苦’就不是苦,而是乐。到了这个境地,工作就容易出成果了。”凡杰出人才都有异乎寻常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要把培养、发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改变千篇一律、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提倡因材、因人施教,深入浅出,把深奥的道理用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语言、形式传授给学生,同时做到循循善诱,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去观察、学习、
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好多年了,教师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必须具备实施素质教育的素质。首先要从思想上更新观念,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完善自我,完成从“演员”到“导演”的角色转换,注重“导”的艺术。
探索、思考、提问。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课堂上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仪表,面对学生要有自然大方、和蔼亲切的教态;自然平和、清晰的语言等,同时更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教学环境等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如以学生利于接受的多种形式如卡通、漫画、影视作品、甚至游戏、故事、音乐等巧妙切入,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好的开端,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二、 启发想象 引导创新
著名美术教育学家罗恩菲德在《创造性志心理发展》中也指出:“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发展儿童运用自己的技巧创造作品的能力,而不必用他人规定的模式或方法。”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说过“科学与艺术的灵魂同是创新”。美术教育不仅具有培养学生必要的艺术素养和养成完善人格的任务,同时又是培养人的创造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途径。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造力是高素质人才的主要特征,美术教育过程的实施,重在培养人的创造个性。因此,美术教育在今天受到空前的重视,这对从事美术教育的人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
美术活动始终离不开想象,想象是美术的灵魂,没有想象就无法进行艺术构思,没有想象就无法进行创造。引导学生想象的过程,就是巧于启发的过程。巧于启发、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给学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课堂上让学生思想放松、没有过多的顾虑,活跃他们的思维;在情感上相互有一定的沟通,轻松、自由、融洽的气氛更利于学生个性思维的养成。自由轻松地创作即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表现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展示多彩的想象,引导他们积极地进行创造。及时发现学生的创造性的萌芽,让他们充分显露其艺术个性和才华,并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比如:
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好多年了,教师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必须具备实施素质教育的素质。首先要从思想上更新观念,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完善自我,完成从“演员”到“导演”的角色转换,注重“导”的艺术。
大多数学生总认为自己的作品是美的,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但由于他们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艺术秉赋和心理状态不尽相同,作画时必然出现多样的表现方法,甚至有千奇百怪的想法,真实地流露在画面上,有时我们也无法理解。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闪光点,应该加以鼓励和表扬,而不能轻易地否定甚至撕毁他们的作品,那样显然会打击他(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从中进行必要的引导,鼓励和启发他们自信地表达自己想表现的东西,他们想象的空间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卫生美术教学中“导”的艺术 (我与新课程改革征文)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