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溶剂不能与天然药物中的成分起化学反应;
3)溶剂要经济、易得、使用安全等。
2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P67)
利用混合样品的各组分在不相溶的两相溶剂之间的分配系数的差异(分配色谱)、吸附剂对组分吸附能力的不同(吸附色谱)、分子大小差异(排阻色谱)或其他亲和作用的差异来进行反复吸附或分配,从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得到分离。
3什么是重结晶?分步结晶怎样进行?(P66)
重结晶:第一次结晶得到的晶态物质往往不是很纯,可以用溶剂溶解再次结晶精制,该过程称为重结晶。
分步结晶:制备结晶时,通常在形成一批结晶后,立即吸出上层的母液于干净容器中,母液放置后可以得到第二批结晶,如此下去可得到各级结晶,该法称为分步结晶。
4简述铅盐沉淀的工艺流程。(P61)
5.请列举一种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新技术,简述其原理及主要优点。
天然药化形成性考核答案(学生)讲解
(P75例3-9)
红景天苷的微波提取。取红景天根茎,粉碎过筛,适量水浸泡,微波处理5次,每次30s,加10倍水提取10min,分析提取液中红景天苷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微波提取原理,在微波场中利用吸收微波能力的差异使得基体物质的某些区域或萃取体系中的某些组分被选择性加热,从而使得被萃取物质从集体或体系中分离,进入到介电常数较小,微波吸收能力相对差的萃取剂中。与传统方法相比,微波提取不仅对目标成分提取率高,而且能降低杂质的溶出。
6.超临界CO2萃取是实验室常见的一种分离方法,请简述其特点和优势。(P75)
①超临界CO2对不同溶质的溶解能力差别很大,与溶质的极性、沸点和分子质量密切相关。亲脂性、低沸点成分容易萃取,可低压萃取,如脂、挥发油等;化合物的极性基团越多,就越难萃取;化合物的分子质量越大,越难萃取。
②适用于热敏成分,密闭系统进行,可有效防止热敏性成分的物质分解和易氧化物质的氧化,完整保留生物活性,能把高沸点,低挥发度、易热解的物质在其沸点温度一下萃取出来。
③耗能降低,节约成本。④工艺流程简单。
⑤无溶剂残留。⑥极性选择范围较广。
第四章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波谱鉴定
一、名词解释
1.紫外吸收光谱法:(UV-Vis)利用分子或离子吸收紫外光和可见光的程度与微粒数量成正比的相关分析方法。(P86)
2.红外光谱法:(IR)研究红外光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即以连续波长的红外光为光源照射样品引起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之间的跃迁,所测得的吸收光谱为分子的振转光谱,又称红外光谱。(P89)
3.核磁共-振谱:(NMR)指自旋核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吸收无线电波的能量,从一个自旋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自旋能级产生的吸收光谱。常见氢谱(1H-NMR)和碳谱(13C-NMR)(P93)
4.化学位移:(δ)处在不同化学环境中的氢原子因产生共振时吸收电磁波的频率不同,在谱图上出现的位置也不同,各类氢原子的这种差异被称为化学位移。
或解答为:化合物中质子所处的环境不同,它们感受到抗屏蔽效应或顺磁去屏效应,而且程度不同。所以它们的共振吸收出现在不同的外加磁场强度处,这个现象叫做化学位移。(P93)
二、单项选择题
1B 2C 3C 4C 5A
三、简答题
1.简述在蒽醌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中,蒽醌母核上的羟基数量及位置与吸收峰的大致规律。(P86(一))
蒽醌母核具有苯酰基结构和对醌样结构。
天然药化形成性考核答案(学生)讲解
蒽醌类有五个主要吸收峰。
第Ⅰ峰:230nm左右;
第Ⅱ峰:240~260nm(由苯酰基结构引起);
第Ⅲ峰:262~295nm(由对醌结构引起);
第Ⅳ峰:305~389nm(由苯酰基结构引起);
第Ⅴ峰:400nm以上(由对醌结构中的C=O引起)。
以上各吸收峰带的峰位及吸收强度与蒽醌母核上的羟基数量及位置有以下规律:
具有β-酚羟基的第Ⅲ峰发生红移,吸收强度也增强。
一般情况下,第Ⅲ峰吸收强度lgξ>4.1时,可推测有β-酚羟基;
lgξ<4.1时,可表示无β-酚羟基。
③第Ⅴ峰与α-酚羟基的关系:
α-酚羟基越多,第Ⅴ峰红移值越大,如表。
2.简述生物碱的红外光谱特征。(P92(四))
生物碱的红外光谱特征主要用于官能团的定性和与已知碱对照鉴定。
①酮羰基C=O吸收处于跨环效应时,V C=O吸收在1680—1660cm-1区域,比正常酮羰基吸收波数低。
②Bohlmann吸收带是指在反式奎诺里西丁环中,凡氮原子邻碳上的氢有两个以上与孤对氮电子对呈反式双直文关系者,在2800—2700cm-1区域有两个以上的明显吸收峰(V C-H)而顺式异构体则在此区域无吸收峰或出现极弱峰。
天然药化形成性考核答案(学生)讲解
实际上,若采用氯仿溶液,则多为两个峰,而用溴化钾压片后测得的红外光谱为一簇峰。
作业 3
第五章抗菌消炎和抗病毒天然药物
一、单项选题
1A 2D 3A 4B
二、简答题
1.天然抗菌消炎药物中所含有效成分的主要类型有哪些?(P109)
生物碱类黄酮类酚酸类五环三萜类苷类
2.试列举一个抗病毒天然药物实例,分析其主要有效成分的结构、性质
(P116)
eg1 青蒿有效成分:青蒿素
结构:含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
性质:无色针状结晶,味苦,mp156—157℃,
易溶于-丙酮、乙酸乙酯、氯仿、苯、冰醋酸,
可溶于-甲醇、乙醇、乙醚、石油醚,
几乎不溶于-水。
eg2 板蓝根
主要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类、氨基酸类及一些微量元素。
结构:生物碱类化合物主要有吲哚类生物碱和喹唑酮类生物碱两大类。
靛玉红属于吲哚类生物碱。
性质:靛玉红为红色针状结晶,具有升华性,易溶于吡啶,
可溶于乙酸乙酯、丙酮、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
微溶于乙醇和乙酸,不溶于水。
3.青蒿素是哪类化合物?具有何生物活性?(P116页3、P111页2)
归类:是含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
生物活性:抗疟疾(青蒿素诱导干扰素的生成,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反应,发挥抗病毒作用)。
第六章免疫调节天然药物
一、单项选题
1B 2B
二、简答题
1.天然药物中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有哪些?(P129)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卫生天然药化形成性考核答案(学生)讲解(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